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賽場上大片的空座亞運影響力在下降 淡化金牌正當時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從體育大國走向體育強國的標誌,不是多少枚金牌決定的,否則那1337枚金牌早已讓我們屹立在體育強國之巔。

  2014年仁川亞運會即將落幕,中國奪金依然如探囊取物,高居金牌榜榜首。但是,金牌早已不是國人看比賽的惟一興趣點。賽場上大片的空座,也表明亞運會的影響力、號召力和關注度都在下降。不妨藉此機會淡化金牌情結,讓亞運回歸本原,讓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轉移到大眾健身領域,真正讓運動成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自1974年以來,截至昨晚8點,中國代表團已經在亞運賽場獲得了1337枚金牌。客觀講,在1990年北京亞運會之前,中國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向世界宣告自己的不斷崛起,鼓舞人們以高昂的鬥志與熱情投身到各自的事業中。亞運和奧運賽場,成為中國人展示自己的舞台,一枚枚金牌分量沉重。

  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金牌情結」成為亞運會和奧運會的主線。重視金牌以及冠軍榮譽沒錯,錯的是冠軍和金牌呈現給外界的不再是那種勇於拼搏和挑戰的精神力量,而是一種被物質利益裹挾了的「長期飯票」。於是,龐大的資金始終圍繞著金牌項目運轉,其後果就是讓原本更需要大力發展的全民健身缺乏資金,群眾體育的發展遠遠落後於時代,凸顯了「金牌情結」和全民健身之間的矛盾。

  中國女排曾經用一個個冠軍,在那個屬於她們的時代創造了不朽的傳奇。但是,當中國真正崛起之後,女排似乎完成使命,那些曾經讓國人引以為傲的冠軍,沒有繼續推動這項運動的發展與提高。同樣,當亞運奪金后,冠軍也不會對所在領域起到更大的推動作用。像舉重、賽艇、皮划艇、擊劍、跳水等項目上的串串金牌,並沒有給這些運動帶來更多的參與者。那些能夠陪伴百姓一生的健身運動,則備受青睞。這也是中國體育的內傷。

  在這樣的背景下,相關方面是不是應該重新審視此前的奧運戰略和全民健身之間的關係,重新定義金牌的功效,讓金牌成為一種榮譽,而不是一個人一輩子的長期飯票。同時,重新設計國家在體育領域的投資分配方案,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全民健身上。如此,百姓才能真正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快樂,而不是單純靠金牌去刺激短暫的情緒釋放。

  從體育大國走向體育強國的標誌,不是多少枚金牌決定的,否則那1337枚金牌早已讓我們屹立在體育強國之巔。體育強國的標誌,是全民體育蓬勃而又高質量的發展和提高,最終反哺競技體育,讓中國軍團在亞運和奧運賽場全面開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5: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