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曼格蘭品牌諮詢與營銷集團(Monogram Group)CEO司考特-馬克曼(Scott Markman).
美國曼格蘭品牌諮詢與營銷集團(Monogram Group)CEO司考特-馬克曼(Scott Markman)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書面採訪時說,中國代工廠將轉向發展自有品牌,開拓海外市場,從而實現真正的國際化。
中國代工廠將開啟「品牌化」變革
「樹立品牌很麻煩,大多數中國管理者都對經濟利益以外的事情抱懷疑態度。」司考特回憶起自己2007年初到中國時的感受,即使是個別成熟企業,也不以市場營銷和品牌管理為核心競爭力。
不過近些年,情況已有改變。從早期的聯想集團收購IBM,到後來的華為 、小米突圍國際市場,再到今年,以阿里巴巴為首的IT中概股強勢登陸北美,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日益增強。未來隨著中國代工廠的轉型,將有更多中國品牌誕生。
司考特說:「中國許多過去10年內成立的原始設備製造商將面臨合併或者淘汰的風險,製造業市場必定會被少數更強大的企業瓜分。」一些企業將會進行戰略性轉移,由OEM代工轉向發展自有品牌,開拓海外市場,從而實現真正的國際化,而擁有西方留學背景的海歸則是這場變革的生力軍。
「中國製造」品牌或飛速升值
「中國製造」等於劣質低價的成見一直困擾著中國企業。司考特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說,日本和韓國企業在幾代人之前也是面臨著與此相同的成見;甚至是世界頂級的日本汽車行業,它們曾經生產出的汽車也被美國消費者認為是低劣的。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商品也許會經歷類似的飛速升值,這並非不可能。
創新正不斷給「中國製造」注入含金量。管理諮詢公司思略特9月23日發布的《2014中國創新調查》報告顯示,受訪的91%的外資企業和84%的中國企業都表示正在中國開發創新產品。受訪者投票選出了最具創新精神的中國企業,排名前十的中國創新企業分別是華為、騰訊、阿里巴巴、小米科技 、聯想集團、海爾、百度、比亞迪 、魅族科技和招商銀行 .
中國市場有三大核心競爭力
新中國即將迎來建國65周年華誕。65年來,中國從貧窮積弱到富足強大,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去年的增長速度是美國的3.5倍。司考特稱,龐大的中國市場、鼓勵創新的意識以及優質的「中國製造」是中國未來幾年提升吸引外資競爭力的核心因素, 前景十分看好。
九月剛剛發布的《世界投資報告2014》顯示,2013年,中國在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動中表現不俗,全年吸引外資達1239億美元,較上年增長 2.3%,居全球第二位,與位居全球第一的美國的距離進一步縮小。同時,中國吸引外資的質量進一步提高,高端製造業和高附加值服務業(如研發等)吸引外資比重持續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