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程振偉:馬雲夫人「被代言」有公眾民意的影子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9-29 09: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阿里巴巴首席市場官王帥在微博指出,「有位作者年前寫了一篇:我的先生馬雲。連馬總夫人和馬總都不知道這位作者是誰。」馬雲曾在今年1月聲明:我老婆沒有寫過類似的文章,也不會去寫。我家孩子也從沒有沉溺過網吧遊戲。今天的我們,真的要學會使用好我們自己腦袋,因為學會判斷真假是網路時代的生存能力啊!(9月28日《成都商報》)

  成都商報對這件事的解讀是「今天的我們,真的要學會使用好我們自己腦袋,因為學會判斷真假是網路時代的生存能力啊」。筆者卻不敢苟同。我也看過 「馬夫人」的《我的先生馬雲》,相信大多數讀者和我一樣,看了之後「是真信了」。即便看了報紙的闢謠,我依然相信這個「馬夫人」眼中的「馬雲」才是「我們心中的馬雲」。

  我的解讀是,故事雖然是謊言,但卻代表某種民意,某種馬雲自己、媒體、大眾共同建構的民意。雖然說一千個人的眼中有一千個莎士比亞,可這些年關於馬雲,在各種社會合力的作用下,馬雲的形象呼之而出:自信、偏執、大膽、詭異、善辯,若是上升到更高層面,則是草根逆襲的代表,隨著阿里在紐交所上市,馬雲成了「中國夢」的代言人。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這位「馬夫人」眼中的「馬雲」:「他們白天開會,我在廚房做飯;他們半夜開會,我在廚房做夜宵,我頂著政委的虛職,干著勤雜工的事。在沒有盈利前,每人每月500塊薪水,這點錢買菜都不夠,家裡的食堂要保證開伙,加班開會的夜宵品質必須保證。」

  創業初期的激情歲月躍然紙上,這是所有偉大公司共同的起點。只是喬布斯和沃茨尼亞克的車庫變成了馬雲的家。

  再來看一段:或許是受了馬雲的熏陶,他對網路格外有興趣,很快就學會了玩網路遊戲,上癮了,跟著同學泡在網吧捨不得回家。那時正是暑假,他給兒子200塊錢,讓他去和同學玩電腦遊戲,玩上三天三夜再回來,但回來的時候必須回答一個問題——找出一個玩遊戲的好處。過了三天,兒子回來了,先猛吃了一頓又大睡了一覺,這才去彙報心得:又累又困又餓,身上哪兒都不舒服,錢花光了,但是沒想到什麼好處。」「那你還玩?還玩得捨不得回家?」兒子沒話說了。加上我的看管,兒子於是慢慢就淡出了網路遊戲。

  如果說故事是虛構的,那麼故事中的「馬雲」卻是真實的。總是與眾不同,為了達到目標總能出奇制勝,這正是阿里從眾多小微公司中脫穎而出長成參天大樹的基因。

  第三個故事是:馬雲有一次跟雅虎公司CEO楊致遠閑聊,楊致遠問起了我,馬雲這麼告訴他:「張瑛以前是我事業上的搭檔,我有今天,她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我也一直把她當成生產資料。但現在我覺得,作為太太,她更適合做生活資料……」這話後來傳到了我耳朵里,這話絕對不是杜撰——也只有像他這樣滿腦子都是事業的男人,才會把自己的太太也當成資料。

  還用說嗎?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總是站著一位偉大的妻子,恐怕連馬雲自己也難以否認,阿里能有今天,馬夫人「哪裡需要哪裡搬」的奉獻精神不可或缺。

  中國能被稱為企業家的商人不多,馬雲算一個。作為和比爾蓋茨、喬布斯、扎克伯格一樣了不起的企業家,馬雲註定是「所有人的馬雲」。馬雲的奮鬥故事,在億萬人心中引起共鳴,他也成了「草根逆襲精神」的代言人,馬雲「被馬雲」的命運已經註定。

  既然馬雲已是「億萬人的馬雲」,那麼馬夫人「被代言」,講述「很多人心中的馬雲故事」,倒也可以想象。既然《我的先生馬雲》里的馬雲精神並無多大反差,而且積極正面的居多,一向善於自嘲的馬雲不妨這樣安慰自己:本故事純屬虛構,精神雷同,倒也還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0: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