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用教科書打廣告 誰在背後作怪?

[複製鏈接]

4977

主題

5008

帖子

67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ishangxiu 發表於 2014-10-23 16: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風青楊  文

    近日,廣東肇慶的一位網友發帖,讀初一的女兒的英語課本竟出現了大量的廣告內容,令人咋舌。眾多廣告竟然以「打包」的方式公然「殺」進英語課本,並且一路順風被送到了學生手中,某些人的嚴重失職被暴露無遺。而在這種失職背後,極有可能還藏有權錢交易的貓膩。央視記者調查發現,教科書夾帶廣告的情況確實出現,有醫院的、復讀機的、各種廣告,引發網路關注。(10月22日《重慶晨報》)

    中小學生的教科書承擔著傳道解惑的功能,發行量大,對學生的影響極大。我們中許多人雖然已經步入青壯年甚至老年,但是,幼時讀書課本上的優秀文章依然耳熟能詳,由此可見,教科書對人的成長影響是多麼的巨大。因而,教材裡面出現廣告,對孩子的價值觀會產生影響,對孩子來說,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分不清哪些是廣告,哪些是教材上編寫的內容。教材的公益性要求教材不能有任何廣告,不能成為推銷的商品。教材內容是科學的、嚴肅的,不允許染指任何商業內容。教材夾廣告,教材成了廣告載體,學生拿到教材,是看廣告還是學知識?

    肇慶這位網友表示:「二十年前,我們上初中那時,課本多麼乾淨,哪會有這種事情?!現在初中教材是免費了,但課本里充斥著這些廣告,孩子只好被迫接受這麼多垃圾信息。這難道不違規嗎?」在網友的跟帖中,基本上是一邊倒的討伐:「各種配套教材廣告,變著法子賺錢,首頁尾頁直接印廣告。」不僅如此,不少教材、教輔書封底的圖書推介也成為眾矢之的。一些網友認為,教材教輔書應該杜絕廣告。更多的網友將矛頭直指選購教材的學校及當地監管部門,甚至對當下教育產業化、教材商業化的趨勢提出質疑。

    其實教材里有廣告內容的現象,早已不是新鮮事。此前,江蘇教育出版社小學四年級(下)語文課本的封面插畫上,一幢醫院大樓上赫然寫著四個字:博愛醫院。面對廣大網友及學生家長的質疑,出版方當時回應稱,這是宣揚醫護人員用博大的愛心拯救病人,所以絕對不是廣告。相比之下,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小學四年級數學《一課一練》封二,曾整版印刷肯德基餐飲廣告,頁面下端還提供剪下可用的優惠券,那就更顯得毫不隱諱和直奔主題了。

    教材里能有廣告嗎?回答是否定的。2011年教育部辦公廳《義務教育教科書編印規範》規定:教科書內不得有廣告內容。新的 《廣告法》(修訂草案)也指出,在中小學、幼兒園不得進行任何廣告活動,包括在教材中夾帶廣告內容。因此對此必須採取零容忍,做到發現一起,嚴處一起,決不能姑息遷就。並且要拔出蘿蔔帶出泥,對廣告發布者、監管失職者、出版商等都應追究責任,給予嚴處。並立即更換教材,以把負面影響降到最低。要查得讓其膽戰心驚,罰得讓其心疼。

    在該帖中,大量網友對校園廣告泛濫進行吐槽,也有不少網友質疑亂教材審定委員會在教材審核過程中是否秉持了公正、客觀的態度,審核細節是否有向社會公布……不少網友對此提出疑問。網友「perfecthyy」說「這家出版社要麼和教育局有關係,要麼就和校方有關係,要不然採購的課本不會是這樣子,利益使然啊!」還有網友反映稱「廣東多個省市有不少學校在使用違規非法教材」。無論是正規教材夾雜廣告,還是非法教材侵入課堂,這背後是否存在著權力尋租問題,這或許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如果教育部門的官員、學校的領導和老師開始利用校服、作業本和教材謀取商業利益,不但是一種「不務正業」,更是對教育事業的褻瀆,它只會導致個別人把教育當成一門生意來做,唯利是圖,一切向錢看,結果就是國家的教育事業,淪為某些人眼裡的「副業」。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07: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