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能散即圓滿

[複製鏈接]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開心樹 發表於 2014-10-31 20: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騎士在騎術精湛以後,即使內心散亂的時候馬匹有什麽意外的舉動,也不會從馬上掉下來。而不會騎馬的人在騎馬的時候,就要精力高度集中,不然的話,馬一跑快了自己就會摔下來。

同樣的,在修行還不到位的時候,只有非常認真地修持不淨觀、慈悲心或者空性,才能控制煩惱。平時只要稍不注意,煩惱隨時都會産生,而且還很嚴重。在大乘佛法裡面,最嚴重的就是自私心,沒有一個煩惱比自私心更嚴重了。

當修行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無需特別注意,也能控制煩惱。即使內心比較散亂,一旦生起自私心,也能自然而然地對治、斷除;或者在內心散亂的時候,也不會産生嚴重的自私心。

比如說,在沒有修菩提心的時候,突然有人打罵我們,或者是把我們的東西偷了等等,那個時候我們不但沒有生起嗔恨心,而且立即就能把那個違緣轉爲道用,這就是修行進步的一個標准。
我們有沒有進步,就是要回頭依照這四個標准來看。如果有人問:什麽時候我算是修完了《修心七要》?那就是要看有沒有達到這四個標准。

如果修行一直沒有什麽進步,方法上面再三權衡也沒有發現什麽錯誤,也許就是我們的業障太深重。如果業障太深重,可以先修一修金剛薩埵修法,或者是繼續修菩提心的修法。因爲菩提心是最有力的清淨罪業的修法,菩提心自身就有清淨罪業的能力。

以上講的四個標准,都是從總體上來講的。即使達到了四個標准,也只能說明我們的修行有稍許進步,不能說明我們的修行已經完全到位,從此以後再也不需要修行了。如果四個標准一個也沒有達到,就只能證明我們以前的修行失去了真正的意義,所以,我們一定要努力修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6: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