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全國6000多名走讀幹部被查處 中央整治幹部「走讀之風」

[複製鏈接]

1417

主題

649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8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霜天紅葉 發表於 2014-10-18 17: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全國6000多名走讀幹部被查處 中央首次大規模整治幹部「走讀之風


一些家住城裡的基層幹部,不深入群眾、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而是常常往家跑,被稱為「走讀幹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入收官之際,共有6484名「走讀幹部」在專項整治中被查處。這是中央首次大規模集中處理這一長期遭詬病的幹部作風問題。
    有專家稱,這意味著反「四風」不僅劍指吃喝奢靡等「明疾」,還深入到黨員幹部工作態度、考核考勤等「庸懶散奢貪」的「暗症」。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告訴記者,幹部「走讀」實際上是一個老問題,近年來,情況似乎變得更加嚴重。「專項整治活動中發現查處如此數量眾多的幹部,著實讓人震驚」。

    有被查處的幹部說,原來覺得只是「偷個懶」的小事,現在卻成了作風不正的大問題。經過深刻檢討認識到,中央對領導幹部是否勤政的督查是動真格的了。

    全國超萬名「走讀」幹部被排查發現

    「幹部像候鳥,頻往家裡跑;白天尋不見,晚上影難找;辦事得趕早,晚了就白跑」。這首流傳甚廣的順口溜,是群眾對基層幹部「走讀」現象的生動描述。

    記者梳理各地曬出的「成績單」發現,全國共有超萬名「走讀幹部」被排查發現,6484名被查處。其中,黑龍江省共排查出「走讀」的鄉鎮幹部4726人,已整改2350人。四川查處1746人,湖北查處1180人,河南查處513人,青海查處190人,江蘇查處162人,廣東查處136人,浙江查處84人,海南查處60人。北京、上海、甘肅、雲南等地在「成績單」中沒有提及「走讀幹部」的問題。

    專家分析,幹部「走讀」問題主要在鄉鎮地區比較突出,城市地區則較少。所以,那些擁有廣大農村的省份,相對來說查出的數量就較多。同時,由於查處力度和執行標準不同,有一些地方幹部「走讀」問題也很突出,卻在查處方面並沒有充分體現。

    「基層幹部應該在鄉鎮工作,兩腳應該踩在泥土上,這樣才能更真正服務於民。」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說,「走讀幹部」心不在崗,脫離群眾,作風漂浮,只是把工作地當成一間辦公室,不要說對基層發展有什麼貢獻,還會滋生一系列「四風」問題。

    幹部「走讀」易引發腐敗和工作重大損失諸多問題

    不少群眾反映,「走讀幹部」工作在當下,「生活在別處」,不能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豈能和老百姓同心、同德、同奮鬥?天津一位紀檢幹部說,「走讀」看似是小事,其實反映了對工作的態度和對群眾的感情,發展下去可能就是瀆職。

    「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走讀」看似小事,其核心則是能否保持黨群的血肉聯繫,保證黨的執政基礎。「新華視點」發現,任由幹部「走讀之風」泛濫,會產生諸多問題。

    ——履職敷衍與百姓隔離。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徐行說,一些鄉鎮幹部只有在領導點名時見見面、點名后不露面,層層搞「遙控指揮」,既不能及時履行職責,對群眾訴求和基層實際也難以把握,無形中與老百姓豎起一堵牆。河南一位農民說,在我們眼裡,有些幹部就是高高在上的「大老爺」,我們不熟,也不願意跟他們說啥。

    ——佔用公共資源滋生腐敗。幹部「走讀」造成許多潛在的腐敗現象。一些幹部頻繁往返用公車接送,增加財政負擔,滋生「車輪上的腐敗」,助長了特權思想。一位縣城幹部說,縣裡數十位「走讀幹部」,僅每年花在車輛汽油和保養方面的費用就有近20萬元。吉林省公主嶺市秦家屯鎮原黨委書記、鎮長崔連海,因腐敗問題被判處有期徒刑20年,經查,崔連海是典型的「走讀幹部」,辦案人員計算,在262天時間裡,崔連海的專車報銷汽油票150張,金額合計7.269萬元,算上節假日,平均每天「花費」汽油費約278元。

    ——突發情況易造成重大損失。海南省一位幹部說,「走讀」的幹部,在「德能勤績廉」考察中,「勤」這一項一般都存在問題,有的還相當嚴重。當本地出現群體性事件、災難險情、重大事故等突發性事件時,「走讀」給第一時間得到有效處理留下隱患。媒體就曾報道,一次洪水猛襲某鎮,當縣委書記趕到現場時,該鎮黨政一把手還遲遲未從縣城家返回。

    讓「走讀」幹部 「走不了、不好走」還需完善制度

    辛鳴表示,黨政領導幹部負有管理服務一方、守土有責的職責。黨的幹部應該和群眾在一起,否則就別走當幹部這條路。

    實際上,各地為了解決幹部「走讀」問題也進行了不少探索。湖南郴州採取的是視頻點名的方法,讓幹部不敢缺席;湖北襄陽市則採取明察暗訪,讓幹部不敢「走讀」;江西則建設了「廉政」食堂,為幹部營造不願走讀的環境;天津市專門制定出台了《關於解決鄉鎮幹部「走讀」問題的規定》,建立和落實鄉鎮幹部在本鄉鎮機關住宿制度、24小時值班制度、錯時上下班制度、鄉鎮幹部包村駐村制度等。

    在汪玉凱等專家看來,這些年,對走讀幹部的管理還缺乏系統性規定。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還是要靠制度,將「走讀幹部」治理納入民主和法治的軌道。比如,切實在幹部考核上加以傾斜,讓那些深入地方、根系群眾的幹部受尊重、受重用,在幹部選拔任用時,充分聽取群眾意見。要完善現行公車管理制度、財經制度和報銷制度,讓「走讀」「走不了、不好走」,還要完善群眾批評和投訴渠道,嚴格問責制度,讓「走神」的幹部「走不遠」。

    同時,辛鳴等專家也提醒,幹部也有享受家庭溫暖的權利,因此對整治幹部「走讀」現象,政策制定應更具合理化、科學化和人性化,在人情和原則之間、為民服務和對家庭負責之間尋找恰當的平衡。

國平: 嘆「當官不易」者 不宜為官

    隨著反「四風」力度加大,隨著黨內黨外對黨員幹部監督標準的不斷「加碼」,有一種「官不聊生」的說法悄然而興。一些幹部對此有共鳴,認為「管的嚴了,當官不易了」,當官當的「委屈」。有人以「當官不易」為借口,向組織上「半真半假」講條件,似乎吃了什麼虧,否則就撂挑子,躺倒不幹。這種因為管得嚴就「為官不易」的論調,以及其背後蘊含的不良情緒、錯誤認識,不容忽視。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習總書記98次提到「嚴」字,在這一個個「嚴」字中,就有對某些黨員幹部「怕嚴畏難」、「借難抵嚴」之類言行的批評與告誡。「嚴是愛,寬是害」,在反「四風」取得突破,漸次深入,黨的作風建設持續進行仍在路上的當口,對各級黨員幹部提出不要動輒畏難的嚴格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從嚴治黨,對各級黨員幹部的殷殷期望,愈發顯得意味深長。
    擺正「當官」與服務的關係,是從嚴治黨的題中應有之義。共產黨人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做人民的公僕,做人民的勤務員。中國共產黨從建黨開始形成的這一系列定義,奠定了今天「當官」的基本概念,規範了今天「當官」的基本要求。當官、當領導意味著必須身先士卒,必須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做人民的公僕,意味著在人民群眾有需要的時候,在人民群眾反映這樣那樣問題的時候,各級幹部必須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以百姓之心為心」,替民分憂,為民解憂。有了這樣的公僕意識,秉承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個人的生死榮辱都不在話下,何論「當官」的「難」和「易」?

    讓「當官」者在嚴格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約束下勤勉盡職、不以為「難」,這其實是古今中外世界各國始終在研究探索的政治學課題。無論是中國古人「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清官標準,或是現代西方以競選為標誌的機制,都可以借鑒,卻沒有誰能把對官員外在的「嚴」與自身的「嚴」很好地結合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此提出「三嚴三實」的要求,一再強調「領導幹部要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這樣的要求,將黨員幹部的政治品格、做人準則,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等等集中為一體,強調了「黨的幹部都是人民公僕,自當在其位謀其政,既廉又勤,既乾淨又幹事。」這樣的執政觀念,從根本上解答了歷史難題。 「當官不易」,還是「不宜當官」,這樣的考驗亮了出來,黃金碎銅,一比可知。
笑對雲捲雲舒,淡看潮起潮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2: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