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三大尖端武器密集試飛有何內幕?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10-27 08: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日有網友在陝西關注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竟然意外同時拍攝到國產空警-500預警機(編號733)、運-20運輸機(編號783)、新版殲-20戰鬥機等三種新型戰機同時在進行試飛。這可是中國空軍最亟需的三大戰略神器啊,它們如此密集的在同一試飛中心進行試飛,這其中究竟有何內涵呢?

  空警-500可以說是中國的第三代預警機,據說足以和美國研製的E-737新型預警機共同作為世界新一代預警機的典型代表,他們都達到了其他預警機難以企及的高性能和技術高度。空警-500作為我國新一代預警機,它採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等新技術,提高了對了隱身目標探測能力,據說可以對付F-22、B- 22和F-35等第四代隱身戰機。它的研製成功,對於我國預警機乃至雷達工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可謂意義深遠。由此來看,在預警機技術上,中國的技術能力已經逐步接近美國,中國的新一代預警機與E-737不存在技術代差。但中國的弱項在:載機性能、使用經驗、元器件水平和軟體適用能力上,這是由兩國不在一個起跑線上的基礎技術決定的。預計今後一段時間,空警-500將批量裝備我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其總的需求量大致為30架至50架。

  運-20因為填補了中國大型運輸機的空白,而且實現了中國的「大飛機夢」而被廣泛讚譽。該機是以伊爾-76為設計基礎,但在所有參數上均超越原型,接近美軍C-17「環球霸王」的水平。運-20不僅總體性能超過伊爾-76,而且在超臨界翼、綜合航電、駕駛艙設備、複合材料及加工等方面都具有中國特色。運 -20最高載重量為66噸,最大起飛重量為220噸。該機對起降場地的適應能力較強,可在較為簡易的機場上起降。其寬敞的機身使貨艙容積較大,可以運載我軍絕大部分大型作戰和支援車輛。據悉,國內外報道分析認為,運-20的性能與伊爾-76的最新改進的伊爾-476性能相當,而大幅領先於日本的C-2和歐洲的A-400M。近日,第三架運-20原型機首次完成轉場試飛,標誌該機的極限性和可靠性取得重大突破。

  而作為中國首款第四代隱身戰機的最新版,編號為2011的殲-20改動之大技術之新,都足以令人目瞪口呆。新版的改進主要是:1、主翼作動筒體積大為縮小。2、進氣口前緣下傾並與機背融合。3、機頭下方安裝有黃色EOTS感測器(可能為預留位置)。4、垂直尾翼切尖。5、背部傘艙改進。6、發動機尾噴管縮短几乎完全被腹鰭遮擋,噴管有鋸齒。7、整體式座艙蓋加裝加強框,座艙蓋加裝導爆索 改為穿蓋式彈射。 8、採用的是新研製的銀灰色空優隱身迷彩塗裝。這其中,特別是新出現的發動機尾噴管縮短几乎完全被腹鰭遮擋,有利於其側向隱身,同時新版殲-20的進氣道口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完全不同與殲-20驗證機,據悉,這種設計是貼近實戰為目的的修正,可能與殲-20發動機選型有關。此外,新版殲-20戰機採用新的衍射平顯代表了當今世界軍用航空器的最高航電水平,這使其航電水平再上一個新台階。

  這三種現代化的最新裝備,無一不是可大幅提升中國空軍裝備水平的關鍵利器,也是中國空軍望眼欲穿渴求早日裝備的具有決勝意義的武器。它們同時在陝西閻良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進行緊鑼密鼓的試飛,這一方面說明中國加快了新型關鍵武器裝備的試驗試飛進度。中國國防亟需的新型戰機能夠早日形成戰鬥力,可使得中國的國防能力得到迅速提升,也為築牢中國的鋼鐵長城不受敵方隱身戰機的侵擾而貢獻突出;另一方面說明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在功能上具備了可同時保障多種不同機型同時試驗試飛的能力。三種戰機各自屬於不同的機種,但是它們能夠同時進行試飛,也說明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的多任務接受能力和不同機種的試飛保障能力十分強大,這為更多的中國戰機問世提供了服務保障。

  從這三種戰機同時在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進行飛行試驗來看,預計離它們進入量產的日子也就不遠了。空警-500可以幫助中國改善或編織齊全自己的預警網路,更是第一種可在空中發現敵方隱身飛機的預警機,而且其載機因為是國產的運-9中型運輸機而可大量裝備;運-20不但使得中國空軍的戰略空運能力得到大幅加強,而且可使中國很多特種機型,如大型空中加油機、大型空中預警機(如和空警-500配套的高端機空警-5000)、大型電子干擾機、大型炸彈之王運載投擲機等就有了新的平台;而新版殲-20的原型機加速試驗定型,也意味著該機即將進入小批量生產階段,這將使得中國即將具備以四代機對抗四代機的能力,美國隱身戰機在中國周邊肆虐的日子將一去不復返了。預計,空警-500會在2015年底服役,運-20會在2016年加入運輸航空兵,而殲-20問世最早但入役最晚,該機可能會在2017年正式形成戰鬥能力。

  在這三大戰略武器加緊試驗的背後,我們看到了中國航空人時不我待的精神,以及中國在現代戰機技術上的巨大進步!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2: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