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淺談中國偵察衛星發展 監控美航母干預釣魚島(組圖)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鳥兒不早起 發表於 2014-10-10 11: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資料圖:中國海洋二號衛星模型

  新浪軍事編者:為了更好的為讀者呈現多樣軍事內容,滿足讀者不同閱讀需求,共同探討國內國際戰略動態,新浪軍事獨家推出《深度軍情》版塊,深度解讀軍事新聞背後的隱藏態勢,立體呈現中國面臨的複雜軍事戰略環境,歡迎關注。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衛星在世界各大軍事強國的國防體系中表現出了日益強大的支撐作用。當中與空、海軍進攻能力有著密切聯繫的有通訊衛星、成像偵察衛星和GPS導航衛星。軍隊在組織進攻戰役時,必須有不斷更新的衛星地圖,還需要通過通訊衛星對攻擊機群進行遠程指揮,GPS衛星則可以將炸彈準確引導至敵人頭頂。

  那麼國產衛星技術是否滿足目前中國軍隊由守勢向攻勢轉型的需要?有沒有能力鎖定美國航母?未來前景又會怎樣?下面我們簡單分析一下。

  21世紀前後的高科技局部戰爭中,軍事衛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成為制空權和信息化作戰的基礎,被譽為現代戰爭作戰能力的「倍增器」,世界列強都非常重視軍事衛星的發展。

  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中國軍隊的軍用衛星早年無論是在數量和性能都有很大差距,無法滿足中國空軍攻防兼備尤其是遠程打擊的需求。中國軍用偵察衛星主要分為早期的返回式偵察衛星和現有的傳輸型成像偵察衛星、雷達偵察衛星以及電子偵察衛星。中國早期返回式衛星主要著眼於為戰略武器提供目標指示,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才獲得足夠的目標數據,確保第二炮兵戰略部隊具備有效的打擊能力。

  那些年中國民用遙感衛星技術並不強

  中國遙感衛星尤其是民用遙感衛星性能更差。我國雖然1981年就規劃發展傳輸型遙感衛星,直到1988年和巴西簽訂協議發展中巴資源衛星才真正開始,1999年終於將我國第一顆傳輸型遙感衛星中巴資源衛星01星發射上天。中巴資源衛星到現在發射了01星,02星和02B星三顆衛星,是我國唯一的民用遙感衛星系列,但直到中巴資源衛星02B星,才配備解析度2.36米的全色相機。

  而中國民用遙感衛星也遠不如印度,印度Cartosat-2提供的衛星照片解析度遠高於中巴資源衛星,2.5米全色解析度的Cartosat- 1的衛片質量也比中巴資源衛星好。中國民用遙感衛星不僅在星下點辨率上落後於印度,還存在姿態控制精度不足導致的高解析度下圖像模糊化,此外CCD還有不小的圖像雜訊,無法實現理論上光學系統達到解析度。2004年11月6日,中國發射「中國資源二號」03星,這顆服務于軍用的遙感衛星全色解析度達到了2 米,但仍然遠遠落後於印度。

  

  資料圖:美國「數字地球」商業衛星日前公布了今年7月份在大連船廠上空拍到的,中國海軍航母遼寧艦維護照片。圖中遼寧艦停在碼頭正在進行甲板重新劃線工作。遼寧艦於今年4月份回到位於大連的船廠進行中期維護。9月份,遼寧艦完成維護工作離開大連港返回母港。

  在民用遙感衛星外,我國還發展了一系列的軍用傳輸型遙感衛星,在性能上比印度遙感衛星也要略為遜色。中巴資源衛星系列國內編號資源一號衛星,資源二號衛星的01、02、03星,分別在2000年、2002年、2004年發射,但它們屬於軍用遙感衛星不對外銷售衛片,後來雖然開放民用但仍存在諸多限制。

  根據汶川大地震時公布的消息,遙感衛星二號具有2米的全色解析度,這個性能對於普查來說基本夠用,但對於獲得詳查信息就鞭長莫及了。即使民用尚且有所不足,何況用于軍用,遙感衛星二號對比Cartosat-2衛星發射時間更晚,解析度更差,軍用衛星上當時中國也是落後於印度的。

  大量衛星核心部件仍需進口

  中國衛星的國產化也存在很大問題,雖然通信衛星轉發器為國產,但核心元件轉發器行波管放大器完全依賴進口。

  在北斗導航定位衛星上,進口元器件也佔據了很大的比重。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中國航天工業為解放軍提供了種類齊全的軍事衛星體系,這個成果即使在世界範圍內也是名列前茅的。但我們同時也要看到,這個體系裡的各種衛星質量仍非常落後,不要說美國,即便與歐洲日本等國相比也要遜色得多。中國在高性能衛星平台和航天電子技術方面的落後,直接影響了中國軍用衛星的發展。

  由於缺乏高解析度的偵察衛星和大容量的通訊衛星,戰略偵察和遠程通訊已成為中國空軍進攻能力中最短的木板。目前,國產大型運輸機、五代戰鬥機、各種精確制導武器都在快速向前發展,唯獨國產軍用衛星技術進展緩慢。中國空軍能否進一步發展成為遠程進攻型空軍,就視乎國內航天工業能否提供高質量的軍用衛星。但現在的情況令人失望,有限的資源被大量投入到更具宣傳價值的載人航天、探月工程中去,而非急需提高的實用型衛星,這也許就是中國空軍高調提出「空天一體化」戰略、以求重視的原因之一。

  
 

   資料圖:高分2號發首批亞米級精度照片

  「高分」衛星使中國全面趕超歐美

  2013年4月26日中午12時13分04秒,我國使用長征二號丁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高分一號遙感衛星。

  高分專項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所確定的16個重大專項之一,包括天基觀測系統、鄰近空間觀測系統、航空觀測系統、地面系統和應用系統組成。計劃到2020年建成我國自主的陸地、大氣和海洋先進對地觀測系統,為資源環境、防災減災、現代農業以及國家安全等領域提供服務,並確保掌握對地觀測資源的自主權,促進空間信息產業鏈的形成。

  高分專項的啟動和發展是時代的必然,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蓬勃發展,我國對地遙感觀測數據存在巨大的需求,而國內卻沒有自己的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目前我國多數高解析度對地觀測遙感衛星都屬於軍用衛星,使用它們的遙感觀測數據不僅需要苛刻的審查,而且在時效性上也有很大的不足,因此現在我國高解析度對地遙感數據一方面依靠昂貴的航空遙感系統,另一方面就要依賴購買外國高解析度衛星的衛片。面對這樣嚴峻的形勢,建立我國自己的民用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實現對全球高空間、高時間和高光譜解析度的覆蓋,已經刻不容緩了。

  高分系列衛星雖然是一顆民用對地觀測衛星,但作為我國高分專項的首發星,在各方面尤其是解析度和幅寬的綜合指標上達到了民用對地觀測衛星的領先水平,我們可以給它的性能指標打個「高分」。

  中國軍用偵察衛星作用巨大

  中國較早就認識到返回式偵察衛星的重要性。早在1965年制定中國衛星系列規劃時,就把返回式偵察衛星確定為我國衛星發展規劃的一個重點,並於 1975年獲得首次飛行試驗和返回成功,成為繼前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成功發射返回式衛星的國家這一成就值得驕傲。從此中國擁有了自己的戰略偵察手段,可以為中國的戰略導彈確定目標,並能監視別國的軍事部署和調動情況,還能檢查中國自己軍事目標的偽裝情況,軍事上的價值無法替代。

  中國是一個大國,他擁有日本、德國和英國等發達國家都不具備的衛星偵察能力。假如美國企圖軍事干預中國台灣、釣魚島問題等內政,他就會發現,它在全球的軍事調動都在中國偵察衛星的掌握中。對付中國可比對付伊拉克難萬倍。

  在過去和將來發生的台海危機中,美國航空母艦的位置必然在中國偵察衛星的掌握中。即使是解析度米級別的中國商用偵察衛星,偵察長達300多米的美國巨型航空母艦絕無問題。所以說偵察美國航母並不困難。難度在於跟蹤!那麼中國目前能否解決全時段跟蹤航木這一難題呢?

  

  資料圖:近日有外媒刊文稱為谷歌地圖提供衛星照片的衛星拍到中國葫蘆島的核潛艇建造廠內出現了疑似第五艘094型核潛艇。其依據是這張照片攝於2013年10月10日,顯示一艘094型在干船塢內進行作業,而2013年2月的照片顯示一艘094潛艇在碼頭停靠;

  「海洋三號」衛星鎖定美國航母

  而根據中國《陸海觀測衛星業務發展規劃》(2011-2020年),「海洋三號」衛星星座規劃為:繼承高分三號衛星技術基礎,1米C-SAR衛星、干涉SAR衛星(2顆編隊干涉小衛星或1顆)同軌分佈運行,構成海陸雷達衛星星座。

  海洋三號」衛星將具備海陸觀測快速重訪、干涉重訪能力,能夠進行1:5萬-1:1萬全球DEM數據獲取、毫米級陸表形變監測,結合「海洋二號」 動力環境衛星可實現厘米級海面高度測量,實現對海上目標、重要海洋災害、地面沉降、全球變化信息的全天候全天時觀測,滿足海洋目標監測、陸地資源監測等多種需求。

  「海洋三號」衛星上搭載的主要遙感載荷是合成孔徑雷達(SAR),一種主動式微波遙感儀器,通過先發射微波波束再接收來自海面的後向散射回波獲取海面信息。它將通過合成孔徑技術與脈衝壓縮技術,實現對海洋和陸地表面高解析度(1m)二維圖像的獲取。

  搭載SAR的海洋監視監測衛星可穿透海上雲霧,在白天和黑夜均可對海洋進行觀測,其全天時全天候的觀測能力要明顯優於僅能在白天天氣晴朗時才能觀測的光學海洋衛星。

  海洋監視監測衛星具體觀測對象主要包括:船舶、海上油氣平台、溢油、海冰、海浪、海面風場、內波、海島海岸帶等。其中,船舶、海上油氣平台等海上人工目標在SAR圖像上通常表現為非常明顯的強目標,與周圍海洋區域差別明顯。

  美、台、日的驅逐艦和護衛艦艦長100米以上,中國商用偵察衛星就能隨時看到它們,並確定其位置,而更高解析度的軍用偵察衛星就更不在話下了。美國海軍的電子干擾隱身戰艦被說得神乎其神,但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對付地面和海面雷達偵察。對於中國衛星的光學偵察,體積龐大的美國和台灣的大中型海軍艦艇是無法躲過的。

  中國擁有大量遠程反艦導彈和潛艇。如果用偵察衛星指揮他們在近海進行協調一致的飽和攻擊,那麼無論是美國海軍還是台灣海軍都難以抵擋。 (作者署名:小浪)

  

  資料圖:2014年3月22日,美國海軍CVN-77喬治-布希號與CVN-75哈里-杜魯門號核動力航母在亞丁灣編隊航行。該區域是美國海軍第五艦隊安全責任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8: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