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大雞爪佔領農民餐桌 凍肉冷庫改寫鄉村食譜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10-19 08: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農貿市場和車站,是清晨時分的綏寧縣城裡最早喧鬧起來的地方。當小販們將冷凍畜禽副產品搬上開往農村的客車時,一條橫跨大洋兩岸的國際商品流通線就開始運轉了,它的另一頭連接著美國、澳大利亞或巴西的農場。在這些國家不怎麼上席的雞爪或豬牛內臟,在萬里之外的中國卻大受歡迎。

    一磅雞爪20倍差價

  與國內其它地區一樣,雞爪在我的家鄉屬於佳肴,無論是泡椒鳳爪還是滷雞爪,都是超市裡的暢銷品。在講究傳統禮儀的農村宴席上,它還有另一層涵義——只有長輩或客人才能享用。

  在美國,雞爪售價不過幾美分一磅,在中國可賣出20倍的價錢,競爭優勢可想而知。所以中國每年進口的美國雞爪以億美元計,佔據了國內市場的大半壁江山,其中就包括我家鄉的綏寧,早在七八年前,個大肉厚銷量大的美國雞爪就確立了優勢地位,「那時候,國產雞爪就比較少。」批發商老楊回憶。

    凍肉冷庫改寫餐桌食譜

  不過,在農村市場,美國雞爪們的攻勢並不如在城市那麼順利。關鍵的原因是,這類冷凍產品從長沙或者懷化的冷庫里裝車后,經過半天的跋涉抵達縣城,必須馬上再次冷藏。這意味著,它們通往農村最重要的集散地——縣一級批發市場,需要有良好的冷藏設備。

  2007年前,縣城幾乎是美國雞爪在綏寧的終點站。小販們用冰櫃,所以只能少量進貨,一個冰櫃最多塞百來斤,如此少的量縣城市場足以消化,鮮有流往更基層的農村。2007年春天,老楊抱著搏一把的心態,花幾萬塊建造了縣城第一個凍肉冷庫。這個舉動引發的連鎖反應,改變了美國雞爪在農村市場的境遇,也部分改寫了家鄉農民的餐桌食譜。

  擁有冷庫,可以大量低價進貨,然後批發給鄉鎮的小販,農村市場得以逐步打開。當年,老楊銷售的美國雞爪,比前五年的總量都多,收入也翻了番。

    世界各地的雞爪都來了

  有了成功的案例,具備實力的小販紛紛效仿,如今縣城裡已經有五個凍肉冷庫。與美國貨一同進來的,還有巴西、法國和伊朗的雞爪,澳大利亞的牛肚,加拿大的豬肚和豬排骨,共十多種進口畜禽副產品。

  蘊藏的農村餐桌購買力多了一個釋放渠道。光去年一年,老楊一家銷往本縣農村的美國雞爪就超過15噸,加上其它四家的業績,老楊估算總銷量超過60噸,這個數據除以本縣農村人口20萬,人均年消費0.3公斤,這個數據,大大超過了中國人均消費美國雞爪的數量。

    家門口能過好,為什麼還要去沿海呢

  年前的一天,歸心似箭,真真兒地掰著指頭在算還有幾天過大年。正在用手機看新聞的朋友「嘖嘖」咂了下嘴巴,說,你看,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中國有個地方居然15天建了30層樓。我也咂咂嘴巴問:「太牛了,什麼地方?」「我看看……湘陰。」「啊?」

  湘陰縣正是我家鄉,長沙以北40分鐘車程,行政上歸屬岳陽。萬沒有想到曾經每條大街小巷都熟到跟自家客廳一樣的小小縣城也能在外媒上露個臉。打個電話給老爸,老爸說:「你還不知道啊?就是遠大集團的那個項目,現在在做辦公樓和酒店用呢!」身為湘陰人,「那個項目」當然有所耳聞:在國家戰略新興產業計劃背景下,遠大集團在湘陰縣試點新型建築材料。這在當時的湘陰縣來說,是人人津津樂道的大事件。

  這次返鄉過年,終於得以一睹這棟被稱為「T30」的全縣最高樓。老爸頗帶些向我這個「外鄉人」炫耀的語氣:「這房子可是一層一層像積木一樣搭起來的,說是9度抗震。」據媒體稱,這也是目前全球最高的「可持續建築」。

  現在,縣城通往長沙的公路正在拓寬,將成為長沙芙蓉北路的一段。此次拓寬,對於縣城來說,意義就像把鎖住資金的水龍頭擰得更大。而給予洶湧資金下沉入縣動力的是國家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戰略,東部沿海產業轉移到此,新技術亦落點於此。

  同時帶動的,是縣電視台年年在過年時滾動播放「招工」廣告,部分外出務工人員陸續返鄉,在 「家門口打工」;有了人氣,娛樂服務業順勢蓬勃而起,各類高檔茶樓、酒肆、洗浴中心、娛樂中心林立,每年回來我都很驚訝這座從東往西、從南往北不過一個半小時步程的城鎮每年居然能冒出從未見過的廣場、車站、公路、成倍的商鋪。

  自我懂事起,我的叔叔、嬸嬸長期在沿海各城市打工,有時候做木匠,有時候做漆工,有時候在酒店。現在,他們在新建的工業園內一家專門給酒店洗桌布的公司工作,不用再離開他們的孩子。「如果這裡的發展已經足夠過上好的生活,為什麼還要去沿海呢!」嬸嬸說。

    縣城的長臂吊車「又長高了」

  「哎,這孩子又長高了。」我沒有統計過,這句話在每年的討壓歲錢大軍里出現頻次是否最高,不過隨著我和家鄉的見面頻次在最近也變成了一年一次。回到家鄉,我例行的感嘆也是:「又長高了。」

  如火如荼的房地產事業席捲全國,我的家鄉四川南充南部縣也未能免俗。一年以前,坐家裡從窗戶望出去,還看不到什麼工地。今年一回到客廳,幾支長臂吊車泰然屹立在在窗外的遠方,像是鋼鐵的巨鳥闖進了我熟悉的風景。

  在城市中它們隨處可見,而城市外,它們照樣隨處可見,搞得有時我會想,如果它們是外星人,大可以宣布已經佔領地球了。

  所以在自家窗前看見的時候,我多少有了一瞬間的不適應。於是我問了爸媽一個很俗的問題: 「咱們縣房價多少錢了?」老爸沒令我失望,他說:「高得很,最高都每平方米4000元了。」對於這個數字,我表示極大的不信任。因為生我養我的縣城,就算我說她千般好,在神州大地上充其量也只算五線城市,這樣的房價不可謂不高。事實卻不容辯駁。親戚里有人從事著縣城的房地產開發,每平方米4000元的房子已經賣出去一套。過年時初中同學聚會,正好有人也已經成為房地產老闆了,一問,三千八九一平方米的房子,全部賣完了。

  就像我們會誇孩子長高一樣,那些顯而易見的正向變化,沒人會看不見。回來的路上,新通的高速路把家鄉和重慶全程高速連接了,而蘭渝鐵路、成德南高速也都在建設中。在毗鄰舊縣城的新區,建築物鱗次櫛比,風格樣式比肩一線城市,湊近工地一看,又果然都是在大城市叫得出名字的地產商。

  然而,所有的一切,給我最深印象的還是那些鋼鐵的巨鳥。在每一處繁忙的工地上,它們扭動著像是無數線段連接起來的身體,旋轉、起落。也許帶來一座大型的賣城,也許帶來一座從未有過的高樓,我可以眼看著它們生長出來,就像每年的那次誇獎——「又長高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22: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