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莫迪為何拒絕參加北京APEC峰會?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鳥兒不早起 發表於 2014-10-29 09: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據《鳳凰網》報道,印度總理莫迪將缺席11月9-11日在北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印度大使館方面並無具體說明莫迪缺席的原因,僅表示「印度並非APEC成員」。

  不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在7月邀請莫迪參加APEC峰會。印度媒體廣泛報道了這份「隆重的邀請」,多家媒體都表示:印度幾十年來致力於加入這一組織,但一直被拒絕,這是印度首次受邀參加這一峰會。《印度時報》評論稱,習近平的邀請事實上並不意味著邀請印度加入APEC組織,因為這需要得到全體會員國的一致同意。「但中國領導人先於美國邀請印度參會,這是習近平所要表達的重要政治信號,標誌著對印度的善意。」 中國有句話叫:「盛情難卻」。然而,令人感到不解的是莫迪為何「拒絕」參加即將在北京舉行的APEC峰會呢?

  縱觀印度與中國的關係,可以說是幾乎與中日之間的關係一樣,屬於最複雜的雙邊關係。在歷史上,中印兩國曾發生過戰爭因而心存芥蒂;在地理上,中印兩國又是如此的相近,隔山相望的兩國成為地緣政治對手。由於這種歷史恩怨及地緣政治因素,印度的大國夢始終對中國籠罩著一種濃重的「瑜亮情結」。周瑜雖亦是才華橫溢,無奈總是比諸葛亮有點兒差距。在印度的中國觀中亦可見「瑜亮情結」。同樣有著龐大的人口,同樣有著悠久的文化。但面對經濟高速發展、國際地位日益提高的中國,不少印度人心中著實充滿了複雜的感情。而此次中國作為APEC峰會的東道主,印度自然不希望在成為APEC成員前而充當配角。

  儘管冷戰已經結束多年,但冷戰式的思維依然存在於印度某些決策者和普通民眾心中。中國威脅論在印度還存在一定的市場。隨著中國的經濟崛起,其對海外市場和開發的日益增多。印度對此疑慮重重。當中國的商業力量非常正常地出現在緬甸時,印度防務專家驚呼為中國的「第二海岸線戰略」,並認為直接威脅印度的東部安全。當中國在印度洋打擊海盜,經營港口時,這讓印度確信確實存在中國主導的「珍珠鏈戰略」,從而加強處於印度洋國家聯繫,突破所謂對印度的封鎖。尤其是在邊境問題上印度媒體屢屢炒作中國軍隊「入侵」和「邊境衝突」。根據環球時報10月28日報道,多家印度媒體日前稱,雙方在邊境頻繁發生衝突,而印度計劃沿印中邊境無人區域安裝高解析度監控攝像機。

  除此之外,印度似乎有意冷對中國。在一定程度上說,中印邊界問題間接地影響了中國在經濟方面對印度的投資。有媒體報道稱,在習近平主席訪問印度前,駐孟買的中國總領事曾聲稱中國將帶來「1000億美元以上」的投資。不過,就在習近平訪印期間,本來就已非常敏感的邊界問題再次出現。雖然「中國最終向印度打開了錢袋子」——中國代表團僅承諾投資300億美元,其中200億美元的資金將用於印度的高鐵和公路項目。68億美元將被用於印度西部兩個邦的工業園區。這與之前樂觀估計的「1000億美元以上」相去甚遠。而莫迪此次缺席即將在北京舉行的APEC峰會,實際上就是對中國表達一種不滿和冷眼相待的態度。凡此種種,都顯示出印度對中國發展的疑慮和不信任感。

  從目前的形勢看,隨著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深入實施,印度開始逐漸加強與美國及其盟友的外交關係,同時強化與日本及澳大利亞等國的交流與合作。這符合印度「向東看」的戰略訴求。表面上,所謂「向東看」,本身就給人一種觀望、游移和拿不定主意的印象。但實際上恰恰相反,印度所採取的是虛則實之的策略。這便於製造對印度有利的局面,繼而在多國之間左右逢源,看誰出的價高,就與誰合作。同樣的策略也運用在南海周邊各國之上。有媒體報道稱,印度將有可能與越南合作開發南海油氣資源,這讓印度看到了介入南海問題,強化大國地位的可能。換言之,印度就是希望先獲得實在的經濟利益,再決定下一步的走向。本質是以外交手段撬動國際經濟,再通過發展經濟促進戰略目標的達成。

  不過,在中印的外交關係中,印度領導人會選擇較為理性的相處之道。中印同是發展中的人口大國,發展道路相似,共同點很多,在很多領域的合作大有可為。對於印度來說,中國的發展更多地是機遇而不是威脅,是戰略合作夥伴而不是敵人。當下,印度需要一個積極的、正面的中國觀,並擺脫「瑜亮情結」的思想束縛,實現中印兩國的共同繁榮與發展。同時也希望即將在12月訪華的莫迪總理能夠為中印增添更多的正能量,推動兩國關係向新的、更高的水平發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0 23: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