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4萬億外匯決定美國興衰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10-9 14: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李克強總理在第八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指出,中國去年以來一直實施的是穩健的貨幣政策,沒有依靠強刺激來推動經濟發展,而是依靠強改革來激發市場活力。下一步仍然要在保持定力的同時有所作為,堅持區間調控,實施定向調控。

  上述表態很快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值得注意的是,從7月開始,發電量、貨運量等數據紛紛跳水,儘管已公布的多項8月數據出現了回調,但市場仍然一片悲觀預期。對此,李克強認為,中國經濟依然在合理區間,出現短期波動是難以避免的,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今年中國經濟主要預期指標是能夠完成的。

  對此,外媒近日援引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的觀點指出中國4萬億外匯決定美國興衰。

  中國人民銀行此前發布數據,6月末中國外匯儲備達到3.99萬億美元。還差0.01萬億美元就躍上新的整數關口的微妙數據,折射出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正在發生悄然而重大的新變化。

  2006年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2009年破2萬億美元,2011年破3萬億美元,2014年中逼近4萬億美元——近年來中國外匯儲備年均增長率超過30%,遠超同期GDP和進出口貿易增速,總量已接近世界外匯儲備的三分之一

  近日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就有觀點指出,中國4萬億外匯儲備決定了美國經濟興衰。

  李稻葵稱,美國經濟正在健康地恢復,企業很有信心,也有它比較成熟的商業模式,另外有高科技,所以美國曲線在往上漲,中國經濟的曲線也會往上漲,二者哪一年能夠相遇?保守講2020到2025年左右基本能夠相遇,那時候基本類似,同時中國經濟儲蓄率比較高,因為投資最重要的來源就是對外儲蓄。中國現在攢下4萬元的儲蓄,本質是儲蓄,因此我保守判斷是2020到2025年。

  李稻葵指出,2013年我國對外投資額度是1078億美元,吸引外資是1240億美元。「我認為在今年我們的對外投資總額會超過吸引外資額度,而且這個格局會牢固地建立起來,不可逆轉。對外投資超過吸引外資將表明,以後我們的百姓和企業將逐步變成對外投資的主力軍,代替政府成為對外投資的決策者,這個意義是重大的。」

  「我們現在有4萬億美元盈餘的外匯儲備,可能不少人認為,如果我們手中有這麼多錢,投資又這麼重要,我們是不是就別去買美國的國債了,直接拿去到海外投資?」李稻葵說。

  李稻葵認為,第一,從大的方面講,外匯儲備的本質就是中國經濟的百姓和企業,多年來經營出來對外的索取權,是我們的儲蓄、家底。從長遠來看,家底應該交給中國企業家,交給中國百姓出國自主投資。

  但是短期來看,要馬上達到這個境界還是有很多困難的,比如說講一個最基本的例子,假如今天我們4萬億外匯儲備放出去,讓百姓投資,會形成什麼後果呢?就目前中國經濟而言,大量企業和百姓不見得能夠找到國外最好的投資方向,最後可能形成了大量的虧本,最後說不定還不如買某些國家的國債券來得好。

  第二,李稻葵指出,從國際的整個經濟格局、金融格局來講,如果四萬億外匯儲備,迅速從美國國債券市場轉向IBM、蘋果、寶馬、股票,會有什麼後果?美國的國債券市場會天下大亂。

  這麼多錢,相當於美國國債券1/4的資金要撤資,美國國債券的收益率或者是利率,就會迅速上漲,美國國內的利率就會上漲。那麼美國每一個百姓都能感受到其中的負面影響,這對美國經濟不利。

  反過來,對中國經濟也是不利的,因為美國家庭、美國經濟如果進入到一種短期的困難,對中國的出口不利。所以我的判斷是長期看應該轉給百姓投資,但是短期來講應該一步一步做。

  雖然中國現在手頭有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是不能隨隨便便花,甚至一拍腦袋決定大規模開始投資。而美國逐年的對外投資額度的下降,跟它現在全世界排名第一的對外投資大戶的身份看上去有一點那麼不匹配,這兩者之間有一種落差。

  財經評論員張捷也表示:「中國4萬億外匯儲備對中國來講非常重要,是不可或缺的,實際上對於美國來講也是非常重要,也是不可或缺的,這個」4萬億「的存在,使得中美經濟更緊密的抱在一起。」

  張捷分析指出,如果中國出現經濟危機或者中國受到了金融攻擊,外匯不得不減少的話,那麼意味著中國就要拋售美元,美元也要貶值,美國國債的發行和定價都會受到影響,中國持有這麼多外匯,美國的壓力也很大。

  手握巨額外匯儲備,中國在世界上做很多事時能挺直腰板。比如,在面對國際清償和金融風險時,應對能力較強;企業「走出去」時有充足的資金保障;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預期也較為穩定。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戰略部副研究員張茉楠認為,中國國際收支順差由中國在全球價值鏈的分工決定,背後是經濟結構問題,即長期依靠出口和投資來拉動經濟。近年來,市場上存在人民幣單邊升值的強烈預期,個人和企業普遍不願意持有外匯,國際遊資也「押寶」人民幣升值,也是外匯儲備持續增加的原因。

  然而,過多外儲也是手中的燙山芋。專家指出,外儲增加多,央行就要投入更多的基礎貨幣從商業銀行買更多外匯。過多投放貨幣,容易引發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也成為流動性過剩的誘因之一。

  「外匯儲備是30多年積累的『國家財富』,存量不能僅拘泥於金融市場的操作,更多要作為戰略投資,比如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張茉楠建議,要為企業搭建對外投資的平台,比如加快正在進行的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開啟中國企業新的海外投資渠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2: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