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沁園春·雪》:到底是不是毛澤東抄襲胡喬木的?(圖)

[複製鏈接]

5766

主題

5826

帖子

809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09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鬧木鬧木 發表於 2014-10-13 15: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

  

  摘自周海濱——《國家之子:我如何訪問紅二代》系列的第六篇分享文章。採訪對象胡喬木之女胡木英。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是毛澤東的名作《沁園春·雪》。

  由於這首詞入選中學語文課本,一些政要大賈又喜將其懸掛高牆,《沁園春·雪》成為流傳甚廣的一首詞。

  曾有人宣稱,這首《沁園春·雪》是胡喬木所作。

  胡喬木是誰?他被稱為中共黨內「四大筆杆子」之首,從毛澤東秘書到「黨內一支筆」再到「新聞大管家」,在中共中央沉浮50年。

  那是2009年前後,有人在網上發帖說《沁園春•雪》是胡喬木的詞作。網文言之鑿鑿地說:「胡喬木在《炎黃春秋》發表的訪談錄中說《沁園春·雪》為他所原創,毛改動四個字,以毛的名義發表,后據為己有,毛死後,胡喬木公開澄清《沁園春·雪》是他原創的。在訪談錄中,胡喬木還說《矛盾論》《在延安文藝座談會會上的講話》完全是他執筆寫作的,毛澤東只是簽個署名而已。《沁園春·雪》公之於世的時間是1945年9月,毛澤東在重慶談判期間。根據《炎黃春秋》《百年潮》的報道,這首詞作是胡喬木原創於1942年。劉少奇為了『包裝』毛澤東,就要求是自己秘書的胡喬木,把《沁園春·雪》,交給毛澤東。毛改動了四個字 『原弛臘象』,就成了毛的詩作。1945年9月,《新華日報》以毛澤東的名義發表《沁園春·雪》時,把時間『倒填』為1936年。」

  2009 年10月初,又有署名為「羅冰」的《毛澤東選集真相》在凱迪社區、天涯社區等論壇及多家海外中文網站發文稱:「《毛澤東選集》一至四卷的160餘篇文章中,由毛澤東執筆起草的只有12篇」;對於《沁園春·雪》,文中說:「胡喬木提出毛澤東著作中三篇名作《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為人民服務》,甚至毛澤東詩詞中最有代表性的《沁園春•雪》都是出自他的手筆,並要求恢復用他胡喬木的名字。」

  為此,筆者查閱《炎黃春秋》的歷年雜誌發現並沒有這篇訪問胡喬木的文章,也未曾發現有人在此發表文章考據《沁園春·雪》作者。

  由於上述網文作者沒有說明該訪談錄發表在《炎黃春秋》何年何期,為防止查閱過刊有紕漏,在2014年2月16日筆者致電《炎黃春秋》雜誌副總編輯徐慶全先生詢問。他很堅定地表示,沒有刊發過類似文章。此外,胡喬木從未擔任過劉少奇的秘書,「包裝」之說子虛烏有。

  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黨校新聞發言人曾就 「毛澤東選集真相」「 《沁園春•雪》著作權」進行了回應。對於「1992年初,胡喬木在病重期間,對探望他的中央領導同志說對毛澤東著作要全面審核。胡喬木提出《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為人民服務》及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都是出自他的手筆」,新聞發言人表示,「這都是謠言。胡喬木從未提出過要對毛澤東著作的署名問題進行審核。胡喬木生前倒是多次說過,毛澤東經常為他修改文章和其他作品。」

  胡喬木之女:父親的性格寫不出那樣的氣魄

  2009年11月10日,筆者就此訪問了胡喬木之女胡木英。她是國家工商總局的退休幹部,住在高大喬木掩映下的萬壽路。

  這天的北京覆蓋著厚厚的積雪,很適合談論《沁園春·雪》的話題。

  周海濱:有人說《沁園春·雪》是你父親寫的?

  胡木英:不是。父親沒參加過長征,壯麗景觀沒經歷過,這不是憑想象就能寫出來的,而且按照父親的性格,他不會寫出主席那樣的氣魄。

  

  胡木英說,父親不健談也不很愛聊天,散步時也不大理我們,總是自己想自己的事情。在胡木英看來,父親的性格是沉默而內斂的。楊尚昆在《我所知道的胡喬木》一文中評價說,「他一介書生,清秀文雅……並不說話。」

  此後,在多個公開場合,她都強調了《沁園春•雪》不是父親胡喬木所填詞作。在2011年《胡喬木:中共中央第一支筆》的發布會上,又有記者拋出這個問題。她在現場回答說,我記得通過周海濱回應過這個問題,父親是寫不出這樣的作品的,這個說法是謠傳。

  清代學士朱竹君說:「詩以道性情。性情有厚薄,詩境有深淺。性情厚者,詞淺而意深;性情薄者,詞深而意淺。」袁枚在《隨園詩話》中也認為「詩者,人之性情者也」,「詩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性情溫和的胡喬木與《沁園春·雪》的作品性情相距甚遠。如1946年夫人谷羽到華東參加土改,胡喬木寫下婉約清新的新詩《人比月光更美麗》:「晚上立在月光里,抱著小孩等著妻。小孩不管天多遠,伸手盡和月亮玩。忽見母親悄悄來,歡呼一聲投母懷。月光美麗誰能比,人比月光更美麗。」

  此外,查閱資料顯示,《沁園春·雪》寫於1936年(丙子年)2月。具體細節是,1935年10月,紅軍完成長徵到達陝北。1936年1月26日,毛澤東率軍渡過黃河,到達華北前線。2月5日清晨,部隊來到陝西清澗縣高傑村袁家溝休整。這一帶已經飄了幾天的鵝毛大雪,雄渾壯觀的北國雪景觸發了毛澤東的詩興。2月7日,毛澤東寫下詞作。筆者查閱《毛澤東年譜》,確有1936年2月上旬,毛澤東在陝西清澗縣準備東渡黃河時遇大雪記錄。

  甫時,胡喬木還沒有來到毛澤東身邊當秘書,奉調延安也是1937年7月的事。

  「我是1941年1月23日生於延安。我出生半個月左右,父親就去給主席當秘書了。」胡木英說。當時,胡喬木和夫人谷羽住在延安大砭溝的窯洞里,澤東青年幹部學校就在大砭溝,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中央組織部也在那裡。1941年2月,中共中央秘書長王若飛來到胡喬木所住的窯洞,「你發表在《中國青年》雜誌上紀念『五四運動』二十周年的文章,陳伯達看了,很欣賞。」於是,陳伯達將文章推薦給毛澤東看。毛澤東看后說,「喬木是個人才」。那時,陳伯達擔任毛澤東的政治秘書,他跟胡喬木並不認識。通過陳伯達,毛澤東點將胡喬木當秘書。

  不僅當秘書的時間不相吻合,而且胡喬木嘗試寫詞的時間也不吻合。程中原在《胡喬木的詩詞情緣》中說:「胡喬木重新拿起詩筆,已經是1964年了。這時他用心著力寫的不是新詩,而是舊體,而且是他一直沒有嘗試過的體裁——詞。」1964年歲末,胡喬木的《詞十六首》由毛澤東定稿,1965年元旦在《人民日報》和《紅旗》雜誌第一期同時登出。

  1965年1月21日,胡喬木曾回信讀者耿慶國。

  耿慶國同志:

  一月十日來信收到。你在畢業后決心服從國家的分配,到黨最需要的任何地方去,搞一輩子革命和建設,這個志願很好,祝你成功地實現你的願望。 你對於我的幾首詞感覺興趣,因而問起我以前寫過的能不能發表。我告訴你吧,以前我沒有寫過詞,這次發表的是我初次的習作。以後可能還寫一些或發表一些,但這現在還不能決定。當然,我以前曾經讀過一些詞,作過一些初步的研究,否則是不會一下子就寫出來的。

  詞這種文學體裁很特殊,嚴格地說來是已經過時了,要學習寫作需要一定時間的學習,以便掌握有關知識和技巧,因此我並不鼓勵你認真去寫它。你寫的幾首,熱情是有的,但是對於文字的掌握還沒有「過關」,有不少詞語用得不恰當。比較起來,末一首《漁家傲》文字通暢,但是情韻還嫌有些不夠味,需要更多的精練和抒情化。我想,你有了這份革命的熱情,這是最重要的,至於寫不寫詞,或者寫得好不好,這對於一個從事自然科學的青年來說並不重要。

  我近年由於得了比較嚴重的神經衰弱症,不能工作,也因此才有時間學習這些東西。雖然它們的內容完全是革命的,沒有舊詩詞中常見的那些壞東西,但是無論如何,如列寧所說,寫革命都不如實幹革命更為有趣。不多談了,祝你順利地完成你的畢業論文。

  胡喬木

  一九六五年一月二十一日

  「我告訴你吧,以前我沒有寫過詞,這次發表的是我初次的習作。」顯示了這是胡喬木的小試牛刀之詞作。

  胡木英說,1961年,胡喬木因神經衰弱厲害只能休養,才開始寫詩詞,「父親寫完詩當然想請詩作高手毛澤東改。毛澤東也很樂意改父親的詩,改得很仔細」。毛澤東收到「詞十六首」后曾悉心修改,如《菩薩蠻》其五,原句為「新湯舊藥,無多滋味,怎堪久煮?」毛改為「膏肓病重,新湯舊藥,怎堪多煮?」。對於毛澤東的改筆,胡喬木也同毛商榷。1965年1月,胡喬木又寫成「詞二十七首」,毛澤東收到詞二十七首后,看了兩遍,覺得新作「較前十六首略有遜色」,沒有動手修改。胡喬木聽取郭沫若等人的意見,花了好幾個月工夫,精心修改,再次送毛澤東閱正。毛悉心批改後於9月5日回復胡喬木:

  這些詞看了好些遍,是很好的。我贊成你改的這一本。我只略為改了幾個字,不知妥當否,請你自己酌定。先登紅旗,然後人民日報轉載,請康生商伯達、冷西辦理。

  毛澤東這次修改六處。胡喬木又作了一些修改,另補送近作七律五首,合共為「詩詞二十六首」,於9月10日致函康生,請他代轉主席。毛澤東在9月15日又閱改一過,在幾處特別滿意的地方,寫上「改得好」、「好句」、「好」等批語,凌晨3點改畢,給喬木一信,說:「刪改得很好,可以定稿。」這樣,胡喬木的《詩詞二十六首》就在1965年9月29日的《人民日報》和10月1日出版的《紅旗》雜誌上發表出來(程中原《胡喬木的詩詞情緣》)。

  1966 年7月底,江青把胡喬木送詩詞給毛澤東修改作為一條罪狀,在中央文革小組的會上當面予以指斥:「你的詩詞主席費的心血太多,是給主席找麻煩,簡直是主席的再創作。以後不許再送詩詞給主席。」 胡木英記得父親從這之後就沒再寫詩了,「到1980年代後期寫了一些,但也比原來少多了」。

  

  《沁園春·雪》:唱和之作,無代筆必要

  1945 年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應柳亞子索詩之邀,將《沁園春·雪》相贈。毛附信說,這是「初到陝北看見大雪時」所填的一首詞,「錄呈審正」。柳亞子《沁園春· 雪》稱讚道:「……得其初到陝北看大雪沁園春一闋,展讀之餘,嘆為中國有詞以來第一作手,雖蘇、辛猶未能抗耳,況餘子乎!」

  柳亞子很快寫出和詞,當月下旬他將兩首詞作送至中蘇文化協會舉辦的「柳詩尹畫聯展」展出,並遞交《新華日報》希望同時發表。

  然而,《新華日報》是中共在重慶公開發行的報紙,報社負責人提出要向延安請示。報社規定,發表毛澤東詞作需經本人同意,11月11日的《新華日報》只是單獨刊登了柳亞子的《和毛潤之先生詠雪詞》。隨之,很多人開始打聽毛澤東的詠雪詞,這引起時任重慶《新民報·晚刊》副刊編輯吳祖光的注意。他先從黃苗子處抄得毛澤東詞稿,而黃苗子則是從王崑崙處抄得,抄稿中遺漏了兩三個短句,但大致還能理解詞意。吳祖光跑了幾處,連找了幾個人,把三個傳抄本湊在一起,終於拿到一首完整的《沁園春·雪》,決定公開發表。

  1945年11月14日,《新民報·晚刊》副刊「西方夜譚」刊發《毛詞·沁園春》,並附加一段按語:「毛潤之氏能詩詞,似鮮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園春·雪》一詞者,風調獨絕,文情並茂。而氣魄之大乃不可及。」

  11月28日,《大公報》也發表了毛唱柳和的兩首詠雪詞。郭沫若率先發表兩首和詞,盛讚毛澤東詠雪詞「氣度雍容格調高」。鄧拓、陳毅等人也都依韻奉和。

  12月4日,國民黨中央機關報《中央日報》等報刊也同時登出 「圍剿」毛澤東《沁園春·雪》的和詞,意圖在意境、氣勢和文字上超過毛澤東,但是「稍遜風騷」。據稱,當年刊發的和詞不下50首,評論將近20篇。

  據統計,中共中央有關機構1996年認定並結集出版的毛詩詞作品67首,其中47首留有毛的手跡,累計約130件,其中《沁園春·雪》自書愈八件,只有《清平樂·六盤山》的書寫件數才能等量齊觀。

  可以看出,《沁園春·雪》發表在《新民報·晚刊》上,並非出於毛澤東的授意。詞作的流傳過程頗為民間,系毛與柳亞子的唱和之作,並無讓人代筆的必要。但是《沁園春·雪》引起的轟動效應,讓毛澤東的「山大王」污名洗去,詩名大振。

  不過也有批評之聲。報人王芸生則隱諱地批評毛澤東在《沁園春·雪》里拿「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來自比,有明顯的帝王思想。另有學者認為,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受胡適早年詞《沁園春·新俄萬歲》的影響,毛澤東未必有意摹仿胡氏,但在下意識里尚未擺脫少年時代受胡的影響。分析認為,毛澤東寫此詞時,心中有胡詞,而且是對胡詞的回答。

  兩詞結尾分別為:

  胡詞是:「從今後,看這般快事,後起誰歟?」

  毛詞是:「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無論怎樣,《沁園春·雪》氣勢磅礴,想像浪漫,文辭華美,在毛現存的109首詩詞中堪稱巔峰之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9: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