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鄭和朋:靠脫,靠裸,靠爛來刺激感觀的文藝界怎麼了?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鳥兒不早起 發表於 2014-10-19 11: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鳥兒不早起 於 2014-10-19 11:41 編輯

  現今中國文藝界的亂象眾人早已知道,明明是低俗下流,而偏要打著「藝術」的幌子來招搖撞騙,欺騙世人;一些「藝術家」明明是男盜女娼,而偏要戴上 「藝術」的帽子給自己遮醜。每回看到這樣的一些現象,只能說「藝術是萬能的」,是一切藝術家醜惡現象的遮羞布。我這樣說,可能這些「藝術家」並不是很高興,因為在他們看來,「藝術」便是獨具一格,別出心裁,才能立足於世,而人品、道德跟藝術是沒有關係的。用道德來綁架藝術,等於阻礙「藝術家」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自然,藝術家是需要一個創作的自由空間,但藝術家並不能因此而拿來作為低俗文化的遮羞布!

  我們現今看看文藝界的現象,只用幾個字來形容「脫」「裸」「爛」,明明觀眾很反感,可這些撐握話語權的人卻要硬塞給觀眾,在他們看來,這些都是當今中國文藝的主流,是容不得半點質疑的。當然,對於我們來講,除了繞道而行之外,也只能是冷笑一番!文藝的高雅可能在不同人眼裡,都有自己的看法,但任何藝術都來源於生活,如果藝術家對這個社會風氣帶來不好的現象時,證明這樣的「藝術」只是一件偽作品。而當今中國一些所謂的藝術,喜歡搞喙頭,靠脫,靠裸,靠爛來刺激人民的感觀,引起個人的爭議和辱罵,對他們來講,這是一種成功的表現,因為他們從不考慮到這種現象會社會帶來什麼後果,給青少年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近日,習近平在文聯召開了精神座談會,也講了很多的話:「文藝批評要的就是批評,不能夠是表揚甚至是庸俗吹捧、阿諛奉承;不能套用西方理論來剪裁中國人的審美,更不能用簡單的商業標準取代藝術標準」。長期以來,文化界鮮見真正犀利的、有分量的批評。趙實坦言,總書記的一席話讓文藝家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批評」二字;總書記認為,「文藝批評褒貶針砭功能弱化,缺乏戰鬥力說服力,不利於文藝的健康發展」。有位叫趙實的文聯黨組書記笑著回憶起,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打了一個生動比方—— 「文藝批評家要像魯迅所說的那樣,做到『剜爛蘋果』的工作,把爛的剜掉,把好的留下來吃。不能因為彼此是朋友,低頭不見抬頭見,抹不開面兒。」「剜爛蘋果」引發了文藝家們的共鳴,「一團和氣」並非文化界的應有生態。中國劇協主席尚長榮、中國音協副主席徐沛東、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等紛紛發言,專家們認為, 「真理越辯越明」,藝術批評與創作之間本應形成良性循環。

  對於文藝批評來說,這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因為任何一件文藝作品,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歡,因為批評有時候是促進改善,增加藝術的美感,但對中國很多「藝術家」來講,喜歡搞相互吹捧,今天誰的作品出來,便請個「知名」人士過來欣賞一番,然後這個「知名」人士了高度的評價。明天這位「知名」人士有作品出來了,便請當初他給評價的藝術家來評論,這樣你來我往的很熱鬧,最後大家的文藝作品都成為了舉世瞻目的作品,只是待我們回過頭來看看,當初那些相互吹捧起來的作品,又有幾人能把它記住呢?

  文藝界存在的「爛」現象,我們是必須要挖掉的,但要如何去剜,怎樣去剜,這是需要掂量,今天不能說習近平說要剜文藝界的「爛蘋果」,然後有人便藉機戴帽子,把自己所認為是「爛蘋果」統統給剜掉的,因為對藝術作品來說,人民是最具有發言權!而僅僅憑幾個圈內的人士來決定剜文藝界的「爛蘋果」,難免是會出差錯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8: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