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學習新技能,只靠神經元可不夠(圖)

[複製鏈接]

3159

主題

547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21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寒冬開梅 發表於 2014-10-22 22: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Paradoxian 發表於  昨天21:45

  無論是小孩子學走路還是大人們學挖掘機(大霧),神經元(neuron)在新技能的學習過程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它們並不是唯一的英雄。近日,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研究人員們發現,至少在小鼠身上,要學習一項新的運動技能(motor skill),必須還得依賴大腦中另一種細胞——少突膠質細胞(oligodendrocyte,OL)的參與。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上[1]。

  作為身體各個部位的指揮員,神經系統可以分為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ural System)和周圍神經系統(Peripheral Neural System);前者包括我們的腦和脊髓,彷彿「中央司令部」一般,負責綜合後者「報告」來的各路信息,並做出決策,指揮後者執行。這些信息在單個神經元中都以電信號的方式傳遞——神經元的軸突們就像一根根導線,而髓磷脂(myelin)形成的髓鞘就是它們的「絕緣皮」,促進電信號更快更好地傳遞。中樞神經系統中擔任這一角色的是少突膠質細胞,在周圍神經系統中則是施旺細胞(Schwann cell)。

  

  在中樞神經系統中,少突膠質細胞(OL)能形成突起,延伸至鄰近的軸突並包裹形成髓鞘。髓鞘的形成與諸多因素有關,如發育階段和不同軸突的興奮程度。不是所有的神經元都有髓鞘,不同髓鞘的厚度也有差異。圖片來源:Science

  近年來,研究人員們陸續發現,髓鞘除了先前知道的絕緣功能外,和神經系統的可塑性也息息相關[2]。儘管中樞神經系統大部分髓鞘化過程都發生在年少時,但在成年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個體中仍存在大量的少突膠質前體細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OPC)。它們能感知神經活動和生長信號,在不同的情境下分化出少突膠質細胞,形成新的髓鞘,調節神經傳導的路線和速度。

  「從先前關於人類腦白質(註:白質主要以傳導性的軸突構成)的核磁成像研究結果來看,我們覺得少突膠質細胞和髓磷脂可能以某種方式參與了技能學習。」理查德森在一個訪談中說道,「所以我們決定用實驗著手檢驗這個想法。」文章通訊作者威廉·理查德森(William D. Richardson)說。

  怎樣檢測小鼠的動作學習能力呢?研究小組是從小鼠最常用的「健身器材」——跑輪入手的。他們拆掉了普通跑輪上的一些橫桿,制出了間隔不規律的跑輪。在這種「逼死強迫症」的跑輪上,如果按照平時的步式來跑,小鼠們由於看不見后爪前的「路況」,難免磕磕碰碰。正常小鼠在多次吃癟后,漸漸會開始採用另一種步式:向前邁的后爪會直接落在前爪所在的橫桿上,如此避免踏空。

  野生型小鼠第一次接觸複雜跑輪時小心翼翼。視頻來源:Science

  在複雜跑輪上奔跑的小鼠會逐漸學會新步式:后爪直接落在前爪所在的橫桿上,以避免踏空。有意思的是,他們發現小鼠們在學會新步式之後,腦白質的結構發生了變化——這意味著髓鞘可能在學習過程中派上了用場。隨後,研究人員檢驗了OPC無法成熟的成年小鼠會怎樣表現。他們在小鼠成年後條件性地去掉了它們OPC細胞中特有的髓鞘調控因子(Myelin Regulatory Factor, MyRF),這樣既不影響小鼠已經形成的髓鞘,又能讓OPC失去分化的功能。結果,這些小鼠果然沒法適應那些不規律的轉輪,跑動速度始終比其它小鼠慢一截。

  經過七天的訓練,髓鞘調控因子被去除后的小鼠難以適應橫桿不規律的複雜跑輪。視頻來源:Science

  經過七天的訓練,野生型小鼠已經學會在複雜跑輪上快速奔跑。視頻來源:Science

  「我們很驚訝不同組小鼠的學習能力會如此迅速地產生差別。」說起實驗結果,理查德森感嘆道。「這表明大腦能迅速地回應新激活的迴路並包裹以髓鞘,也表明了這一過程能如何改善學習。這個迅速的回應意味著,其它許多軸突路徑可能早就存在與腦中,能夠用於驅動一個特定的動作順序;而大腦能迅速地發現最有效率的迴路,並通過髓鞘來選擇並保護選定的路徑。」

  「我們認為這些發現十分振奮人心,因為它們為檢驗少突膠質細胞和髓鞘的功能提供了新的機會。」理查德森說,「我們還能檢驗大腦中的其它進程,例如認知活動(比如走迷宮),來探究學習對新髓鞘的要求是普遍存在的,還是只適用於運動。」

  

3159

主題

547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216
沙發
 樓主| 寒冬開梅 發表於 2014-10-22 22:24 | 只看該作者
這些問題不僅會給大腦的認知學習機制帶來新的思路,而且還對不少精神疾病有潛在的意義[2]。包括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和雙相障礙(bipolar disorder,又叫躁鬱症)在內的許多精神疾病都與髓鞘異常相關,也有研究表明在遭遇不良經歷(如社交孤立)時,髓鞘更容易受損。不僅如此,OPC分化成髓鞘化OL的能力會隨著個體年齡的增長而下滑,這項發現也啟示了一些年齡相關的認知衰退問題。

  「我非常想找到學習過程中OL與髓鞘發生這些變化的準確順序,以及這些變化是否在某些腦區更加必需。」理查德森表示,「弄清這些可能會給一些依舊令人困擾的問題撥散迷霧,幫助人們理解大腦在生命歷程中如何適應,如何學習。」(編輯:Calo)參考文獻:McKenzie, Ian A., et al. Motor skill learning requires active central myelination. Science 346.6207 (2014): 318-322.Long, Patrick, and Gabriel Corfas. To learn is to myelinate. Science 346.6207 (2014): 298-299.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22: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