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能成為全球石油的主宰者嗎?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鳥兒不早起 發表於 2014-10-20 11: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國際石油市場正迎來近年來最大的變局——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伊朗、伊拉克、委內瑞拉、阿爾及利亞等產油國積極增產搶佔市場份額,但在全球經濟局勢前景堪憂、國際需求疲軟,幾大因素擠壓之下,油價卻連番下挫。數據顯示,紐約商品交易所美國石油價格10月14日下跌4.5%,至每桶81.84美元,創下繼2012年6月份以來最低的收盤水平。

  俄羅斯受到的影響尤為突出。由於油價的暴跌,嚴重擠壓著俄羅斯的收益,普京總統已沉不住氣了。10月17日,普京在義大利米蘭參加烏克蘭危機相關談判之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如果國際油價繼續維持在每桶80美元左右太長時間,全球經濟可能會因此崩潰。每桶80美元的價格不符合任何大玩家的利益,這個價格水平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

  反之,中國最樂意聽到國際油價下跌的消息。因為油價下跌使得中國可以動用貨幣政策來避免今年的經濟增長率無法達到政府高層設定的7.5%的目標。從中國的角度看,油價下跌至少會讓國內消費者受益。

  但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關鍵原因就是中國對石油需求的降低。由於中國經濟自今年7月份起就已放棄了保底式的「強刺激」,政府高層不再大手筆花錢對房地產投資高台跳水強行進行對沖。中國需求的變化,對國際大宗商品市場造成了衝擊,油價正是其中的一個突出案例。

  從2013年9月起,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日均進口的石油達到630萬噸,超過了美國的624萬噸日均石油進口水平。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10月15日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認為,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控制能源消費,到2030年中國約75%的石油需要靠進口。到那時,中國每年要消耗約8億噸石油,比中國2013年消耗的石油總量高出約60%。

  與中國不同的是,由於美國石油產量的增加,從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進口的石油數量減少,過去三年的進口量至少下降了20%以上;而過去五年,美國石油的儲量和產量均顯著增加。國際能源署預測,美國可能在2020年前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產油國,並可能在2035年前實現能源自給自足。

  如果國際能源署這一預測變為現實,將大大改變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屆時,無論中東、非洲等盛產石油的地區如何動蕩,對美國的影響都將逐漸減少,而對中國的影響卻將與日俱增。關鍵是,中國將會更直接地捲入中東、非洲的政治紛爭,進而加入到美國、俄羅斯等大國在這些地區的角逐。

  倫敦大學國王政策研究所主席尼克•巴特勒上月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題為 《中國將主宰世界能源格局?》的文章稱,要把握世界能源市場今後20年的發展趨勢,必須以中國為出發點。企業、銀行家、投資者,還有其他任何密切關注能源行業的人士,必須把注意力從歐洲或美國本地的形勢轉移開。與一個即將到來的重大變化——中國將成為能源產業各領域的主宰力量。

  如此說來,儘管美國放棄其所扮演的全球石油保護者的角色可能性不大,但為確保能夠足夠的石油,中國勢必將在國際社會扮演更為積極的角色。在未來,中國有可能放棄對別國「不介入」政策,將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國際干預、多邊反恐以及其它有助於全球穩定的事務當中。

  今年9月,中國派遣了一支由700人組成的維和步兵營赴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據稱,這支維和部隊的使命,主要是保護中國在南蘇丹的油田開採安全。此舉加強了中國的政策調整,從「不介入」轉向主動維護自身利益。向南蘇丹事派出維和人員保護中企油田,只是中國走出的第一步,今後,有可能派出更多維和人員,保護中國在海外的資產和人員安全。

  不過,這只是一個個案,並不能成為中國主宰全球石油的旁證。中國要成為主宰者這一角色並非易事。因為中國只是世界石油市場爭奪的後來者,要想在美國等西方國家苦心經營了上百年的全球石油格局中分享現有的石油資源,必然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干擾和制約,甚至有可能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展開殊死博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8: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