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打麻將實名制」折射公共管理焦慮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10-5 08: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0月1日,《四川省流動人口信息登記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施行,《辦法》規定:房東和房屋中介須登記租房者的個人信息並申報派出所。 KTV、網吧超出法定營業時間,酒吧、茶樓、影劇院超過凌晨兩點仍滯留在場所內的人員也要申報登記個人身份信息。(10月2日《華西都市報》)

  凌晨兩點后,參與打麻將等休閑娛樂活動,需申報登記個人身份信息,即「實名制」。這對於有關部門來說,也許是一種有效的管理方式;但對於經營者和清費者來說,就是一種粗暴干涉。特別是對於消費者來說,限制了他們的消費自由還在其次,關鍵是,侵犯了他們的個人隱私。可見,「打麻將實名制」,與其說是對實名制的一種濫用,不如說是一種懶政,更是對公共管理的一種焦慮。

  近年來,實名製作為一種公共管理手段,在全國各地以各種理由廣泛推行,並影響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儲蓄、看病等少數能為社會廣泛接受的實名,到手機、火車票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商品的購買和使用,再到一些地方連購買汽油、避孕藥也要實名制。幾乎每一種實名制的推行,都會引起關注和爭議。然而,每個管理部門在推出實名制時,都有著合理的邏輯和美好的初衷,從最初的維護社會誠信,到現在成為維護公共安全的「良藥」。

  再看四川有關部門推行的「打麻將實名制」,也有其「美好初衷」,期望用這味「良藥」,去醫治公共安全「硬傷」。然而,就因為凌晨兩點后,酒吧、茶樓、影劇院等場所易發生黃賭毒等治安問題,便對消費者實行實名制,嚴加管制起來,顯然放大了公共安全風險。殊不知,堵不如疏,與其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限制公眾的消費行為,不如反思公共管理、特別是社會幹預製度的缺位。

  黃賭毒等不良社會現象之所以會出現,有其特定的社會背景。在社會轉型時期,不法侵害和不公平的因素增多,而整個社會無論是來自政府的制度建設、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和公共救濟,還是來自民間組織的各種服務都是不健全、不完備的,甚至很多根本就沒有建立起來。

  因此,不能什麼事情覺得不好管就用實名制,這實際是行政權力的濫用。要想通過限制人們進行娛樂消費,去遏制公共安全事件的發生,去防範黃賭毒等犯罪行為,幾乎是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明知不可為而強力為之,則反作用力等於作用力,結果只能是加劇社會矛盾而非解決實際問題。相反,有關部門應探究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形成的原因,檢討社會幹預機制的缺位,進行社會管理方式的創新,竭力化解潛在的社會風險和安全隱患,以此減少、乃至終結危害公共安全的違法事件發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15: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