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際社會為何冷漠對待佔中?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鳥兒不早起 發表於 2014-10-10 09: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香港「佔中」活動發生以來,國際社會的反應出人意料地冷淡,堪稱為漠視以對。「佔中」的搞手們對此應該是大失所望、寒氣入背。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注意到,香港「佔中」活動爆發之後,雖然有一些西方媒體誇張報道,雖然美國官方的表態最為陰陽怪氣,雖然台灣方面的台獨政黨的表態有點興高采烈。但是,其他公開表態的國家和政治人物,還是小心翼翼把握分寸的。而不以為然的國家佔大多數,徑自宣布香港成為國民出遊的高風險區的國家也有很多。

  香港的反對派、亂港分子期待的振臂一呼,萬國馳援的景象,永遠停留在自己的幻想中。「佔中」活動只不過是一場獨角戲,觀眾寥寥無幾,喝彩聲沒有。戲中人物發出的聲調,近乎夢囈!人失望至此,實在不幸。

  最了解香港的新加坡掩飾不住對香港「佔中」活動的厭惡。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一個大學的論壇上,被問及香港問題。李顯龍說,香港不是一個主權國家,必須遵守『一國兩制』,外人不應干涉。「在英殖民時期,香港從未舉行過選舉。」

  新加坡外長尚穆根說:「西方媒體隱去了一個事實,就是過去150年以來,香港並沒有實行民主制度。港英政府和香港媒體從來沒有討論香港實現民主的問題,1984年的《中英聯合聲明》也沒有提到普選。」

  李顯龍與尚穆根都直截了當地點出了香港「佔中」活動的不合理性。這樣的觀點其實是國際社會公認的,接受的。

  國際社會對香港的認識有三個重要觀點:

  第一,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是中國中央政府最大的善意,是符合香港、英國、亞洲及歐洲利益的,是他們完全認可的。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是中西方、人類社會最大的共贏。所以,各個國家沒有指責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不合理性輿論。而且,香港回歸17年來,中共從未食言,從未改動香港的社會制度,堅決保護香港的言論自由。這是全世界有目共睹,不可以不承認的。

  第二,香港回歸僅僅20年就要進行普全民普選,這是香港實施民主選舉的重大發展,是難得的、難能可貴的,世界各國樂見其成。因為選舉制度各國不一樣,香港走自己的路也不是不正常的。加上香港的法制社會健全、人權保障充裕、與西方的關係密切、是東方最開放、最祥和的都市。這都給予了國際社會充分的信心。

  第三,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與作用在回歸17年來沒有減弱,在內地的強有力支持下,更加顯得重要。香港作為中國內地與國際社會經濟溝通的橋樑作用繼續在發揮,美國、英國、亞洲各國都繼續把香港作為跳板,大賺中國的錢,從中獲取巨額利益。對此,國際社會是沒有意見的。

  對於香港的「佔中」活動,國際社會也有三點普遍的共識:一,這是中國的內政,其他國家多說無益。二,「佔中」要求是十分過分的,放在任何一個國家,該政權都不會妥協讓步的。三,香港的反對派成不了事,支持他們是毫無好處的。

  支持香港一小撮人,得罪一個大中國,怎樣盤算,都是得不償失的買賣。再加上國際社會很明白,香港的「佔中」活動背後有惹不起的美國人的影子,是中美兩個大國的博弈過程。最好就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迴避為上。所以,媒體感興趣,但是官方一概不感興趣。

  所以,要打破香港現狀,要讓香港成為一個政治動蕩的地區,甚至成為衝擊中國內地的「顏色革命」橋頭堡,這絕對不可能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

  中國已經不是昔日的中國,強大的實力在展示,不可遏制的國力在提升,已經讓全世界各國明白,沒有與中國為敵的本錢,更加沒有與中國對抗的必要。所以,對於涉及中國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是不可以隨便亂碰的。

  香港再怎麼具有獨特性,但是離開中國內地就什麼也不是,對世界經濟的作用與貢獻一落千丈。更何況,香港哪有什麼離開中國內地的本錢!這一點,全世界看得透透的,毋庸贅言。

  香港是中國的特區,香港問題不是一般的可供各個國家插手甚至瓜分政治利益的國際「肥肉」,因為事關中國的核心利益,這是得罪不得、惹不起的。積極介入與支持香港「佔中」活動,對於絕大多數國家來說,一是完全沒有必要,二是不至於愚蠢成這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1: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