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霧霾是個惡性循環,源自天氣與大氣污染(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4-10-11 22: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斯凱迪歪 發表於  2013-05-10 00:53

  

  不利的自然天氣條件與嚴重的大氣污染形成「惡性循環」,導致霧霾天氣持續出現。中國大氣科學家們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中國的霧霾問題要比此前的料想和分析更為複雜。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今天出版的《科學通報》上,論文對我國霧霾成因及其治理作了較全面的剖析。

  以往通常認為「霧只是自然現象」,但這項研究指出,中國當今的霧和霾都已不是完全的自然現象。污染排放的人為氣溶膠粒子不僅對霾有貢獻,還作用於雲霧的形成。氣象科學所述的「氣溶膠」,可簡單理解為大氣環境科學中的「顆粒物」,即我們熟知的PM2.5、PM10。

  霧霾的形成使到達地面的輻射減少,大氣層節穩定度增加,使得每日正常排放和二次轉化的氣溶膠粒子進一步在近地層大氣中集聚、凝結、並形成更多的雲霧滴,造成能見度的降低。頭一天殘留下來的雲霧滴會在下一天匯合,形成惡性循環,造成在下一次天氣過程前,連續數天霧霾污染維持與加劇。

  2013年1月席捲大半個中國的霧霾天持續數日,成為昭示這種空氣污染複雜性和嚴重性的最新案例。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小曳(音葉)等研究者指出,異常的靜穩天氣和居高的氣溶膠濃度共同締造了這場污染。這類型天氣在近年來非常少見,是造成霧霾污染的絕佳氣象條件。鋪就霧霾天的基石,則是北京和周邊省市排放的大量空氣污染物。

  分析顯示,北京細顆粒物PM2.5 中大多是直徑小於1微米的超細顆粒物PM1,它的來源非常複雜。例如,來自工業燃煤和生活燃煤的排放各貢獻約18%和14%、機動車貢獻23%、居民日常生活及其他活動佔了約19%。燃煤、燃油、居民活動是北京細氣溶膠污染三個最重要的來源,但其他眾多渠道包括燃燒天然氣、露天焚燒、工業活動等都會為空氣污染作貢獻。

  霧霾問題已經覆蓋到整張中國地圖。研究者將中國的霾主要分成9大區域,污染物在這些區域中相互傳輸,其中4 個已經形成區域性霾問題最大的地區。在華北平原,京津冀地區以及山東河南關中平原等地已經划入霾區;在華東區, 霾區的主體是長三角地區,但已經涵蓋湖北、安徽等地;在華南區,則是以珠三角為中心,霾區向兩翼的廣東廣西等地蔓延;在西南區,四川盆地則「淪陷」為中國的新霾區。

  研究還發現,我國氣溶膠濃度水平在世界範圍內較高,僅次於南亞城市,遠高於歐美的城市與城郊區。「僅是我國礦物氣溶膠本底濃度(污染背景值),就與歐美國家城市區域氣溶膠總和相當甚至更高」張小曳說。對於霧霾背後的大氣氣溶膠污染問題,研究者提出控制需要區域各省共同參與才能奏效,並且即使未來中國的空氣污染控制措施100%實現,也很難穩定達到歐美國家的空氣質量水平。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04: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