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家長容易誤讀孩子的N個細節

[複製鏈接]

2632

主題

3089

帖子

6297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629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極品 發表於 2014-10-9 15: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成長的每一天都在發生著變化。作為父母,越能了解孩子當前的狀態,就越能使自己的教育切中要點,也能使孩子感到被認同的愉悅。

然而,平時,孩子們的一些做法,需要父母俯低視角細心的體會。

一、追求完美不是笨

生活鏡像:

媽媽叫喬喬把小凳子搬來,喬喬走向凳子準備搬,這時姥姥拿起凳子,遞給喬喬,喬喬大叫著:「不是這樣的。」他把凳子放回原來的地方,再搬起來。姥姥笑到:「這孩子可真笨。」

專家分析:

喬喬不是笨,而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完整敏感期」,即做事情講究完整性。在他們的設想中,事情應該是這樣辦,一旦他們設想好的東西被打斷,便不願接受。這是他們從初步建立計劃做事的意識,到掌握較強的思維能力的一個過渡。這時家長在給予必要的指導時,不妨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寬容一些。這也有利於培養孩子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二、實施破壞不是錯

生活鏡像:

洲洲常常損壞家裡的物品,撕毀過爸爸的稿紙,拆散過媽媽的化妝盒,自己的玩具也往往被拆得七零八落。於是,父母對洲洲大聲地指責,試圖阻止他這樣的行為。

專家分析:

其實,孩子在玩弄物品的時候,實際上也是一種學習。孩子的智力發育,需要不斷地信息刺激,他們四處探尋各種事物來滿足他們的這一需求。從成人的角度看,他是毀壞了一件物品,而實際上孩子從中調動了自己的手、眼、耳等感官,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所以,父母不可輕易阻止孩子的探索過程。對的確不能讓孩子嘗試的事情,也要盡量向孩子說明道理,並找出替代的事情給孩子做。如果父母經常粗暴地阻止孩子做事,孩子就會漸漸地失去好奇心,失去了探索的動力。

三、重複不僅是為記憶

生活鏡像:

藝可媽覺得很奇怪:給藝可講的《灰姑娘》故事,孩子聽了多少次也沒聽煩,每晚,藝可總是纏著媽媽講《灰姑娘》的故事,從不間斷。媽媽表示:媽媽知道你記住了,不用讀了。但藝可還是不罷休。

專家分析:

重複是孩子學習的一個特點。孩子的智力發展,不是知識在頭腦中的堆積,記住知識本身,而是通過刺激、記憶來促進腦部的發育。孩子的智力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重複作為力量,當重複到達了一定程度時,新的狀態就會爆發出來。另外,孩子在聽熟悉的事物時,對事物的預見會給他們帶來信心與安全感。

四、依戀與自理並不矛盾

生活鏡像:

甜甜爸媽十分重視培養她的自理能力,從不讓甜甜粘著自己。在甜甜很小的時候,就讓她自己吃飯、穿衣,甚至為了培養女兒的獨立性,把她送到全托的幼兒園鍛煉。

專家分析:

粘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必經的階段,他們從對父母的依戀中感受親情,認識世界。經過了這一階段,孩子才能逐漸建立起健全人格。從心理發育上說,孩子很需要被重視,這與他們的自理能力並不矛盾。

提醒:

父母不宜用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孩子,而要深入孩子的內心,尊重孩子的想法。在阻止孩子的行為之前,先仔細考慮孩子這樣做的原因。在對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先掂一掂這樣的要求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徵。孩子像是一本書的作者,父母越有興趣讀他的作品,他就越有動力將這本書寫得更加精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22: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