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查出自己的錯別字,為什麼這麼難?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4-10-23 20: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Nick Stockton 發表於  2014-08-15 22:36

(Daydreamer_宇/譯)你終於寫完了一篇文章。你為遣詞造句煞費苦心,為的就是找到最貼切的表述方式,來最有效地表達你的觀點。你查過錯,等到出版的時候,你非常確定,全篇不會有一個錯別字。

但是,你的讀者第一件注意到的事,不是你匠心獨運的行文,而是你第四句中有個錯字。

錯別字煩透了——它們是破壞者,暗中搞砸你的本意,讓你的簡歷被淘汰,讓一大批學究似的吐槽者抓住把柄。令人沮喪的是,它們經常是你知道怎麼拼的詞,但是不知怎麼的,硬是檢查了幾遍都沒發現。如果說我們對自己作品最是嚴厲挑剔,為什麼我們會看不見這些惱人的細節呢?

在生活中,錯別字似乎是很難避免的現象。圖片來源:Jenny12.8@大學城/ mafengwo.cn

心理學家湯姆·斯塔夫(Tom Stafford)在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研究拼寫錯誤。他解釋說,錯別字之所以能躲過我們的「法眼」,並不是因為我們太笨了或者太粗心,事實上,恰恰是因為我們的做法非常聰明。「當你在書寫的時候,你試圖傳達想法。這是非常高級的任務。」他說。而在做高級任務時,你的大腦將簡單、零碎的部分(比如拼詞和造句)概化,這樣就可以更專註於更複雜的任務(比如將句子變成複雜的觀點)。

「我們不會抓住每個細節,我們可不像電腦或國安局資料庫,」 斯塔夫說,「相反,我們吸收感官信息,將感覺和期望融合,並且從中提煉意思。」當我們閱讀他人作品時,這樣做能幫助我們用更少的腦力更快地理解含義。但當我們驗證自己的文章,我們知道想表達的東西是什麼。因為我們預期這些含義都存在,所以很容易忽略掉某些表達上的缺失。我們在屏幕里看到的,在與我們腦子裡的印象交戰——這,便是我們對自己的錯誤視而不見的原因。

這些錯誤可能是小如將「the」拼成「hte」的位置錯誤,也可能是明顯如忽略文章中最關鍵解釋的大錯誤。事實上,在寫這個文章的時候,我兩個錯誤都犯了。第一個是寫錯了一個句子,我的編輯大聲讀出來提醒我之後,我才看出這個錯誤。第二個錯誤是忘掉了整個解釋「為什麼我們會錯過拼寫錯誤」的段落。

概化(generalization)是所有高級大腦功能的標誌。這有點像我們的大腦為熟悉地方生成地圖,記錄一條路上的景緻、味道和感覺的方式。腦海中的「地圖」將讓我們的大腦解放出來去想別的事。當然,這種功能有時候反而幫倒忙——比如你原本在去吃烤肉的路上,卻突然開去單位了,只因為去朋友家的一段路與你每天上班的路程重合了。因為我們的大腦在憑直覺運轉,我們可能對細節視而不見。

儘管錯別字的難以自檢有神經機制上的理由,但明顯的錯誤檢查不出來,可就真的「後果自負」了。圖片來源:people.cn

在你校對你的文章時,你的大腦已經有了預設。這解釋了為什麼你的讀者更容易發現你的錯誤:儘管你使用的辭彙和概念他們也同樣熟悉,可他們的大腦是頭一次踏上閱讀的旅途,所以他們更注意沿路的細節,並且不預設「終點」。

儘管熟悉感會阻礙你挑出錯誤,但事實上,我們在拼寫過程中已經很能給自己糾錯了。(根據微軟的數據,刪除鍵是鍵盤上使用的第三多得按鍵)。事實上,盲打的人(touch typist)——那些可以不看自己手指打字的人——在屏幕顯示出字母之前就能知道自己打錯了。他們的大腦已經對這些字母太過熟悉了,以至於即使他們犯了很小的錯誤,比如按錯了鍵或者兩個字母打反了,大腦也會警告他們。在今年早些時候發表的一個研究中,斯塔夫和一個同事將打字人的屏幕和鍵盤都蓋起來,觀察他們的打字速率。結果發現,在犯錯的前一刻,這些「盲打」者的輸入速率會有所放慢。

盲打者在潛意識中為鍵盤備了張「地圖」,按著地圖打字。在他們輸入的時候,他們的大腦本能上已準備著下一個輸入動作。斯塔夫說:「但是,發出擊鍵信號和實際上敲擊按鍵之間是有個時差的。」在那一剎那,你的大腦有時間發送信號進行模擬,來告訴你的手指這是否正確動作該有的感覺。當它感覺不對時,它會給手指一個信號,減慢手指的速度,以便有更多的時間調整。任何一個打字的人都知道,敲錯鍵的過程極短,手指經常調整不過來。但斯塔夫說,這套機制是從我們祖先擲矛時幫助他們微調的那一套神經機制演化而來的。

不幸的是,這種本能反饋在編輯過程中並不存在。當你在校對時,你試圖欺騙自己的大腦:這是你第一次讀這個東西。斯塔夫建議,如果你想要找到自己的錯誤,應該試著讓你的作品看起來盡量不熟悉——改變字體或者背景顏色,再不然列印出來用筆校對。斯塔夫說,「一旦你從某種角度知道了什麼,就很難在不改變視覺形式的情況下看到細節了。」(編輯:Calo)

PS:我也不著調為什麼大家都打錯字,我卻錯得特別多。

文章題圖:geardiary.com

編譯來源 Wired, What』s Up With That: Why It』s So Hard to Catch Your Own Typos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2 12: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