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SHOWERDI 於 2014-10-11 11:11 編輯
這個世界上,矛盾才是成長進步的動力,沒有矛盾就沒有發展,解決矛盾的過程就是發生質變的發展過程。要解決矛盾,無非兩個方法:合作與鬥爭。說白了,就是與次要矛盾合作,與主要矛盾鬥爭,最終解決主要矛盾。因為主要矛盾決定矛盾的發展方向和途徑,而我們要的是把握事物發展的方向和速度,這就叫控盤。
在亞太來說,中美之間的鬥爭不可避免。我們想和諧亞太,中國和諧亞太的戰略,有三個:一是東北亞一體化。二是中國-東盟自貿區。三是上合一體化。這三個戰略,都是以和諧為主的戰略,都是以發展合作為主的戰略,都是有益於亞太安全與發展的戰略,都是互利共贏的戰略。
如果這個戰略實施成功,那麼美國在亞太就完全被邊緣化了,就失去了主導權,失去了影響力,所以這是美國所不允許的。
於是美國提出了針鋒相對的戰略:重返亞太。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首先是政治重返亞太,在亞太建立政治同盟;其次的軍事重返亞太,在亞太建立軍事同盟;再其次是經濟重返亞太,在亞太建立經濟同盟,即TPP談判,在我看來,TPP只是一個誘餌。
美國重返亞太的政治軍事同盟的堡壘,就是日韓澳。順帶拉攏菲律賓、越南。菲律賓和越南是投機客,處於左右搖擺之中。
韓國因為地緣安全問題和與中國的互利合作問題,也處於左右搖擺之中。按理說,中日合作的力度也非常大,每年的貿易額和美國差不多,而且同是美國債權國,互利共贏的地方多,但日本因為野心問題,所以蠢蠢欲動,不把美國重返亞太當威脅,而當戰略機遇,甘當炮灰。
目前中國的三個區域發展大戰略中,中國-東盟自貿區和上合一體化建設,都在穩步進行當中。因為中國-東盟都有強烈的合作需求,中國與上合諸國也有強烈的合作需求,所以推進較快。但東北亞一體化戰略,則呈現中美明顯的博弈。
東北亞的日韓是美國的殖民地,美國在日韓駐有重兵,近10萬人,外加關島的監軍,控制很深。所以日韓不得不聽從美國的裹挾,雖然知道一體化對本國的好處,但還是破壞東北亞一體化進程。所以,東北亞一體化的博弈,就體現在中美博弈上。
美國扶持日本做重返亞太的戰爭代理人,利用釣魚島問題對華一戰,重演120年前甲午戰爭風雲,中日兩敗俱傷,美國漁翁得利,實現重返亞太的戰略圖謀。中日只要開戰,中國即使贏了,也是輸了。因為戰爭破壞了中國目前健康的發展環境,註定是兩敗俱傷。
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盡量是以最快的速度結束戰爭,以最小的代價結束戰爭。所以中日全面戰爭、核戰爭就難以避免。美國任命日裔做太平洋戰區司令,意味著啟動了中日戰爭的進程。為了應對日本,我們必須也有代理人沖在第一線,應對日本軍國主義者的挑釁。而這個代理人,最佳的是朝鮮。
[img]http://img.xinjunshi.com/uploads/allimg/141010/96-141010142336.jpg[/img ]
朝鮮有核,有導彈,與日本本身有歷史仇恨,而且一直依靠中國,還有俄羅斯的支持。加上俄羅斯在烏克蘭敘利亞方向被美國圍剿,壓力頗大,也需要東線減緩壓力。所以朝鮮必須承擔起東北亞抗日重任,承擔驅趕美國退出亞太的戰略重任。
這是金正恩的歷史使命,也是朝鮮的光榮。對於朝鮮來說,目前什麼改革開放啊,什麼經濟建設啊,都不是至關重要的。至關重要的依然是先軍政治,加強軍備建設,隨時做好對美日在東北亞的霸權擴張給以致命一擊。
歷史已經證明:只要有美國霸權在,朝鮮是無法安穩發展經濟的,也無法融入國際社會的,而且朝韓的統一也是不可能實現的。
日本是美國重返亞太的最大據點,也是最強據點。如果日本反水,美國亞太霸權結構將面臨崩潰。美日安保條約,一直被日本視為安全符。朝鮮要做的很簡單,就是看看美國這個安全符,到底靈不靈,有沒有效?美國過去一直叫囂,要在日韓部署反導系統。
結果朝鮮幾次發射導彈,美國雖聲色俱厲,但不敢反導。在美國被拖入烏克蘭危機,被拖入中東危機的時候,美國還有軍力來應付東北亞危機嗎?還能重返亞太嗎?所以,是到了強行推行東北亞一體化的時刻了!
強行推行東北亞一體化的時機,為什麼成熟了?一是能獲得俄羅斯的支持,因為俄羅斯在西線受制僵持,急需東線配合,而強行推行東北亞一體化,則可以起到圍美救俄的戰略效果。二是日本經濟非常脆弱,一旦外力逼迫,日本社會將面臨動蕩,日本民族主義將上升,反美力量將凸起,使美國對日本社會失去控制。
三是美國在中東打ISIS,在烏克蘭對俄羅斯施加壓力,如果在東北亞開戰,將三面臨三線作戰,如果美國國內恐怖主義再盛行,摧毀美國國內的經濟基礎,則美國可能面臨走蘇聯的老路。四是中國目前民心穩定,黨的權威在回歸,急需擺脫美國的霸權束縛而自立。四者結合,註定強行推行東北亞一體化的時機成熟。
東北亞一體化中,中俄朝韓基本達成了統一戰線,現在唯有美日反對。日本是部分人反對,大部分人支持東北亞一體化。這個部分人就是頑固的軍國主義分子,是美國豢養的奴才。美國則是全力反對東北亞一體化,因為那意味著美國失去日本控制權,失去亞太。
所以,強行推行東北亞一體化的核心,就是捅破美日安保條約這張窗戶紙。東北亞一體化的代理人戰爭就是朝鮮和日本,朝鮮後面站的是中俄大哥,日本後面站的是美國大哥,歐盟將袖手旁觀,到底誰勝誰負,我們拭目以待!
大國之間應該如何相處才能確保國家利益?一種方式是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關係,另一種就是以中俄為樣板的新型大國關係,孰優孰劣?不妨以現在的烏克蘭危機說道說道。
烏克蘭離美國十萬八千里,按說那裡的事與美國毫無關聯。為什麼美國死揪住不放呢?奧巴馬一句話就說明白了,美國要再領導世界100年,大概是奧巴馬自己信心也不足,又補充了一句,即使美國不行別人也不行。
[img]http://img.xinjunshi.com/uploads/allimg/141010/96-141010142339.jpg[/img ]
別人也就是俄羅斯和中國將來有可能唄,那就是威脅!我美國現在成事不足,在敘利亞、伊拉克、巴以衝突中被世界看笑話,但是俄中也別想辦成事哪怕是解決自己的發展生存問題,敗事的能力還是有的。
因此美國支持反對派奪權,引爆烏克蘭危機給俄羅斯添堵,與日菲越們一個一個頭大找中國的麻煩有異曲同工之妙。最好把俄羅斯弄死少了一個爭奪霸權的死對頭符合美國的最高國家利益。
與核大國北極熊打仗是萬萬不可的,畢竟美國人的生命是重要的,經濟制裁搞垮俄羅斯的經濟還是可行的。美俄經濟聯繫不緊密須倚重盟國的配合,一是歐盟。
歐盟本覬覦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興頭十足來著,結果普京毫不猶豫地收回了歷史權利,從此不再向烏克蘭繳納不菲的租賃費,時時擔心烏克蘭西向高枕無憂矣。
剩下一個內戰不斷,債台高築即將破產的國家純粹一個大包袱,政治賬經濟賬怎麼算也划不來,為了一個不當飯吃的民主事不關己的烏克蘭人歐盟想收手了。俄歐妥協任烏克蘭死去活來各自保住自己的利益算是平手。
歐洲不幹了美國的國家利益如何實現?於是在美國強烈要求下必須制裁,經濟制裁是把雙刃劍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僅以德國為例據統計,在俄羅斯的德國企業約有6200家,投資額達200億歐元,有超過40萬個工作崗位與俄羅斯相關。
2013年德國35%的天然氣從俄羅斯進口,而天然氣是德國用來供暖和發電的重要能源。歐元危機后德國的經濟在歐洲是最好的,也沒好到置40餘萬工作崗位於不顧的地步,沒有了俄羅斯的天然氣到哪裡去找穩定的氣源?
中東的利比亞西方大使們都跑路了就不要指望了,伊拉克的黎凡特組織把馬利基政權搞垮了。庫爾德武裝也不堪一擊,有油有氣開採不出來奈何?
巴以衝突時定時炸彈弄不好中東戰爭再次爆發,沙特們怎能倖免?不靠譜,德國真的離不開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
7日俄羅斯普京打破沉默宣布了反制裁措施,停止採購歐盟、西方國家的食品一年。這對歐盟來說僅損失10億美元似乎反擊乏力,但是表明了普京的態度,俄羅斯一定會反制裁。要是歐盟繼續跟著美國胡鬧,俄羅斯可以斷氣。
冬季就要來了,寒冷的季節歐洲離不開俄羅斯的天然氣,沒氣可用豈不凍死?要是斷氣還不能震驚歐洲,那麼俄羅斯的經濟就真的要支撐不住了,普京破罐破摔與歐洲共死亡。
歐洲不是不要打仗嗎?要不戰而勝俄羅斯嗎?爺要死了,臨死也要拉上歐盟墊背,俄羅斯近期大規模軍演就是想歐洲發出了信號,要不美國的發言人一再強調無論俄羅斯在哪裡軍演都是挑釁呢?戰爭本來就是政治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一戰二戰就是這樣爆發的,當今的國際環境何其相似乃爾?
一味制裁俄羅斯會引爆戰爭,歐盟不僅損害自身的經濟利益,還要搭上安全甚至送命,這就是美歐同盟的實質。
在這樣的同盟關係里美國利益永遠是第一位的,假如盟國的國家利益與美國不一致了參照第一條辦理。難道德國們很歡迎這樣的同盟關係?
另一個就是日本。安倍上台後與普京會過面,緩和日俄關係能夠減輕與中國對抗帶來的壓力,希望在中日發生戰爭之時俄羅斯能夠保持中立,送貓又送狗的極盡殷勤之能事。
據說普京將訪問日本好向世界宣告日本在亞洲不是孤立的,順便離間一下中俄關係最好。美國要制裁俄羅斯怎能忘記已經解禁了集體自衛權的忠實走狗日本?
於是一個個電話打過來,日本宣布制裁俄羅斯。普京此時倍感西方壓力雖然不懼但畢竟經濟受損嚴重痛苦不堪,此時日本落井下石心情可以想象。外長會面都無限期推遲了,普京還會訪問日本?估計普京沒有那麼賤,大概轟炸機又要圍著日本繞圈飛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