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社會現在面臨的最大壓力是什麼?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11-4 09: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俗話說「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現在中國的雇傭關係也在一個從「店大」到「客大」的轉換點上。

  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一直強調階級和階級鬥爭,強調「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有一個「無產階級先鋒隊」理論,這種理論在共產黨奪取政權時確實能夠團結更多的社會底層民眾作為同盟軍,但實際上這種理論是有缺陷的,和人人平等的理念相違背,像日共就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日共在1976年就放棄了「無產階級先鋒隊」的理論,理由是:人人生而平等,所以不能承認有一個生來就先天性有權統治別人的社會集團的存在,到底那是100多年前提出來的,那時「人人生而平等」在歐洲還不是全社會的共識。

  至於把工人階級選拔為領導階級就更加說不通了。在100多年前所謂「工人階級」的定義是產業工人,用現在的說法也就是從事製造業的工人,那時多年前把工人階級選為領導階級的理由是他們代表最先進的生產力,最有組織性紀律性等等,但所謂產業工人也就只是偶然地供職於這個職業,和供職於其他行業的人並沒有什麼兩樣,因為偶然的從業選擇從而就先天性地具有了領導其他社會成員的資格不用說是不公平的。至於製造業工人的組織性紀律性則是在資本家的訓練和管理監督下才有的,如果一定要從「代表先進生產力」的角度來尋找社會領導的種姓階層的話,那也是產業資本家以及金融資本家們,而輪不到工人,因為大家都看到了所有的生產力革命都和產業工人無關。

  而在上個世紀的中國,「工人階級」所佔的人口比例以及對國民經濟GDP的貢獻就更小了,上世紀前半頁中國只有很少的現代工業,工業所產生的雇傭幾乎不對社會做貢獻,哪來的工人階級啊?遑談先鋒隊了。你看中共第一代領導人中,除了陳雲在商務印書館當過學徒,雖然離「產業工人」也還相去甚遠,但也勉強算得上「工人」之外,還有哪位和「工」有點關係?

  「工人階級先鋒隊」的神話實際上只是一種出自「物以稀為貴」心理驅動的產物,沒有經驗過製造業的人們容易把製造業想得神乎其神,同時也傾向於崇拜從事製造業的人們,在一個汽車很少的社會裡,汽車司機肯定是大眾崇拜的對象,十幾年前的中國社會還是這樣。這樣在1949年之後,「工人」,尤其是「全民所有制工人」在中國社會中形成了僅次於政府官員的第二高等種姓,但這種做法其實是行不通的,這種做法是養活了一大批懶漢,所以國營企業紛紛瀕臨破產,才有了以後的改革開放。

  但是改革開放之後就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人口紅利所產生的廉價勞動力起了主導作用,俗話說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人你要多少?就這樣依靠打壓工人的生活空間來進行經濟建設,那些背井離鄉的農民工們把中國背到了世界第二經濟體的寶座。

  當然那時候「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的話就沒人說了,說的話誰幹活啊?

  但是這套意識形態並沒有消亡,他依然是法定的官方意識形態,工人們只不過因為人口紅利而無法維護自己的權利罷了。

  但事情在起變化,2013年之後,中國的勞動人口開始進入純減,預計在2030年總人口也將開始純減,這樣勞動人口就成了稀缺資源,從「店大」變成「客大」,僱主們將不得不傾聽僱員的聲音,這段時間以來各地的勞動爭議在不斷增加,預計從現在開始,勞動爭議肯定會不斷增多升級,「維穩」真的會成為一個大問題,因為雇傭市場從買方市場在向賣方市場轉換。

  本來在這個敏感的時期就應該逐步淡化到最終放棄馬克思列寧的階級鬥爭理論,因為這套理論已經不合時代了,那時共產黨沒有執政,但現在執掌了政權。所謂階級的劃分,歸根結底是根據對於社會資源的擁有量來劃分的,而現在的社會資源全部掌握在共產黨手裡,由共產黨任命的官員在具體運作。一定要劃分階級並進行階級鬥爭的話,事情的發展可能會走向發案者預想的反面,比如社科院院長王偉光撰文鼓吹要搞階級鬥爭,立即就有人在問:和建築工地的農民工相比,王院長到底屬於什麼階級?肯定不屬於「無產階級」,應該是「捂產階級」才對。

  泥腿子打赤腳的時候可以領導窮人去進行階級鬥爭,坐著豪華汽車,住著別墅洋房,吃著山珍海味,子女都在美歐名校讀書的人也要去「進行階級鬥爭」就只能讓別人問一句:這是想斗誰啊?

  掌握了所有社會資源,自稱是統治階級先鋒隊的執政黨還要繼續搞階級鬥爭的邏輯就讓人無法理解,讓人想起毛澤東思想的精髓部分,也就是那個最後導致了文革的著名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荒唐理論。無產資產,現在的「產」到底在誰手裡啊?如果對於某些人群掌握社會資源不滿的話,完全可以通過制定法律的方式保證社會資源不外流,沒有必要搞階級鬥爭啊。

  從現在開始的15年,是中國是否能夠成為一流國家的最重要的15年,在這15年內中國要完成產業升級,要擺脫依靠人口紅利帶來的廉價勞動力來進行生產而走上依靠技術進步來進行生產,只有這樣才能在僱員因為僱人難而不斷提出維權要求的時候保證企業的持續發展,也就是要維持企業內部以及社會內部的穩定和團結,這時候最可怕的就是發生階級鬥爭,暴力性階級鬥爭尤為可怕,但當前中國社會面臨的最大壓力還就是被引發的階級鬥爭甚至暴力階級鬥爭,所以現在鼓吹分裂社會成員,讚頌人壓迫人的階級鬥爭理論是很不合適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6: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