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田勘:諾貝爾獎的公平與不公平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10-10 14: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4年度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美國科學家埃里克·貝齊格、威廉·莫納和德國科學家斯特凡·黑爾,因為他們開發出超解析度熒光顯微鏡,成功突破傳統光學顯微鏡的極限解析度,將顯微技術帶入「納米」領域,讓人類能以更精確的視角窺探微觀世界。

  隨即,有人稱,在熒光顯微技術這一領域貝齊格和莫納的成果比不上華裔科學家莊小威,令人不解為何厚此薄彼。庄小威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加州大學物理學博士,40歲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目前任哈佛大學化學系和物理系教授,兼北京大學生物動態成像中心研究員。

  諾貝爾獎的公平與否一直是一個爭論的話題。如果跳出今年或近幾年,縱觀100多年來的諾貝爾獎歷史,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公平是相對的,不公平是絕對的。對此,可以用涉及華裔科學家和不涉及華裔科學家的事例來解讀。

  根據諾貝爾的遺囑和評委會的章程,諾貝爾獎的評選有一些條條框框,例如,不能頒發給去世者、一個獎項頒發的人數不能超過3人等,由此就造成了諸多不公平,這種不公平無論對於評委會還是涉及每次獲獎研究成果的研究人員,以及公眾來說,都是無奈的。

  被視為很不公平的涉及華裔科學家的一個諾貝爾獎是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該獎頒發給了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楊振寧,因為他們在實驗中證明了宇稱不守恆原理。但是,沒有頒發給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的原創者、另一位華裔科學家吳健雄。按人數限制,吳健雄完全可以與李政道和楊振寧並列獲獎。對於這一結果,首先對此感到不平的是美國物理學界的泰斗奧本海默,他認為,證明宇稱不守恆有三個人的功勞最大,除了李、楊之外就是吳健雄,而且特彆強調不可忽視吳健雄的功勞。

  吳健雄不僅提出了宇稱不守恆理論,而且也在實驗室進行了驗證,但是吳健雄是與美國國家標準局的其他幾位科學家共同做的實驗,其中最主要的是安伯勒。美國人一直認為這是一個合作的實驗,沒有他們的低溫原子核極化技術,實驗就不可能完成。如果把實驗的功勞全部歸於吳健雄是不公平的。

  在很多人都認為不公平之後,諾貝爾獎評委會理所當然地選擇了拋棄這個燙手山芋,拉下了吳健雄。如此,誰也不好再爭論公不公平了。

  現在,不僅201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有人認為不公平,就連生理學或醫學獎也存在不公平。對於人和動物大腦中的定位系統,其實不只是奧基夫發現的位置細胞、莫澤夫婦發現的網格細胞,還有一種頭部方向細胞,最早由紐約大學生理系的三位研究人員發現,分別是陶布(T aube,JS )、穆勒(Muller R U )和蘭克(R anck JB ),他們的題為《在自由跑動的小鼠海馬下托發現頭部方向細胞》的論文發表於1990年2月1日的《神經科學》雜誌。這比莫澤夫婦於2005年發表發現網格細胞的文章早多了。但是,如果承認陶布等人的貢獻,則本次醫學獎就會大大超過3人,而且還會有其他人出來鳴不平,因為,涉及大腦定位系統的研究成果和研究人員實在是太多了。例如,與奧基夫一道發現位置細胞和邊界細胞的有多斯喬夫斯基(D ostrovsky)、里斯(R ecce)、納達爾(N adel)和內爾(N eil)等,甚至在2013年8月,美國德雷克塞爾大學的約書亞·雅各布斯等人對14名志願者的研究還發現了在內嗅皮層外的前額葉皮層也有網格細胞,這是人類擁有網格細胞的首個直接證據。這些人都有資格獲獎。

  不過,權衡貢獻,還是莫澤夫婦的發現意義更重大,因為無論是位置細胞、邊界細胞,還是頭部方向細胞,都與網格細胞具有廣泛的功能聯繫。其中,頭部方向細胞的功能在於分析來自前庭系統的信息以確定頭部朝向的方向。所以,將今年的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奧基夫和莫澤夫婦不僅理由更充分一些,而且不會引發更大和更多的不公正爭議。

  由此看出,獲得諾貝爾獎不僅要有實力,還得有運氣,而運氣的成分就包括是否符合諾貝爾獎評選的標準,以及評委會作出的平衡和折中。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9: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