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莫讓國慶過節成人情「過劫」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國慶假期,除了外出旅遊,辦婚禮的市民也扎堆。「國慶7天就有6場宴席,關鍵是我不放假啊!」在某景區工作的黃小軍無奈地說,「雖然不放假人也去不了,但是禮尚往來也是應該的,只是7天時間就要送脫一個月的工資,想想還是很心疼。」黃小軍調侃,這到底是過節還是「過劫」呢?(10月4日《天府早報》)

     國慶節是年輕人大辦婚宴的「黃道吉日」,一張又一張「紅色罰單」向人們頭上砸來。比如這位名叫黃小軍的網友,國慶節期間,已接到了6份「紅色罰單」,人在加班,一個月工資卻「改了姓」,實在有點hold不住。儘管請客送禮、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不良習俗,早已被國家明令禁止,儘管人們都被沉重的「紅色罰單」壓得喘不過氣來,但是,擺闊攀比之風則是愈演愈烈。因此,對於不堪「紅色罰單」所累的人來說,國慶過節,成了人情「過劫」。

  經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主義文化的大行其道,是造成「辦大宴送大禮」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消費文化背後的「面子文化」,恐怕是一個重要動因。除此之外,傳統的禮數對大眾行為的潛在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必須看到,某些經久不衰的陳舊陋習,一旦搭上了泛物質化、貨幣化的便車,就很難讓人們再淡泊與理智下去了,面子、形象與「感情搭售」、禮數公關,宛若是個自我膨脹的文化氣球,在世俗的天空中負重掙扎,於是本應是禮數、儀禮文化主宰的人們,反倒成其奴役了。

     為何美好的民俗乃至儀禮文化,被異化為世俗的、利益化的捷徑通道?我們中的許多人之所以淪為消費的「節奴」和「禮奴」,恰恰是因為那些本應純凈、淳樸、雅趣的民俗、禮數、文化母語,被庸俗而功利的現實俘獲和「奴化」了。以前有句話叫「禮輕情義重」,現在就變成「禮多人不怪,禮重不壓身」了,風氣一日不改, 「節奴」一日不得解脫啊。

  因此,莫讓國慶過節,變成人情「過劫」。雖然節日辦喜宴送賀禮自古有之,但是講究的是個「情」字,主要是起到溝通感情的作用,形式更重於內容。這樣的送禮,要量入為出,量力而行,重質而不重量,回歸到情感交流的本位上來。別讓禮尚往來變了味道,讓沉重的「紅色罰單」壓扁了節日愉悅。只有保持文明節儉的光榮傳統,節日才能一年比一年過得更輕鬆,一年比一年更人性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13: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