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亞健康的城市人,你們有救了!

[複製鏈接]

3012

主題

3946

帖子

7099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9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豫記導讀:回老家辦書院的中國農大副教授何慧麗,兩個月前在密雲大山深處過了40多天,在這裡,她喜歡上了素麵朝天、腳踩大地與花草樹木交心的生活,由此寫下一篇長文,並授權豫記發布。人應該過什麼樣的生活?亞健康的剋星在哪裡?聽聽何慧麗怎麼說。



尋找心靈自由的地方

何慧麗 | 文圖

經年輕朋友的推薦,我來到了密雲大山深處——石城鎮西灣子村的燕山學堂。這裡每個人都有個自然的名字——若水、流水、彩雲、薏米、石頭……,我也給自己起了一個名字——雨水。大約有40餘天的時間,我住在一個明代守邊將軍曾經駐軍紮營的半山城堡里——西灣子村村民叫它小城子。

我想儘可能地遵從止而定、定而靜、靜而得的規律,停下行動的腳步和雜擾的思緒,以盡乎隱居的方式,敝帚自珍般地撿點以往、收拾精神、休憩心靈……

每天的生活簡單而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上6:30之前起床,在吃早飯之前的時間裡,與其他年輕朋友或者一起參學《道德經》,或者一起練楊式太極拳;一日三餐包括當地日常生活中的烙餅,小米粥,米飯以及南瓜、豆角、西紅柿、東瓜等應季菜蔬;偶爾會在搞活動時添加一點排骨、瘦肉、魚類等少量葷菜。

我在這兒的生活節奏是:休息,參學,鍛煉,看書,寫作。累了,就從石頭房子里走出來,去觀察小城子里的自然景觀——小草、昆蟲、莊稼、大樹等各種生命,它們隨著從夏到秋的時光推移,經歷了小暑、大暑、立秋、秋分等節氣,而發生著諸多景象上的變化。在對大自然的變化偱環之感悟中,我也變的情感豐富、心性靈敏起來。

在白天,隨著一天的時辰不同,既有乾燥的熱,也有愜意的涼。涼熱溫差之間,天清地寧了,風生水起了,谷盈物長了。於是,即使沒有人的活動,群山環抱中的生機盎然具象,也足以養目怡心,化性放靈。


燕山學堂之晨曦

那夜晚的黑,分時辰之不同而有蒙蒙黑、灰黑、漆黑之區別。因為有真正的黑,而人在這黑的懷抱中方得到安心的休憩。山高天低,滿天的繁星懸掛夜空,遠處的幾聲狗吠和雞叫,會潛入人的美妙夢境。

也有明月高照的時候,曾遇到兩個農曆十五——七月十五和八月十五,坐在房頂上嚮往著圓月,看其映照下的雲朵漂浮、群山聳立,樹影婆娑,萬物寂靜,一切神話、科考、聯想都湧現出來……足以令人神清氣爽、見性明心。至於在晚間于山坡、房上散步時抬頭體會每天都發生著的月盈而缺,月缺而盈的天象,更是寓意無窮於人生、事物和社會百態。

眾多野生的核桃樹,虯枝高抻,枝葉茂盛,有的上百年、幾百年歷史。滿山遍野的,還有野棗樹、毛桃樹,梨樹,楊樹、榆樹,李子樹,以及其他不知名的樹兒。

成塊成片、蔚然成勢的毛栗子樹,是西灣子村村民的主要經濟產業,有十年、幾十年的歷史,大都屬人工種植,人工方法也只是林間除草、生物驅蟲等,大自然有它的神奇,在果實未成熟的時候,是不好吃、不能吃的。比如毛栗子樹,布滿針刺的外殼堅硬厚實,任何動物或者人類都不能隨便觸及它。但是,一旦秋季到來,果實成熟了,刺殼便主動地裂開,露出兩個或者三個黑紅的栗子出來,供其它生命食用或者帶走。

再如核桃,未成熟的時候高掛枝頭的核桃外包滿了苦澀的外皮,任何動物昆蟲難以侵犯,就是偶有哪位客人想吃也會落得手黑口澀之苦。但是一旦時候到了,裡面的果仁成熟香甜了,則枝頭的核桃外皮自動開裂,露出核桃的硬殼,只要風輕輕一吹,或者人用竹竿輕輕一啪,就會自動落在地面。


基地上的小松鼠(嘴裡叼著核桃呢)

大自然是慷慨的,一切都講究共生共榮之法則,我的果實成熟了,供各種動物昆蟲來吃,各種鳥兒,山雞、松鼠、老鼠等,你吃的差不多了,留幾個,帶幾個到遠方去,做為種子生根、發芽、繁衍,是不是?就是對於人,你吃我的核桃了,你也得想想多栽幾棵樹是不是?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均不是太自私太自我的,都在踐行著「和合相生」的法則。

有一株梨樹,上面凡是好一點的梨子,均被飛鳥啄吃了;有一株毛桃樹,結了滿樹的毛桃,凡是紅軟一點的桃子,裡面十有八九有寄生蟲。這就是沒有人管理的自生自長的大自然規律,「你分享我,我分享你」,大家彼此照應著過活。

而人若接管了,天天想著如何高產高質,如何以人工以農資侍弄這些果樹,則必定懷有私心,必定會以人類經濟社會中的貨幣化報酬作為衡量大自然恩賜的惟一標準,這種執著用心就偏離大道了。

每每傍晚,一大自然景觀是壁虎捕蟲。壁虎大而笨的形狀,捕捉起其它飛蟲來,竟然極其矯健敏捷,可以用一剎那來形容。遍地都有的一人多深的茂密的艾蒿叢,以及滿山的毛栗子樹林發出的氣味,竟然使得這兒少有或沒有蚊子,因此,蚊香也失去了用場。一種長足多節的黑色毛毛蟲是這裡的一大景觀,我也逐漸適應了對它們的觀賞,在牆角,在石縫,在草叢間,一條,兩條……十條,它們是這兒的主人;還有總是發出「咯咯咯」叫聲的在草叢中覓食的野雞,有著長長的顏色鮮艷的翎毛,一飛起來有著50米開外。

若水曾多次提醒我小心高草里會有蛇盤踞其中,但是我也只是在一次傍晚的山路間看到了一條大長蛇,我看到它在前面伏動,就止住了腳步,等它過去了,我才開始行走。有蛇的地方,是生態良好的地方,這兒是它的天然生活地,至於我,才是客人。

關於山裡的蜘蛛,我的知識原是甚少的,到這兒來,第一次仔細地觀察到,原來蜘蛛可以大到像一隻核桃大小,原來蜘蛛吐絲結網的功夫是極其高超的,樹枝間、牆樑上、草叢裡,各種形狀,各種圖案,而他們本身又有不同種類,我曾觀賞過一隻花蜘蛛,全身的各色紋路圖案,令人嘆為觀止。

再談談對一些藤蔓植物的體會吧。城堡東邊的石頭牆下有幾株南瓜苗。我可以天天看到它們的生長狀況:每天能生出多少細絲用以攀援?多少葉片?前進了多少厘米?朝向什麼方向?你看那節節前進生長的南瓜苗,憑其觸覺,爬力,步步為營,節節向前。

有自信地攀爬到石頭牆的上面,深感到紮實穩定之後,才開出雄花、雌花,受粉,然後,再將碩大的果實吊垂下來。還有一株,決定不去攀爬岩石,而是去攀爬旁邊的一株小核桃樹。從樹桿到樹枝、再上到樹稍,最後,活生生地把這棵小核桃樹的一枝主桿給拽下來,拽到地面上。要不我們說萬物有靈呢?柔弱者至堅強、有力量呢?一株藤蔓有多大的靈性,有多強的力氣?

我曾每天都細細觀賞生長中的南瓜藤、倭瓜藤、黃瓜藤,學堂的食堂後面有主人為這些藤蔓搭上了鐵絲網,它們從從容容地攀爬上去,其絲藤細細地分佈著,緊緊地纏繞著……到了秋天,不經意地,一個個倭瓜、南瓜都吊下來,越長越大,5斤10斤的都能撐得住,真是柔弱生剛強啊。


基地邊的牽牛花

你是否曾經對野花兒有過感覺?從春分到秋分,一直有各種各樣的應季花兒,五顏六色地開著,無論多不起眼,只要你細心地欣賞她們,每朵都有韻味,或許是顏色,或許是形狀,都是精心的,對稱的,爽心悅目的。

最令我動心的是牽牛花。在從下基地通向上基地的路邊、崖下、石頭縫隙中,枝枝牽牛花的藤蔓,伸展在草叢裡,樹杈間、灌木上,在這一兩個月間,從來沒有見到他們衰敗過,每朵花都是清晨4點盛開,下午2:00以後在太陽的暴晒下受粉后閉合,開始產種,然後風或者小鳥兒將這些種兒攜帶到遠方去。

然而,每天都有從枝枝藤蔓上層出不窮的成片成勢的牽牛花,奼紫嫣紅地開滿了遍地,連各色蝴蝶也翩翩起舞於其間。其顏色有純白、白中透紫、淡紫色、紫中透紅、粉里透紅,大紅……牽牛花以群居為生,爛漫天真,婉約柔美,仗勢成群,惹人憐愛。

在這裡,我還看到了一種樹與蟲的辯證關係的天然存在。上基地有一株小榆樹,有一天,我看到了大約有幾十個白色的毛毛蟲,蠶樣形狀,5-10厘米長,爬行在枝葉間,用尖銳的牙齒食嚙著榆葉。

一方面,毛毛蟲繁殖的速度驚人;一方面榆葉迅速地消失著,枝葉間每每多出光禿禿的枝條來。我觀察了三天,嘆息於大自然界的共生、無情,也遺憾地預料到這小榆樹去日無多了。可是,當我回城幾天後回來再去看時,卻發現,所有的毛毛蟲都不見蹤影了!那小榆樹的損失則是大概有五分之一的枝條被吃光了,其中有一兩個乾枯了之外,整棵樹仍舊生機盎然。

我問鄉土知識豐富的鄭大哥(西灣子村村民,在燕山學堂當員工),蟲子與榆樹的關係什麼時候發生了逆轉?他說,自然界的生命相生相剋,雖然也都很強盛,但是也都有天敵。毛毛蟲可能是變成娥子飛走了,或者被小鳥吃掉了,或者是被榆樹的某種處於本能防護而散發出來的味道趨走了,或者由於氣候變化,他們被凍死了。

榆樹,雖然遭了這所謂的害蟲一劫,卻無傷大雅,主體生命保存,等過了年,又是一樹茂盛。看來,雖然對這毛毛的害蟲不能掉以輕心,同時也不能忽視不斷發展變化著的外部環境的制約作用。


燕山學堂上基地

在小城子上,每每休息時,我就或者望著湛藍澄澈的天空發獃,或者上到核桃樹杈間乘涼,或者站在崖邊去摘小毛桃、紅酸棗嘗鮮。縱使成熟后的小毛桃10個中就有7個的果肉裡面寄生有蟲子,總還是能嘗得到酸甜的美味;至於秋風漸起后的野生紅棗,以及從李子樹上自然熟落的、紅中透黑的李子,經常從市場上買水果的市民消費者,永遠難以品嘗到這種難以言說的美味,它來自於自然野生之美,應季成熟之美,新鮮離枝之美。

而我,也明白成熟后落到地面的核桃是味道具足的,你吃得再多,也不會吃出苦澀難過的感覺。在這兒,我看到了綠葉從綠到黃到紅的自然過程;也明白了果實從開花到結果,從小到大之不同生長階段的不同形狀、顏色、味道等屬性的漸變過程。

這兒作為明代守邊舊址,烽火台之雄偉,長城古道之險奇,野草勁風之爽冽,頗能令人發思古之幽情。在野長城蜿蜒于山梁、山路盤旋于山腳的山村地理環境下,伴隨著二十四節氣,這兒吸引著城裡的那些嚮往大自然的人們。

我觀察了燕山學堂幾期夏令營培訓,一期是關於「大地認知」的,兩期是關於「親子木工營」的。以「若水」為代表的年輕義工們,精心為願意親近接觸大自然的城裡家人,準備了活動日程。夏令營的宗旨是「讓孩子自然成長,與孩子一起成長」。每一期夏令營,都是集音樂教育、自然教育和國學教育為一體的活動形式。

歌唱自然、歌唱鄉土的音樂,甚至是將《論語》譜曲的音樂,讓孩子在優美韻律之中、朗朗上口之時,在日常生活踐行的不經意間,體會到敬畏自然、尊敬祖先智慧的感覺,這是一種有益的教育方式探索。

在木工營活動期間,孩子們與父母親人一起,動手設計、製作小木凳、相框、手槍、木製動物等等。古語云,心靈手巧,孩子們通過動手動心動腦,通過與他人合作共事,通過對木製品原料的理解,體會到情志意等品質培養的重要性,這是木工營的功能所在。

經常有一些城市年輕人,一到節假日便來到此進行勞作。有一年輕人告訴我,他感到城裡人的亞健康,不是去吃藥打針才能看好的;而是要參與勞動,要接上地氣,要讓人回歸到大自然的懷抱中,要在簡單生活,在知行合一的生活中,才能得到真正的理療和康復。

曾經,有一孕婦住在我隔壁,她說在城裡身體反應的厲害,根本吃不下東西;來到這兒,雖然大夏天的沒有電扇,更沒有空調,但是作息規律了,心情寧靜多了,粗茶淡飯也能吃一些,胃口有了。也許,回歸大自然,其本身就具有慰藉人心,使身心歸一、放鬆休憩的功能。

金秋收穫的季節,也是老鄉親戚們團聚一堂,換工幫忙的季節。鄭大哥的兩個姐姐、一個妹妹都來幫忙鄭大哥一家收栗子來了,人多了,幹活效率也高,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的,子孫滿堂,鄭家老太太也甭提有多高興。

我也有幸與鄭大哥李大姐一家去收栗子。在打栗子時,我拿起竹竿,站在樹下、山坡上的不同方位,運氣於內,發揮於外,啪啪地打著……我越打越有勁,越覺得暢快。打栗子打出了一身汗,也打出了如何使用竹竿打果的經驗智慧。這真是最好的身心鍛煉了,此外,也能感受到體力勞動的辛苦及其價值。

這兒民風純樸,下基地、上基地從來都是對外開放的,極其安全的。這裡有兩隻狗,一隻叫周一,是八隻小狗子中的一隻,主人鄭大哥分別為其取名周一到下周一;一隻叫花虎,伶俐如小虎。周一非常溫順友善,花虎則調皮耍寵得很。狗是很有靈性的,熟人來了,是一種親熱的叫聲;客人來了,則是稍高一點的吠聲。


燕山學堂狗狗「周一」

在下基地院內,有二十餘棵李子樹和棗樹,不是用以賣的,是讓來訪朋友們吃的,掛滿李子和棗子的果樹,很是吸引來自城裡的人們。秋收過後的核桃樹、毛栗子樹,老鄉們打過後,總有一些核桃、一些小栗子也還是掛在枝頭。鄭大哥解釋道,村民們都堅持一個原則,不要打得太光,不能讓人都給吃掉,總得給小鳥、小蟲、小動物們留一些。

植物和動物,它們沒有貪瞋痴慢疑的病因,也就少了怨恨惱怒煩的病緣,只要有符合生命成長的條件,它們就自然而自在地在生長之中成就著天性;就會在不同的季節里,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散著喜悅、快樂和感恩的氣息。

在這裡,每天都有萬物與人交心,人能感到周圍的人和眾生因生命而滋長的知足和喜悅。在這裡,我習慣了素麵朝天,平腳踩地。在這裡,我感受到了大地的包容、滋養、厚德、慷慨……

「堅定地站立在大地上,堅定地站立在大地上,像樹一樣昂揚,汲取土地的力量與安祥,走進大山的深處,像石頭一樣守望……」燕山學堂這首優美的《大地飛歌》,是來自城裡的人們到這兒的必學之歌。每每聽起來,都令我敬畏不已、感恩不已,也自信了許多。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2: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