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二戰老照片,看到13歲戰士的笑容時,我。。。(組圖)

[複製鏈接]

9622

主題

9699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7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iankang001 發表於 2014-9-23 09: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你沒有見過的日軍投降書籤署儀式

  

  1945年9月9日,中國南京,從南京中央軍事科學院的陽台上拍攝的日軍簽署投降書的長鏡頭。

  13歲的戰士

  

  1944年11月23日,李占宏(音LeeChan-Hon)剛剛年滿13歲,儘管已經在中國軍隊里服役兩年,仍然是稚氣十足,面對鏡頭作微笑狀。美軍通信兵(U.S.Army Signal Corps)拍攝

  美國老兄,借個火

  

  1944 年10月14日,收復的騰衝點燃友誼之火。一位年長的中國男人在滿目瘡痍的騰衝街頭停下來,向一名美軍軍士借火,點燃他的煙。美國軍人協力將日本人驅趕出這座古城。衛立煌將軍率領的中國遠征軍經過五周的浴血奮戰,以勝利結束戰鬥。這位耐心的玉石之都居民,挑著籃子裝著他所剩無幾的家當回到了焚毀的城裡。圖片中的美軍隸屬於Y 部隊顧問團成員,協助中國遠征軍進行這場成功的戰鬥。美軍通信兵(U.S.Army Signal Corps)拍攝

  印第安小男孩和中國飛行員

  

  在中國飛行員們參觀訪問朴卜羅(Pueblo)的那個上午,中國人和印第安人在剛開始時因文化和語言的障礙而感覺生疏和隔閡,但在傍晚前,他們已經成為很好的朋友和聯盟了。圖中的中國飛行員逗著一個印第安男孩對著鏡頭行美式軍禮。

  帝國憑證

  

  這是一張日本代表團送給少將理查德,蘇瑟蘭德和總參謀長麥克阿瑟將軍的帝國憑證 (菲律賓呂宋島馬尼拉, Manila, Luzon, P.I.)。正上方是裕仁天皇的個人簽名。

  帝國憑證

  

  

  在安排投降要求的會議之前,這是日本代表團(菲律賓呂宋馬尼拉Manila, Luzon, P.I.)給少將理查德,薩瑟蘭和參謀長麥克阿瑟將軍的帝國憑據的一頁。

  傳單:日本已經投降,戰爭完全結束了!

  

  1945年8月22日,日本投降后,傳單散發給日本佔領區的中國人。

  美國空軍在華對日作戰

  

  在中國某處,當空襲警報拉響時,配備降落傘的美國飛行員們飛快地跑向他們的戰機,升空驅趕來犯的日軍飛機。這些駕駛美國飛機的隊員在飛機引擎下方畫了張鯊魚嘴。陳納德將軍的空中力量也包括轟炸機隊,一直執行定期轟炸日軍據點的任務。

  退伍的傷殘士兵和史迪威將軍

  

  1944 年7月15日,在沿列多公路某處的康復營地里,史迪威將軍脫帽對著一群中國退伍軍人講話。戰爭遺留下的傷殘軍人先在此學習新的生存技能——鐵匠、編織、 木工等, 然後離開軍旅回到平民生活。這個營地現在由中美共同管理經營,大約有兩百多名退伍士兵(全都有不同程度的傷殘)。美軍通信兵(U.S.Army Signal Corps)拍攝

  為中國傷員點煙

  

  1944年3月31日,美軍士兵慰問中國戰友。在緬甸北部的胡康河谷,一名美軍士兵彎下腰來給一名中國傷員點燃香煙。中美聯軍猶如兩把鋒利的叉子刺向日軍,將敵人逐出了具有戰略地位的胡康河谷。

  巨石碾子與飛機

  

  1944年3月31日,照片所示體現了現代機械與傳統民工的強烈對比,表現這群民工奮力拖拉一個巨石碾子滾過跑道,用血肉之軀鋪築通往民族解放之路。

  戰區 11號地勤人員

  

  疲倦地返回基地之後,一架波音B-29轟炸機再次騰空而起;從它的肚子下面鑽出來的兩位飛機工程師,剛剛填補了它身上的高射炮彈孔,替換上脫落的起落架。在維修保養中心,飛機工程師們晝夜不停地工作,更換零件、修理保養、調試,目標一致地將這架巨型轟炸機送上天空。這群開心的地勤人員從停機坪走過來,對自己的工作心滿意足。

  左起:麻省的弗蘭西斯.達利(Francis L.Daly)技術軍士、路易斯安那州的弗蘭克林.布萊恩一世(Franklin W.Brian)技術軍士、堪薩斯州的孿生兄弟勞倫斯.華納(Lawrence C.Werner)及列那多.華納(Leonard J.Werner)技術軍士、威斯康星州的喬治.科雷恩(GeorgeP.Klein)技術軍士、俄亥俄州的尤金.菲爾雷(Eugene W.Fiely)技術軍士。

  彈吉他的美軍外科醫生

  

  1945年4月12日,在緬甸臘戍附近,美軍第49野戰外科醫生享受著美妙的音樂娛樂。美軍通信兵(U.S.Army Signal Corps)拍攝

  鎚子打蟲子

  

  「嘩!」,還有另一個目標在牆上。加州的詹姆士.羅布農(JamesH.Lobnow)技術軍士手執釘鎚,對住一群侵入印度藍姆枷的「B-29」狠狠打擊,當「煙消雲散」的戰鬥結束后,發現牆上停歇著眾多「飛機殘骸」。「哦!真不少!這就是殘酷的戰爭!」恐怕只能這樣感嘆如此奇觀了。美軍通信兵(U.S.ArmySignal Corps)拍攝

  教美國大兵用筷子

  

  1944 年5月6日,來自北達科他州的通信兵攝影師上等兵亞瑟.海吉(Pvt.ArthurW.Hedgo)在CBI戰場用中國筷子吃他的美國乾糧,身旁的小孩李田右(音:Lee TingYow)在教他使用筷子。海吉是在前線拍攝中國軍隊戰地影片的途中停下來休息時吃他的食品的。

  走出廢墟

  

  1945 年3月15日,華盛頓的傑拉爾德·克瑞甘(GeraldM.Creegan)上尉以及弗吉尼亞州的霍華德·格里高里(Howard C.Gregory)上尉,與他們的中國朋友正一起從緬甸臘戍的廢墟走出來。他們隸屬於第5野戰炮團。美軍通信兵(U.S.ArmySignal Corps)拍攝

  中國軍隊第14 師42團隊列里最年輕的士兵

  

  1944 年9月2日,中國軍隊第14 師42團隊列里最年輕的士兵。他就是雲南人李樂貝(音Lee Lew Bell)上等兵,年僅12 歲,但是已經入伍一年。美軍聯絡官聲稱李曾經站立起身連續向日軍投擲了兩整箱手榴彈,為自己創造了斃傷日軍的紀錄。此刻,他正向兩名美軍聯絡官誇獎他的湯姆式衝鋒槍。

  左:俄克拉何馬州的步兵聯絡官萊繆窯約翰遜(Lemuel S.Johnson)上尉,右:華盛頓州的醫務聯絡官上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13: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