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家港市永聯村:210人掌管大農業(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4-10-21 21: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4-10-21 21:47 編輯

2013-03-25 | 作者: | 來源: 新華網 |

  

   3月21日,兩輛拖拉機行駛在永聯村現代糧食生產基地。由於採用了自動化、信息化、機械化技術,3000畝的糧食生產基地只有33名員工,人均管理土地91畝,水稻平均每畝單產575多公斤,小麥平均每畝單產425公斤。

     改革開放以來,曾經只是長江邊一個落後貧窮村落的張家港市永聯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集體現有總資產350多億元,年人均純收入25238元,在全國64萬個行政村中名列前茅,窮村、亂村變成富村、文明村、現代化幸福村。永聯村的就地城鎮化建設,為農業生產騰出了大片土地。為解決城鎮化后農業勞動力減少的問題,永聯開始利用自動信息技術發展現代農業。先後建立4000畝苗木基地、3000畝現代糧食基地、400畝花卉基地、100畝特種水產養殖場以及500畝蘇州江南農耕文化園,構成集高效農業、設施農業、觀光農業為一體的現代農業體系。由於大範圍採用自動化、信息化技術和機械化生產,永聯整個農業板塊只需210名工作人員,2012年畝均產值超過5000元。 新華社記者楊磊

  

    3月22日,一名工作人員在農耕園牛棚里打掃。位於永聯村的江南農耕園文化園以休閑農莊、農耕文化展示與體驗為主,為村民及遊客提供農業休閑旅遊服務。

  

   3月22日,操作員王衛英(前)在糧食生產基地的主控室為外地參觀團演示操作。3000畝農田的信息數據採集與處理、運行監視、控制與調節基本上由她一人完成。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沙發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4-10-22 07:32 | 只看該作者
4000畝苗木基地,3000畝現代糧食基地,400畝花卉基地、100畝特種水產養殖場以及500畝蘇州江南農耕文化園。 加起來共為8000畝農田。由210人管理。這麼高效,靠的是科學。全國有一半農村如此,可以解放多少勞動力?值得推廣,學習。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4: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