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蔡慎坤:中國經濟世界第一有何現實意義?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近日,人民網轉載斯德哥爾摩《瑞典日報》的報道指出,按照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縮寫PPP)的演演算法,中國在今天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報道指出,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年增長率達到10%左右,4年前,中國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世界最大出口國。

  按照世界銀行的計算,今天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退居第二。根據世界銀行網站的數據,按照購買力平價的演演算法,去年美國的經濟總量16.8萬億美元,中國16.157萬億美元,只相差數千億美元。

  美國自從1872年超越英國后,140年來一直佔據世界最大經濟體的位子。報道引述瑞典北歐斯安銀行經濟部門主任博格奎斯特的分析稱,如果以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演演算法,中國還需要幾年時間才能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得出中國經濟規模今年超越美國的結論。而且,很多人認為,按照購買力平價的演演算法更為公平。

  報道稱,博格奎斯特表示,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一直強調和推動要改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里的話語權。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其影響力將進一步增強,從而改變現在的世界經濟格局,權力制衡也將很快出現變化。博格奎斯特預測,如果沒有不可預測的情況發生,未來中國將會一直處於世界經濟的首位,並且很有可能超越美國創下的140年的紀錄。

  人民網轉載的相關報道被其他媒體廣泛轉載后,人民網卻稍然撤下相關報道,其他官方主流媒體也未跟進熱炒這個話題。新華社昨日引述國家統計局數據稱,2013年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12.3%,達到56.8845萬億元人民幣,人均GDP由1952年的119元增加到2013年的4萬1908元。

  報道稱,新中國成立65年來,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實現歷史性跨越。統計顯示,1952年 GDP只有679億元,1978年增加到3645億元,居世界第10位。1986年超過1萬億元,1991年超過2萬億元,2001年超過10萬億元,2010年達到40萬億元,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實際上,中國經濟超越美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特別是中國人口眾多,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乃至政治問題錯綜複雜,單看經濟總量並不意味著中國可以高忱無驚。

  美國《福克斯》財經頻道9月10日發出報道,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並不認為中國即將取代美國的說法,截至2019年,IMF估計美國經濟規模仍將比中國高出60%,那時候美國GDP將為23.4萬億美元,中國為14.8萬億美元。除非中國徹底放開市場,並且在五年內GDP突然暴增60%,否則美國仍將是世界最大經濟體。目前,美國GDP是16.8萬億美元,中國GDP是9.2萬億美元,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多。

  中國的消費能力在未來會面臨更多擠壓和挑戰。統計顯示,未來二十年,中國五分之一的人口將超過65歲,他們更擔憂養老和醫療保障問題,不敢輕易消費。中國央行跟其他國家央行一樣,企圖通過印鈔票來解決所有經濟問題,實際上削弱了貨幣購買力,也影響了經濟健康發展。

  中國高度依賴政府債務,以至於發行的債務達到經濟規模的兩倍半。公開統計資料顯示,截至去年6月末,全國政府性債務為30.27萬億,其中全口徑中央政府性債務合計12.38萬億,全口徑地方政府性債務口徑合計17.89萬億,其中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為10.8萬億。即便滬、京、蘇、浙等富裕省市,也不同程度陷入了債務泥淖。考慮到審計署給出的數字只是摸清地方債的底數,中國地方債實際規模要比公開的數據大很多。渣打銀行資深分析師王志浩計算出,截至今年六月份中國總債務達到GDP的251%,實際債務己超過26萬億美元,超過美國和日本商業銀行系統加起來的總和。

  真正的麻煩還在於,政府繼續大量投放貨幣刺激經濟也已經難獲明顯效果,《福布斯》雜誌近日發表的《中國經濟40年繁榮的終結》(The End Of Chinas Four-Decade Economic Cycle),其中引述了《中國褐皮書國際》的一個觀察結論,中國信貸需求史無前例的疲軟。褐皮書作者調查2,200家公司的結果是,在今年第2季度,中國金融機構曾打開信貸閘門。6月份投放了1.08萬億元新增貸款,7月份為8708億元人民幣,社會融資也在增加;但由於缺乏機會,這些公司都未申請新信貸。迎合私人小企業的影子銀行不得不將利率降到比國有銀行還低,以吸引客戶。

  中國未來還將面對一個不願意麵對的事實,經濟繁榮已經結束,世界工廠頹勢無可挽回,房地產泡沫也難以維繫,大量鬼城、鬼村的出現,讓新城鎮化前景蒙上陰影。令人格外擔心的是,由於人民幣不是國際儲備貨幣,一旦爆發債務危機,相應風險都得在國內消化。

  中國的影子銀行主要就是國內經濟問題,因為外國投資者並不持有中國債權,使得業已佔到GDP規模二分之一以及銀行資產五分之一的影子銀行成為高懸在中國頭頂上的經濟炸彈;由於中國絕大部分凈資產為房地產(目前中國房地產價值約為GDP的6.5倍),2013年中國僅新建住房銷售總額即達到1萬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一,房地產業早已成為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支柱產業,也蘊藏極大風險。一旦房地產泡沫破滅,將對整個經濟系統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壞和衝擊。

  中國真實的失業率是官方數字的兩倍。中國社科院曾透露,即使在金融危機之前中國城市失業率就已達到9.4%,農村失業率高達20%。美國企業研究所的 Derek Scissors也認為:「即使在美國非常虛弱的年份,中國的失業率都是美國的兩倍。」一旦經濟出現危機,龐大的失業人口將嚴重影響社會穩定。

  如果中國下決心實施更多的市場改革,尋求建立在企業家精神,知識產權,強大貨幣和股市改革之上的經濟增長,遏制特權集權力量,打破行政壟斷,中國主導世界經濟的目標才有可能加快實現。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7: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