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BBC:香港:中國食言、英國背信、學生不現實?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4-10-7 00: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瘋瘋顛顛 於 2014-10-7 02:00 編輯

  香港:中國食言、英國背信、學生不現實?35分鐘前分享

  

  曾見證中英就香港問題談判的英國上院議員鮑威爾勛爵認為,抗議沒錯,但有切合實際的目標的抗議更好。

  香港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在英國《衛報》發表文章,稱香港「被中國背判,被英國遺棄」。此前,她當年的上司、末任港督彭定康曾批評北京食言,未履行承諾。

  但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時代曾擔任首相私人秘書和外交政策顧問的鮑威爾勛爵則表示,英國已經儘力為香港爭取到了現實條件下可能實現的最大利益,並指香港的佔中和學生抗議「不現實」。

  撒切爾夫人訪華與鄧小平會談並簽香港問題聯合聲明時,鮑威爾是隨行之一。陳方安生曾是末任港督彭定康的副手。

  不切實際

  鮑威爾勛爵周日(10月5日)接受BBC廣播4台時事節目The World This Weekend採訪時表示,香港的示威抗議「不現實」。

  他說,通過和平抗議示威表達自己的訴求,這是對的;如果有能夠實現的具體目標就更好。

  他認為,因為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香港的政治權力始終有限制,這在中英就香港問題達成的協定中很明確。

  不久前,英國末任港督彭定康曾批評中國政府食言,對當年的承諾「賴賬」。

  鮑威爾勛爵表示,這麼說不對;推高港人的期望,而這種期望又將無法滿足,這麼做「無助於事」。

  他說,香港的自治程度遠遠超過當年中英談判時「我們認為可能取得」的預期。

  他說,當年中英關於香港的談判中,英方在當時條件下盡了最大可能為香港爭取到了自由的生活方式、自由的市場、自由經濟,以及繁榮,「但有些政治權利將永遠會受些限制,這恐怕無法改變,世界就是這樣」。官媒報道

  中國官方新華社的相關報道說,鮑威爾勛爵在採訪中表示香港佔中參與者不切實際。

  報道引述鮑威爾說,「香港擁有廣泛的自治權,自治程度遠超當年我們(英方)就香港問題與中國開展談判時的預期。香港享有比中國任何其他城市都更優越的條件,包括享有更好的政治環境。」

  鮑威爾在採訪中緊接著還有一段解釋。他說,「但歸根結底,那都是中國城市。香港一直是中國的一部分,我們租了一段時間。我們沒有在香港實行民主,一個原因是因為知道它早晚會回歸中國,而把完全的民主給了民眾之後,民主又被剝奪,那樣更糟糕」。

  新華社報道提到鮑威爾稱英國在香港沒有引入民主制度,但未提後半部分的解釋。

  鮑威爾勛爵現在是英國議會上院議員,地產開發商香港置地公司董事及英國政府亞洲關係小組主席。

  陳方安生在《衛報》撰文批評英國對香港的民主抗議的「沉默」和比沉默更糟糕的軟弱回應,而這與「金錢主宰」的現實密切相關。

  她認為,英國對香港負有道義責任,而英國的「失信」最令她傷心;英國未兌現「運用影響力保護香港及其自由」的承諾,現在英國的輿論也沒有公開批評中國。

  小片烏雲

  鮑威爾在接受BBC廣播4台採訪時,主持人問,香港示威學生可能會說,即使生活在沒有英國所理解的民主的國度,也不等於不能爭取,畢竟民主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不是天生存在的,美英都不例外;面對這樣一位學生他會說什麼?

  新華社報道說,「鮑威爾建議香港年輕人珍惜現有的機會,充分利用好香港得天獨厚的優勢。」

  報道引用鮑威爾說:「如果我是一個香港年輕人,我會專心致志地利用好現有的廣泛自由和自治權,最大限度地利用香港的就業機會、旅行自由、海外就業自由、教育機會等等,充分享用這一起。」

  在BBC播出的採訪中,鮑威爾回答說,他在談「可能取得結果的現實性」,不是該不該抗議。

  緊接著上述對青年學生的「忠告」之後,鮑威爾還有一段話:「香港政權並不嚴酷,生活也不是無法忍受,那裡生活水平相當高。可惜就有那麼一片也許是小小的烏雲。但生活就是這樣,它(烏雲)一直就在那兒。我不認為會有改變。」

  (撰稿:郱書 / 責編:尚清)
世人皆醉我獨醒

438

主題

668

帖子

300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005
沙發
春意正濃 發表於 2014-10-7 03:5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春意正濃 於 2014-10-7 10:05 編輯

正是這個末代港督彭定康在破壞中央聯合聲明:

彭定康「香港政治改革方案」

Chris Patten's 「Political Reform Proposals」 in Hong Kong 簡稱「彭定康政改方案」。1992年10月7日,新任港督彭定康在對香港立法局首次施政報告「憲制方案」部分對香港現行政治體製作了重大改變,並對香港1994年9月、1995年3月、1995年9月舉行的區議會、市政局和區域市政局、立法局三級政治體制架構的選舉提出一套具體安排。方案不僅違反中英聯合聲明的精神,違反與基本法銜接的原則,也違反中英已達成的協議和諒解。

第一,中英聯合聲明規定,為保証1997年政權的順利交接,在香港過渡時期後半段,中英雙方通過中英聯合聯絡小組共同審議為1997年順利過渡所要採取的措施。彭定康不顧中方在中英磋商前不公布方案的要求,單方面予以公布,完全違反中英聯合聲明的規定。第二,方案關於1994/1995年選舉的安排,完全違反與基本法銜接的原則和中英已達成的協議和諒解。

(l)改變了功能團體間接選舉的性質,把功能團體搞成變相的分行業的直接選舉。這種間接選舉,是將香港各界分為如工業、商業、金融、勞工等功能組別。其中有的實行以法人團體為單位來投票,有的則為由獲得法定專業資格的個人投票。目的是確保上述各界人士能有代表進入立法局。但彭定康方案全部取消法團投票,改為個人投票,把功能團體的選民基礎從1991年的不足10萬人,擴大到270萬人。這不僅違反了設置功能體選舉的原意,還違背了基本法關於香港的民主發展要循序漸進的原則。

(2)1995年選舉產生10名立法局議員的選舉委員會全部由直接選舉的區議員組成,完全違反1990年初中英兩國外長達成的協議和諒解。當時英外交大臣同意按基本法附件一第二款規定的成份和比例組成選舉委員會的安排,即由各佔25%的四部分人士組成,分別是﹕工商、金融界;專業界;勞工、社會服務、宗教算界;立法會議員、區域牲組織代表、香港地區人大代表、香港地區政協委員的代表。第三,在區議會和兩個市政局選舉問題上,方案提出取消全部委任議席,不但違背基本法所規定的香港民主發展要循序漸進的原則,同時也不符合區議會和兩個市政局運作的實際需要

中國政府對彭定康政改方案表示堅決反對,希望英國政府能以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大局和中英兩國的共同利益為重,重新回到中英聯合聲明規定的磋商和合作的軌道上來。許多港人也不滿彭定康的做法,普遍要求放棄對抗,通過談判解決中英在香港政治體制問題上的爭論。英國政府乃不得不同意兩國代表於1993年4月22日開始在北京根據中英聯合聲明、與基本法銜接的原則以及中英已達成的有關協議和諒解就香港1994/1995年選舉安排問題舉行外交談判。

而陳方安生正是彭定康破壞中陽聯合聲明的副手。


附:中英聯合聲明附件二有關部分

附件二:關於中英聯合聯絡小組

一、為促進雙方共同目標,並為保證1997年政權的順利交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聯合王國政府同意,繼續以友好的精神進行討論並促進兩國政府在香港問題上已有的合作關係,以求《聯合聲明》得以有效執行。

二、為了進行聯絡、磋商及交換情況的需要,兩國政府同意成立聯合聯絡小組。

三、聯合聯絡小組的職責為:

(一)就《聯合聲明》的實施進行磋商;
(二)討論與1997年政權順利交接有關的事宜;
(三)就雙方商定的事項交換情況並進行磋商。
聯合聯絡小組未能取得一致意見的問題,提交兩國政府通過協商解決。


其他具體內容簡略。

結論:中國未食言、英國有背信。學生上街的確不現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54

主題

1947

帖子

4649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649
3
一九十一者 發表於 2014-10-12 08:07 | 只看該作者
撒切爾夫人前私人秘書:中國對港從未食言
  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私人秘書、英國議會上院議員查爾斯·鮑威爾10月5日說,香港擁有廣泛的自治權,自治程度遠超當年英方就香港問題與中國開展談判時的預期,中國政府從未改變對香港選舉的立場,香港的抗議者「不切實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2: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