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東風-41與WU-14搭檔 中國防空體系將無堅不摧(組圖)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鳥兒不早起 發表於 2014-10-12 10: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繼《華盛頓時報》2014年8月7日爆出中國軍方進行東風-31A洲際彈道導彈飛行測試之後, 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10月2日報道稱,中國軍方首次試射了一款改進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東風-31B。文章表示,這標誌著北京針對美國的戰略襲擊能力正在提高。報道還稱,新型東風-31B導彈的試射發生在中國中部地區的一個導彈試射場,並稱該導彈是洲際彈道導彈的增程或性能提升版,可能攜帶多彈頭。

  《俄羅斯報》網站10月8日報道,東風31-B成功試射對美國來說是壞消息。中國正在發展和試驗進攻性導彈,組建新的導彈部隊,增加某些導彈先進系統的數量,以此對付美國彈道導彈防禦體系。需要注意的是,中國的導彈部隊正在嚮導彈的規模和多樣化兩個方向發展。有網友稱,東風-31B是一種機動導彈,專門設計用於在崎嶇地形或其他困難路況下機動。機動導彈被認為是一種更強大的戰略威脅,因為跟蹤並定位這種導彈的難度極高。這種導彈可以被藏在車庫或洞穴,以規避衛星及其他感測器的探測。

  

  東風-31B之前的機動型導彈東風-31A,射程為10000至14000公里,不過包括中國國防部報告在內的其它報告稱,其射程範圍可超過 11200公里。這意味著整個美國大陸都在該導彈的射程之內。此種作戰導彈(DF-31A)將被部署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到2015年,其組裝和部署量將達到50枚。

  

  東風-41

  除了東風-31,中國正在研發的還有「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據此,俄羅斯社會政治研究中心主任葉夫謝耶夫指出,中國已經在認真應對美國在亞洲建立戰略反導系統的計劃。他還預測說,中國還將大力研發潛基彈道導彈技術作為對美韓在導彈領域空前活躍的回應。

  DF-41預計將在2018年至2020年之間投入運行,屆時將成為東風-31和機動型DF-31A洲際彈道導彈的補充。除了幫助實現中國核威懾力量的現代化,東風-41還將提升中國傳統武器的遠程精確打擊能力。美國防部2014年的一份報告稱,東風-41的多地形機動性將會使敵人在發射之前摧毀它變得極為困難,這為第二炮兵的生存能力提供了另一層保護-在中國當前反介入/區域封鎖策略的基礎上。

  東風-41是中國部署的下一代陸基彈道導彈,它代表了中國導彈技術的新巔峰。據報道,東風-41類似於俄羅斯的白楊(SS-27)導彈,其技術是很可能來自俄羅斯。東風-41可輕易打擊美國,可能將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核打擊力量核心。名義上,東風-41將取代東風-5(CSS-4),但兩者可能會同時在役,以使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核力量最大化。所以,鑒於可以打擊美國的導彈數量有限,東風-5將不太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被取代,只有當東風-41達到了足夠的數量,東風-5系統才有可能退役。

  葉夫謝耶夫還認為,中國不僅製造分式彈頭,還製造類似俄羅斯的對付反導系統的武器。而這是絕對不能小覷的。一旦中國擁有俄羅斯的技術,那麼無論是在大氣層外還是飛到大氣層中至大約60公里的高度,攔截它已相當困難。而之後由於剩下的飛行時間更少,因此更難攔截住它。可見,中國完全能夠提高應對美國反導系統的能力。這將是對美國建立戰略反導系統計劃的回答,美國戰略反導系統計劃旨在在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亞部署反導系統。

  

  美中導彈競爭中的每一個新舉動都會引起對方的反應。此外,有越來越多的亞洲國家被捲入到導彈競賽中來。除了南北朝鮮,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在不斷完善本國導彈的彈道特徵,並且在不斷提高它的命中率。該領域的競爭無疑是亞洲最激烈,這將進而提高使用這些導彈的風險。如果中國將多彈頭分導再入飛行器彈頭技術與伊朗、巴基斯坦、敘利亞和朝鮮共享,就像他們過去分享核、導彈材料和技術一樣,美國將面臨全新一輪的挑戰。分析師表示,最新的導彈飛行試驗表明中國仍在致力於戰略核力量建設。

  除了攜帶有效核載荷,東風-41還可以改裝用來提高如WU-14超音速滑翔器的跨洲際飛行距離。在未來十年內,東風-41移動型高超音速運載火箭可與高超音速滑翔器配合打擊美國本土目標,這是中國對美國空海作戰概念的一種潛在威懾。

  

  結論

  外界一般傾向於將中國的核政策和武器作為美國一個「直接威脅」。然而,如果北京不這樣想? 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會在未來30年內將印度視為「安全競爭對手」? 情況就不一樣了。印度是中國日益關注的威脅對象,不過中國已有短射程彈道導彈,比如東風-21,來應對這種威脅。中國現在服役的東風-21有一百多枚。其中許多為非核彈頭。這種導彈射程超過1800公里,可搭載300噸的核彈頭。這種15噸的固體燃料火箭可以從西藏發射命中印度境內的主要目標。

  擁有第三代彈道導彈是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的又一標誌。它的射程之遠足可讓它擊中美國境內的任何目標。同時這種導彈又有很大的動力儲備。而這意味著,只要縮小它的射程,就可增加它的彈頭數量。或者安裝一些假目標以及摧毀反導系統的武器。

  美國努力改善和擴大其彈道導彈防禦系統或許會降低中國核報復能力,從而使中國的核威懾有效性下降。不過這將迫使中國政府開始努力改善本國核力量的綜合性能-通過增加和改善其核力量結構和部署更多的多彈頭分導再入飛行器和機動式多彈頭。而中國的陸基導彈東風-41的威懾則將更有效地穿透美國部署的導彈防禦系統。部署東風-31和東風-41將大大提升中國的核打擊力。然而,最小威懾原則可能不會改變,中國的戰略目標也會保持不變,即至少保持一定數量的對美大陸攻擊的必要的核彈頭。

  據俄羅斯之聲網站10月10日報道,中國不久前進行的洲際彈道導彈東風-31B的試射是這種武器的第二次試射。顯然在它正式服役前還將對其進行多次測試。俄羅斯戰略與技術分析中心專家卡申指出,中國將繼俄羅斯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二個能夠生產攜帶多枚分導彈頭的機動固體燃料洲際導彈的國家。

  東風-31導彈還在80年代中期就已開始研發,同時開始實施潛射彈道導彈巨浪-2的研製計劃。巨浪-2和東風-31設計相近,都是出自中國航天科工集團(CASIC)旗下的南京晨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06年開始列裝的東風-31導彈的首個版本的射程約為8000公里,無法打擊美國境內的主要城市。但這已是巨大成功。中國第一次獲得了機動固體燃料洲際導彈,較少受到美國可能實施的解除對方武裝的先發打擊的威脅。

  在本世紀第一個十年末中國開始部署東風-31A。它已經是名副其實的洲際導彈,其射程已超過1萬公里,能夠打擊美國主要城市。不過,這種導彈,就其一系列性能而言,顯然還不能完全滿足中國戰略導彈部隊二炮的胃口。

  


  

  


  
  資料圖:東風-31洲際導彈。


  例如,為了確保東風-31和東風-31A的機動性,它的發射需要利用大型半掛車和牽引車。它們的機動性較差,只能在公路上行駛。同時已知,CASIC下屬的萬山特種車輛有限公司多年來一直同白俄羅斯的明斯克輪式牽引車廠保持密切合作。

  

  白俄牽引車廠是一家主要為俄羅斯洲際彈道導彈生產機動發射車底盤的廠家。據悉,中國也在製造自己的底盤,類似白俄廠家為俄羅斯「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發射車製造的79221底盤。新型機動發射車的採用,是中國機動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展方向之一。

  另一方向是為導彈安裝分導彈頭和應對敵方反導系統的先進武器。許多觀察家推測,東風-31A也有可能安裝了分導彈頭,但是導彈射程不遠。這種導彈的動力也不足。

  或許,中國人在走俄羅斯研發機動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的老路。俄羅斯最終研製出了帶有分導彈頭的RS-24「雅爾斯」導彈。部署這些導彈必將導致機動洲際導彈上的彈頭總數的增長,自然將會提升中國的核潛力。中國將繼俄羅斯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二個能夠生產攜帶多枚分導彈頭的機動固體燃料洲際導彈的國家。除了俄羅斯和中國,世界上再沒有任何國家擁有這種武器,不遠的將來也不會擁有。

  外媒稱,中國一直在積極研發自己的「白楊」導彈。

  據《俄羅斯報》網站10月8日報道,美國防務世界網站援引五角大樓的消息稱,中國近日完成了一種新型陸基機動洲際彈道導彈的首次試射。

  美國人認為,中國於9月25日在中部地區進行了洲際彈道導彈「東風」-31B的試射。此次試射的特別之處在於,導彈是從類似於俄羅斯「白楊」導彈的陸地機動設備上發射的。

  目前,只有俄羅斯軍隊裝備了陸基機動洲際導彈。而美國將重點放在發展戰略核潛艇部隊上。

  報道稱,上世紀70年代,美國曾大聲宣稱,開始著手研發一系列世界上最強大、無懈可擊的導彈。相關項目被頻頻提及。例如,據當時的媒體報道,美國差點準備建造長達數百公里的地下隧道,以便運輸導彈的火車行進。這種戰略「地鐵」理論上很難被摧毀。隨後,美國又開始進行能搭載「和平衛士」導彈的地上導彈火車的試驗。

  結果,美國人白白揮霍了幾十億美元,僅僅設計、製造並裝備了一款新導彈:能攜帶10個分導彈頭的「和平衛士」LGM-118A。這批導彈被安裝在發射井中,2005年退役並被銷毀。

  

  報道說,蘇聯很重視五角大樓發出的挑戰。但與美國不同,蘇聯成功地研發了一系列陸基機動戰略導彈。其中最著名的是北約命名的代號分別為SS-20和SS-24的兩種導彈和「白楊」導彈。

  SS-20導彈射程5500公里。北約稱之為「歐洲的慘禍」。該導彈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可將北約所有歐洲成員國覆蓋在射程內,能攜帶多枚分導彈頭或1枚威力巨大的主彈頭。

  在戈爾巴喬夫掌權時期,西方促成了美蘇中導條約的簽署,第一個針對的目標就是SS-20導彈。這批在世界上無與倫比的機動導彈被迫退役,隨後被銷毀。

  

  SS-24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這種在世界上同樣無與倫比的導彈被北約形象地命名為「手術刀」。SS-24的射程可達到美國本土,能攜帶10枚分導彈頭,精度相當高。

  憑藉蘇聯廣袤的國土,運送導彈的火車不可能被任何間諜衛星定位,卻能在數分鐘內進入戰鬥狀態。可惜,根據第二階段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最後一枚SS-24於2007年被銷毀。

  不過,可在普通公路上被運輸的「白楊」導彈仍在服役。此外,它還在不斷改進。如今正在服役的是深度改進版「白楊」-M,即將服役的RS-24性能更加強大。據設計者稱,現有的任何反導系統都不能攔截這兩種導彈。

  報道稱,與被大洋環繞的美國不同,陸基導彈對保衛俄羅斯這種大陸國家而言非常適合。它們能被部署在任何角落,將任何一個對俄造成軍事威脅的國家置於射程之內。

  由潛艇充當載體的導彈比陸基導彈更脆弱、更容易被發現。聲吶、鐳射、電磁等多種設備均可用於探測這種潛艇的方位。而「白楊」幾乎只有人眼才能找到。

  報道認為,中國人權衡各種利弊之後,顯然也決定將希望寄托在陸基機動戰略導彈上。設計和操控它們無疑比固定在發射井的導彈要複雜。但俄羅斯的機動導彈工程師們認為,中國的導彈製造技術已經達到了相當水平。

  應指出,中國一直在積極研發自己的「白楊」。如果說不久前發射的「東風」-31B導彈射程不超過1萬公里,跟「白楊」類似,那麼「東風」-41導彈預計射程可達1.4萬公里。這對五角大樓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03: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