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朝韓統一,中國成最大輸家?

[複製鏈接]

3006

主題

3534

帖子

6083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08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文 | 梁斌



這兩天最震撼的消息當然是朝鮮國內排名二、三、四位的三高官組成的十一人代表團突訪韓國。這三名高官分別是:朝鮮人民軍次帥、朝鮮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朝鮮人民軍總政治局長黃炳誓,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書記、朝鮮國家體育指導委員會委員長崔龍海,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書記、統一戰線部部長金養健。(如上圖)

據報道:朝方3日通知韓方4日派遣高層代表團訪韓,韓方對此予以同意。朝方高層代表團於4日上午9時52分許乘機抵達仁川國際機場。當天下午1時50分許,韓朝高層在位於仁川市中心的一家餐廳舉行午餐會談。兩國官員還同意,將於今年10月晚些時候或11月上旬舉行第二輪高層會談。朝方高層代表團在此行中將會見朝鮮亞運會代表團、出席仁川亞運會閉幕式,然後於今晚10時許啟程返回朝鮮。

各類媒體的報道口徑是「此事件或成為改變朝韓關係的分水嶺」。而素來最愛陰謀論的中國網民開始討論是不是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的地位不保。

這些猜測是有先前的新聞報道支持的。

據報道,金正恩最近一次在公眾視野中露面是在9月3日。據朝鮮國家電視台,朝鮮9月25日召開第13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二次會議,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沒有出席會議。這引發外界猜測金正恩可能是因健康原因缺席。9月末,韓國媒體《朝鮮日報》報道稱,金正恩雙腳腳踝骨折,正接受治療。英國《每日電訊報》10月3日援引知情人消息稱,朝鮮首都平壤自9月末以來就處於被封鎖狀態,部分通往機場和邊境線的道路已被關閉。

值得注意的是,在9月25日的大會上,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書記崔龍海被解除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職務,繼承這個職位的正是今年5月接替崔龍海成為人民軍總政治局局長的黃炳誓。由於朝鮮採取先軍政策,國防委員會才是實際上的最高領導機構,就此兩人排名易位。而如今,兩人共同訪問韓國。

平壤到底發生了什麼,現在是不得而知的,其內幕會慢慢自然揭開,而目前不平常的動向已經預示了未來可能更大的變化。與其糾結於陰謀論,不如把眼光放長遠一點:如果朝鮮採取了開放政策,推動韓朝統一,會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套一句網路用語:朝韓兩國統一,中國或成最大輸家?

可以參考朝韓統一的是德國統一和越南統一。當然,由於完全不同的國家秉性和地緣政治,並不具備完全的對照性,只能對一些大而化之的概念進行參考。

首先,對於鄰國的統一,幾乎所有國家的政治精英都會有本能的反對。德國統一,英、法是最反對的,雖然他們認識到德國的統一是不可避免的,在表面也會說一些冠冕堂皇的話,但是言論絕不是本意。英國撒切爾夫人不惜和蘇聯戈爾巴喬夫做桌下交易,翼求蘇聯控制東德,阻止統一。法國領導人的抵觸情緒如出一轍,法國前總理克里孟梭有句名言流傳至今:「我是如此熱愛德國,以至於我希望有多個德國存在」。這些政治精英太了解歐洲大陸出現統一的德國對他們自己的國家是一個巨大的削弱。北越有統一機會的時候,中國是在背後使絆子的,越南統一后中越關係也就此破裂。合則強,分則弱,是最自然的規律,任何一個國家都希望自己周邊的國家越小越好,越分散越好,從這個層面而言,朝鮮統一對中國不利。

然而,民間輿論往往和政治精英的思路不同。當德國實現統一的時候,歐洲領導人都憂心忡忡;而歐洲老百姓卻和德國人一樣,對此歡呼雀躍。這種民間輿論是合乎所謂「普世價值」的,然而政治精英的思路是更為符合國家利益的,兩者並無高下,而是不同位置的思路。當朝鮮半島出現統一機會的時候,中國的民間輿論反應會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觀察點。

僅僅一個月之前,如果說朝韓能夠很快實現統一,估計會被人視為痴人說夢。這樣的情況同樣出現在一戰爆發前、德國統一前、蘇聯垮台前,或者911事件發生前、08金融危機前。推動歷史發展的都是這樣的「黑天鵝事件」:1、事先完全不可預期;2、發生了則影響巨大;3、事後可以合理解釋。所以,當朝鮮作出這樣的意外反應時,不妨預期朝鮮半島的統一進程會比習慣思維快得多,也許一年之內就能完成相關協議,進入實質操作階段。

韓朝會以什麼方式完成統一呢?9月27日,朝鮮還有一個出人意表的動作,朝鮮外務相15年來首次到訪美國參加聯合國大會。朝鮮外相李洙墉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會議時表示,實現朝鮮半島南北統一的唯一方式是按照邦聯原則兩大體制共存,其他方式都是不現實的。這也許就是北韓的底線。當然這是和德、越統一不同的。德國的統一是以東德的政府解體,14個行政區重組為5個州,然後在西德的法律框架下加入西德;而越南的統一是以北越以武力完成對南越的征服。德國和越南的統一是不對等的統一,而朝鮮追求的是對等的統一:放棄對抗,保留現有權力格局,尋求外在幫助。韓國對這個條件沒有拒絕的理由,事實上,以韓國對於統一的饑渴程度,以韓國統一政策對洶湧民意的屈服,韓國能夠接受的底線可能比朝鮮預期的還要低得多。但是朝鮮的領導層不一定能在談判桌上得到太多好處,因為這一步先踏出去后,倘國內有變,完成統一可能是當權者維繫統治正當性的唯一渠道。所以韓朝統一會用貌似對等,同時雙方各在不同領域做出讓外人意外的大退讓,實則交錯的統一。長遠來看,經濟實力佔優的韓國會在統一的實際操作階段取得主導地位。

一個統一的朝鮮半島會出現什麼樣的全新對外政策?完全可以預期的是統一帶來的朝鮮半島民族情緒極度亢奮,及由此帶來的尋求完全不受控的外交取向。德國統一即以兩德、美、蘇、英、法六國會談,清除美蘇英法四國作為佔領國的特權。雖然新生的德國留在了歐共體及北約,但是很長一段時間,它為了尋求中立立場,在相當領域不惜與美俄同時對抗。而越南統一后,既趕走了南越的美國勢力,還在北面同中國翻臉,轉而倒向了蘇聯的懷抱。所以韓朝統一后,新的朝鮮半島將會同時清除中國和美國對兩邊的固有影響力。那麼長期來看對中國是好是壞呢?恕難逆料。越南的統一,現在看來,對中國也不算太壞,主要是越南逼走美國之後,中國在南海的活動範圍其實更大了。所以只要新生的朝鮮半島不全面倒向美國,那麼對中國就不算壞,畢竟中國在朝鮮沒有駐軍,而美國可是在韓國有駐軍的。最恐慌的必然是日本。

朝韓統一對朝鮮半島是利弊互見的。越南的統一是北越的放大,更兼國力弱小,完全不具參考價值。反視德國,其統一之後,美國一度視其為取代英國的全球領導夥伴,但是德國並沒承擔起這個責任。兩德合併的後遺症是巨大的,讓德國完全無暇國際事務。據統計,德國為此在20年時間裡僅為統一事務的開銷總計超過兩萬億歐元,大部分投入東德地區的基礎和保障開支,時至今日,東西德的民間疏離依然裂痕嚴重。英法則在歐洲事務中持續打壓德國,直至10年歐債危機之後,德國作為歐洲領頭羊的效應才從經濟角度開始顯現,法國拿錢嘴軟,英國為了對抗德國則不斷威脅要退出歐盟。完全可以想象,朝鮮和韓國的結合,在政治層面走得快容易,而在社會和經濟層面將極為漫長,一代人的時間亦不足以完成。統一的益處,拋開一時的感情激蕩,必須要以跨越世代的時間層面去審視。

站在中國的角度再來審視一下朝鮮半島的統一。首先要設定一下背景:未來五十年的世界主流趨勢,是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軍事、政治、文化大國,這個過程將不乏對抗和摩擦,翼求的是不要擦槍走火。一切國際事務要放在這個大背景下考慮。所以對中國不利的是:長期來看,周邊出現了一個更大的國家,讓中國對東南亞的控制更為困難。中國和朝鮮之間模糊的邊界劃分會隨著朝韓統一而顯現,成為和統一的朝鮮半島的摩擦之源。失去對朝鮮的鉗制之後,如果統一的朝鮮半島選擇全面倒向美國,將是中國的心頭大患。對中國有利的在於:如果朝韓能夠快速完成統一,中國和美國的勢力同時被朝鮮半島排斥,中國的損失少於美國。統一的朝鮮半島將會有一個世代以上的政治經濟沉淪,這個過程中國有足夠的操作空間。

相比爭取一個全新的朝鮮半島的不確定性,現在的朝鮮在經濟、軍事層面對中國的支持不夠,在政治、文化層面對中國近乎負資產。考慮到中國依然在不斷成長,自身的政治文化也在不斷演變,而朝鮮半島是搬不走的,中國有極大的概率把統一的朝鮮半島塑造為自己的馬前卒和後花園。

朝韓統一,中國應該不是最大輸家。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22: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