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關於血液的20個冷知識(圖)

[複製鏈接]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4-9-29 12: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時間:2014-09-22 11:46 來源:環球科學(huanqiukexue.com)

  其實也不算是真正的冷知識,但是肯定會加深你對血型和血液疾病的相關了解。

  

  圖片來源:Olga Nikonova/Shutterstock

  1. 1901年,卡爾•蘭德斯坦納(Karl Landsteiner)觀察到不同人的血液混合在一起後會凝結成塊,從而首次發現了血型的存在。隨後,他將血型分為了A型、B型與O型。

  2. 然而,ABO型並不是唯一的血型系統。目前,由國際輸血協會(InternationalSociety of Blood Transfusion)認可的血型總共多達33種,其中包括了各種稀奇古怪的名稱,比如路德教(Lutheran)、達菲(Duffy)、Hh/孟買(Hh/Bombay)和OK型。

  3. 各種血型之間的區別主要體現在紅細胞表面具有不同的分子類型。如果捐獻者與接受者血液中的這些分子類型不匹配,在輸血后就會引起致命的排斥反應,因為接受者的身體會攻擊這些外來血液。

  4. 但也並非所有血型對於輸血都如此敏感。該現象僅僅出現在一些異常罕見的變異者身上,而他們通常只存在於特定的族群中。所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由於血型不匹配導致出現危險的可能性很低。

  5. 兩年前,研究人員才通過分子確認的方法對朱尼奧(Junior)血型進行了正式分類。大多數人的血液呈朱尼奧陽性,但在日本,有多達五萬人呈朱尼奧陰性。對於這些不幸的人來說,血型的不匹配將造成危險的後果。

  6. 血型並非人類的專利。比如犬類,它們也有十多種血型。

  7. 在血型被發現之前,有醫生曾進行過人獸之間的輸血實驗,實驗結果可想而知——失敗。

  8. 1667年,一位名叫讓-巴普蒂斯特•丹尼斯(Jean-BaptisteDenis)的法國醫師將小牛的血液輸入到患者體內,企圖通過該方法治療該患者的精神疾病。病人忍受住了第一次輸血,但在第二次更大計量的輸血過程中,病人出現了明顯的不良反應:嘔吐、尿液變黑(絕非好事),以及腎臟疼痛。

  9. 在經過第三次,甚至第四次的輸血過後,病人不治身亡。而丹尼斯醫師也受到謀殺的指控,但不久之後,有確鑿證據表明該病人死於砷化物中毒,而並非輸血療法,所以該醫師被無罪釋放。

  10. 根據歷史學家霍里•塔克爾(Holly Tucker)的《血液工作》(Blood Work)一書中記載,其他一些醫師由於害怕輸血療法帶來倫理道德方面的危險,共同策劃並實行了這起投毒案,目的就在於使Denis的實驗失敗,避免該療法被廣泛應用。

  11. 說到可疑的行為,最出名的莫過於1892年發生在英國艾格賽特市羅德島(Exeter, R.I.)的事件[1],一家人將一名死於肺結核名為梅西•布朗(Mercy Brown)的人的屍體挖掘出來,將屍體心臟和肝臟焚燒成灰,並讓家中患病的弟弟將這些灰燼服下。他們認為家人所患疾病正是因為梅西•布朗所變成的吸血鬼在從中作梗。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Mercy_Brown_vampire_incident

  12. 這場19世紀始於新英格蘭的「吸血鬼恐慌事件」恰逢肺結核大爆發時期。病死患者的家人往往也會被傳染然後死亡,這使得市民將此現象歸因於引超自然力量。

  13. 真正的「吸血」行為,其實廣泛地存在於14000餘種昆蟲之中,包括常見於床墊上的恐怖吸血鬼——臭蟲。

  14. 在昆蟲學家看來,一小口血液可謂一頓血液大餐。無色的幼年臭蟲在享有完首次血液大餐之後,身體就會變成血紅色。

 、
格外小心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沙發
 樓主|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4-9-29 12:38 | 只看該作者
 15. 被臭蟲吸上兩口血肯定不是件好事,但至少也算不上太嚴重。一種更加沉重的負擔一直困擾著英國皇室,直到最近才有所緩解。這便是血友病(hemophilia),一種凝血障礙性疾病。導致這種疾病的變異悄然始於維多利亞女王時代。

  16. 2009年,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名為B型血友病的「皇室病」其實非常罕見,該病在美國男性中發生比例僅為1/25000,是A型血友病的患者數量的五分之一。

  17. 該結論來自於對被暗殺的俄羅斯羅曼諾夫家族遺骸的分析,該家族正是維多利亞的女兒愛麗絲(Alice)的後裔

  18. 如今,醫生通過給血友病患者注射凝血因子的方法進行治療。凝血因子通常來自人們捐獻的血液,而這種物質正是患者體內所缺少的。

  19. 研究人員們正在努力試圖將製造凝血因子的基因注入患者自身的細胞中。2011年,6名血友病患者接受了該基因療法,從而減少甚至停止了凝血因子的日常注射。

  20. 然而,目前還沒有人提出將基因療法用於一種更加常見的血液誘發疾病——激凌頭痛(ice-creamheadache)。該病通常被認為是由於口腔溫度的突然變化,導致大腦前動脈血管的迅速擴張,從而引起頭痛。所以,患者不得不過著與疼痛作伴的日子。(撰文:維羅尼克•格林伍德(Veronique Greenwood)  翻譯:林然  審校:黃安娜)
格外小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3: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