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許一力:為何中國PPI詭異的連續負增長

[複製鏈接]

5766

主題

5826

帖子

809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09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鬧木鬧木 發表於 2014-10-17 14: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CPI創56個月新低,而PPI連續31個月詭異的負增長。為什麼?

負增長自然讓人聽到了不少通縮的聲音。中國上一輪的通縮並不算遠,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中國經歷了長達五年的通縮周期。對比目前的中國,與97年實際上有著很多驚人的相似之處。那麼中國離通縮有多遠?

其實,我國PPI指數自2012年3月起就很詭異的始終是負值,這並不是有多不正常,主要還是跟下面的幾點有關係。

第一要點:中國過去的內需增長來源於投資和地產,當今的經濟環境下,這兩項都受到抑制,工業製成品找不到消費點,必然導致過剩。

第二要點,PPI為負,表面看來完全是國內問題,實際上跟國際問題關聯才更大。美國主導的製造業迴流以及歐洲經濟的不振,甚至是東南亞低端貿易出口的崛起,很大程度上給中國營造了一個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復刻版。外需受到極大地打壓,看看近期的進出口數據就很明顯。而我國的製造業尤其是鋼鐵業對於外需的依賴是驚人的。舉個例子來說,中國目前生產了全球一半的鋼材,歐美市場不振,就只能堆在自己家裡生鏽。畢竟我國是世界製造業中心,外需不振,對我們的產品需求就相應的增長緩慢,進而反映在生產領域、工業生產價格的走勢上。

第三要點,地方政府的GDP考核模式下,導致了地方官員不理會企業盈利與否,而單純以推漲產能維持GDP高增長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進一步加速了過剩的堆積。上半年,我國鋼材價格已經達到1.6元每斤的白菜價,但是市場調節並沒有導致產能淘汰,反而鋼鐵產值仍然保持著可觀的增速。而這種地方政府引導的過剩慣性,實際上與97年同樣是政府誤讀下國企難以淘汰的局面非常相似。

那麼是否目前的PPI水平就說明中國已經進入全面通縮的預備階段了呢?

不然。有一個決定性的指標——2013年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業的增加值佔GDP比重提高到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也就是說,目前中國的經濟主體已經成為服務業。而PPI統計的卻是製造業水平,眾所周知製造業的轉型實際上帶有巨大的慣性,因此其減速,停滯,去產能都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中國的經濟結構正在或者說已經取得了一定的轉型成效。但是這種成效在PPI上卻無法得到明確的體現。因此如果單純的以PPI數據作為判斷當代中國是否進入通縮周期標誌,肯定不對。

同樣,CPI與PPI數據為什麼總倒掛?這實際上也與之前我們說的轉型和支柱性產業轉移有關。CPI統計的是消費,而PPI對應的則是工業製造業。兩個統計口徑不完全相同的數據,在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當下就很可能出現這種背離的局面。

10年以前,我國也曾經一度PPI很高,CPI走低,也出現過反向的不匹配問題。同樣的,這也正好說明了我們的觀點——PPI數據所代表的製造業萎縮,不足以成為支撐中國通縮的證據。

況且十年多前的那次通縮的原因很複雜,很重要的一點是,政府在宏觀調控上的確有失誤的地方。

97年的金融危機可以說是中國市場化改革后的第一次硬仗。毫無經驗的政府,在宏觀調控中,對於市場經濟下的政府職能做出了誤讀。或者是處於本部門的利益需求,對正常經濟活動進行干預——限制准入。要麼是力圖以控制價格等模式限制競爭、保護落後產能。在這種政府保護下,生產過剩的領域國企無法退出,供不應求的領域民企無法進入,市場失去了對於經濟結構調整的動力,最終導致了通縮的惡化。

在當時,為了抑制通縮,政府採用了積極的財政政策。與之後的四萬億不同,97年的財政政策來源是在大量發行國債的同時,強化了稅收,儘管名義稅率不變,但當時我國的實際稅率提升了很多,無形中加大了企業壓力,進一步對內需形成抑制。這種做法在之後的幾次危機中都得到了明顯的改良——08年的做法是四萬億印鈔,而到了今年,更是以減稅作為經濟刺激的有效手段之一。

這都是跟97年那次截然不同的。

回顧人類經濟史,有三次通貨緊縮時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1865—1896年美國的通貨緊縮、1929—1933年世界範圍的通貨緊縮和90年代以後日本的通貨緊縮。中國有沒有可能陷入通縮?答案是肯定的,全面的通縮概率不大,但是局部的比如說重工業領域的非常有可能。

中國有沒有可能複製上述三次惡性通縮的情況,概率幾乎為零。事實上,對於目前的經濟環境來說,中國政府仍然有很多的次優選擇。實在不濟,重啟房地產模式,也肯定不會選擇通縮的路徑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6: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