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印度火星探測器成功入軌 成亞洲首個「探火」國家(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4-10-3 21: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4年09月24日 10:16

  來源:鳳凰科技

  

  印度火星軌道任務探測器(MOM)

  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24日上午10時06分,印度首個火星探測器印度首顆火星探測器——火星軌道任務探測器(MOM),開始點火進入火星軌道,10時16分,點火結束,由於距離過遠,信號接收約有15分鐘左右的延遲,最終在10時31分,火星軌道任務探測器(MOM)確認已進入火星軌道。

  火星軌道任務探測器(MOM),或稱「曼加里安」(Mangalyaan,即印地語中「火星飛船」),該項目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麾下的一項所謂「技術驗證項目」,其目的是培養與驗證印度在行星際探測方面的設計,規劃,管理與運行方面的能力。

  MOM火星探測器於2013年11月5日印度時間14:38(北京時間17:08)從印度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SDSC)使用一枚印度國產的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發射升空。當時的發射窗口持續約20天,從2013年10月28日開始。發射之後,MOM飛船圍繞地球運行約一個月,在此期間進行了6次軌道提升機動,並最終於2013年11月30日順利進入火星轉移軌道。

  MOM飛船是印度首顆行星際探測衛星,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也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抵達火星的航天機構,僅次於蘇聯航天機構,美國宇航局以及歐洲空間局。目前,總部設在印度班加羅爾的「ISRO測控,跟蹤與控制網」(ISTRAC)以及印度深空網(IDSN)正負責對MOM探測器的操控和監測。

  命運多舛的MOM探測器

  MOM探測器是在非常迅速的情況下研製併發射的。其最初概念形成於2010年,當時印度在2008年成功發射並實施該國首次月球探測「月船-1號」項目之後,組織開展了發射一顆火星衛星的可行性研究。在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完成了總預算12.5億盧比(約合2100萬美元)的軌道器轉向研究計劃之後,2012年的8月3日,印度政府批准MOM項目執行。整個項目的實施總耗費大約需要45.4億盧比,約合7400萬美元,或4.5億人民幣。其中探測器本身耗資約15.3億盧比(2500萬美元,1.53億人民幣),其餘開銷主要包括地面測控站等基礎設施的升級改造,這樣的升級改造日後也可以用於對其他探測項目提供支持。

  ISRO原本計劃在2013年10月28日發射MOM飛船,但隨後推遲到了2013年11月5日,原因是由於惡劣的天氣導致原計劃抵達太平洋任務海區的ISRO海上測量船未能按時抵達。從地球上向火星發射探測器不能走直線,最節約燃料的做法是沿著一條被稱作「赫曼轉移軌道」的日心軌道運行。這樣的軌道發射窗口大約每26個月開啟一次,比如印度發射的這一次便是,如果錯過,那就要等到2016年,或者2018年才能再次迎來發射窗口。在升空之後,MOM將要在茫茫太空中孤獨飛行10個月的時間,才能最終抵達火星。

  飛船詳細數據

  該飛船的發射質量為1350公斤,包括852公斤推進劑;外形為方形體,邊長約1.5米。通過MOM飛船的電力由3塊太陽能帆板提供來提供電力能源,每塊太陽能板的尺寸為1.8 m*1.4 m,總有效面積7.56平米。在火星軌道產能效率約為840W。電力採用一塊36安鋰離子電池儲存。MOM飛船的動力來自一台440牛液體燃料主發動機,用於軌道提升與火星軌道切入動作。另外MOM飛船上還安裝有8台22N的推進器,用於姿態控制。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沙發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4-10-3 21:58 | 只看該作者
  中國「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

  螢火一號,是中國火星探測計劃中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火星在古代被稱為「熒惑」,中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取其諧音,命名為「螢火一號」。2011年11月8日,「螢火1號」與俄羅斯的採樣返回探測器一起發射升空,開始對火星的探測研究。「螢火一號」探測器長、寬各約75厘米,高60厘米。兩側太陽帆板展開近8米,質量約115公斤,設計壽命2年,探測器上攜帶等離子體探測包、光學成像儀、磁通門磁強儀、掩星探測接收機等4類有效載荷。它將對火星進行為期一年的在軌探測,其任務包括探測火星及其空間環境、揭示類行星空間演化特徵等。

  

  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

  2011年11月9日,俄方宣布福布斯-土壤號火星探測器變軌失敗。受此影響,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童旭東表示兩年內不會再有新動作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0: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