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分與合:圖說蘇格蘭千年史話 (組圖)

[複製鏈接]

4406

主題

4492

帖子

6230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2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14年9月18日是蘇格蘭獨立公投的日期,2014也是蘇格蘭班諾克本戰役贏得獨立的七百周年紀念。在1707年與英格蘭聯合前,蘇格蘭作為獨立的主權王國存在了800年。

  

  英格蘭與蘇格蘭的歷史糾葛始於威廉一世(征服者)時代。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率軍隊征服英格蘭,擊敗了英格蘭原有的勢力。原勢力的繼承人之一逃亡到蘇格蘭,並將妹妹嫁給了國王馬爾康姆三世,這一行為激怒了征服者威廉。圖為貝葉掛毯上的征服者威廉一世。

  

  征服者威廉的軍隊在1072年入侵蘇格蘭,勢如破竹。馬爾康姆被迫投降,宣布蘇格蘭王國的臣服,並送兒子鄧肯到英格蘭為人質。此後幾個世紀,蘇格蘭王位爭分不斷,英格蘭王國則往往根據自己利益,藉機公開或暗中影響繼承問題。圖為馬爾康姆和他的妻子瑪格麗特。

  

  13世紀後期,英王的愛德華一世(長腿)在完成對威爾士的征服后,通過不同手段削減蘇格蘭王權,並直接或間接地控制蘇格蘭。圖為金雀花王朝的愛德華一世。

  

  1295年,蘇格蘭國王與法國簽訂了盟約。愛德華一世於次年起兵進攻蘇格蘭,推翻了當時的國王,並將蘇格蘭國王加冕時必須的命運之石奪走。圖為安置在西敏寺英格蘭王座中的命運之石。

  

  此後,蘇格蘭著名民族英雄威廉·華萊士聚集民眾,在斯特靈橋擊敗了英格蘭大軍。圖為斯特靈橋戰役雙方激戰的景象。

  

  1298年,愛德華一世親征,在福爾柯克戰役大敗華萊士。1305年,華萊士因被部下出賣而被逮捕,並被交到愛德華一世手上,以叛國罪之名處以極刑。此後,蘇格蘭幾乎成為英格蘭王國領土的一部分。圖為威廉·華萊士在威斯敏斯特接受審判。

  

  1307年,愛德華一世去世。蘇格蘭貴族和原王位繼承人之一的羅伯特·布魯斯成為獨立運動的領導者,並被地方勢力認可為蘇格蘭的新國王。圖中戴王冠者為羅伯特·布魯斯,其餘的人物都是蘇格蘭貴族。

  

  1314年,布魯斯在班諾克本大敗英格蘭軍隊,取得實際上的獨立,此戰距離今年整700周年。1320年,蘇格蘭的地位獲得羅馬教皇的認可。圖為布魯斯在班諾克本戰役前對軍隊進行訓話。

  

  班諾克本戰役中,布魯斯指揮不到9000人的蘇格蘭軍,大敗兩萬英軍。戰爭中,蘇格蘭長矛方陣發揮了巨大威力。據史料記載,英軍在戰役中共傷亡重騎兵、長弓兵和步兵約9000餘人,其中重騎兵700人,是英格蘭700多年歷史上傷亡人數最慘重的一次,而蘇格蘭軍的傷亡很小。

  

  1328年,愛德華一世之孫愛德華三世在愛丁堡荷里路德修道院簽訂愛丁堡-北安普頓協議,承認蘇格蘭是獨立國家,並許諾妹妹與羅伯特·布魯斯的四歲的幼子大衛聯姻。圖為現在荷里路德修道院遺址。

  

  一年後,布魯斯去世,其子大衛二世繼位,年僅5歲。英格蘭又以繼承權糾紛為由,於1332年再次進攻蘇格蘭。1334年,10歲的蘇格蘭國王大衛二世到法國避難。蘇格蘭又一次處在被徹底征服的邊緣。圖為大衛二世。

  

  英法百年戰爭爆發后,英王愛德華三世不得不從蘇格蘭抽調主力軍隊。1341年,17歲的大衛二世返回蘇格蘭領導獨立戰爭。1346年,大衛二世率軍入侵英格蘭北部以聲援法國,但卻在內維爾十字之戰中遭遇慘敗,大衛二世被俘。圖為內維爾十字戰役,穿黃底紅獅戎裝者為大衛二世。

  

  但是此後英格蘭也無力再大舉入侵蘇格蘭,1357年,雙方簽訂和約,大衛二世被釋放回到蘇格蘭。圖為英王愛德華三世。

  

  到了16世紀初,蘇格蘭斯圖亞特王朝的詹姆斯四世迎娶了英格蘭都鐸王朝的亨利七世之女瑪格麗特,此後斯圖亞特王朝的後裔也同時有都鐸王朝的血統,這為其曾孫詹姆斯六世獲得英格蘭王位打下了基礎。圖為詹姆斯四世與瑪格麗特·都鐸。

  

  1513年,英格蘭和法國開戰,詹姆斯四世希望能乘亨利七世征戰法國的機會打敗英格蘭,結果在弗洛登戰役被英軍擊敗,詹姆斯本人也陣亡。圖為弗洛登戰役。

  

  1561年,蘇格蘭的瑪麗一世從法國回到蘇格蘭開始履行女王的權責。由於瑪麗一世是虔誠的天主教徒,而此時的英格蘭已經經歷了新教改革,成為一個新教國家,但英格蘭國內仍有大量天主教支持者,所以瑪麗被英格蘭女王的伊麗莎白一世視她為重大威脅。

  

  瑪麗一世由於其祖母的關係,也是伊麗莎白一世的表侄女,有繼承都鐸王朝王位的資格。不久后,瑪麗一世在的內亂中被蘇格蘭貴族推翻,幾次試圖復辟無果后,她不得以逃亡到英格蘭。伊麗莎白一世因懼怕瑪麗一世在天主教徒中的號召力和她對自己王位的繼承資格,將其拘禁了18年多。

  

  1586年,瑪麗捲入以刺殺伊麗莎白及在英格蘭復興天主教為目標的巴賓頓陰謀后,英格蘭國內處決她的聲浪高漲,伊麗莎白最終簽署了瑪麗的處決令。瑪麗於1587年2月8日在北安普敦被處極刑,享年45歲。行刑當天,瑪麗以天主教殉教者的姿態從容赴死。圖為臨刑的瑪麗一世。

  

  1603年,伊麗莎白一世逝世,由於她終生未婚,所以指定繼承人是瑪麗一世的兒子、蘇格蘭在位國王詹姆斯六世。英格蘭與蘇格蘭從此形成共主聯邦,雖然仍然是兩個獨立國家,但是元首和最高權力的掌控卻是同一個人。圖為詹姆斯六世(英格蘭稱詹姆斯一世)。

  

  詹姆士的繼任者查理一世在徵稅和是否限制王權等問題上,與議會對抗不斷升級,並於1642年挑起內戰,但最終被議會軍隊所擊敗,1649年,查理一世被判處死刑,並被當眾斬決。在此過程中,蘇格蘭各派勢力支持國王,並積極參與其中。圖為查理一世在懷特霍爾宮外被斬首。

  

  1658年9月革命領導者克倫威爾去世后,英格蘭國內政局動蕩,駐紮在蘇格蘭的王黨勢力率軍回到倫敦。1660年,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返回倫敦登位,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圖為查理二世加冕時的情形。

  

  1688年,英格蘭議會發動光榮革命,廢黜查理二世之子詹姆斯二世,迎接其女兒瑪麗和女婿荷蘭執政威廉到英國來,尊為英國女王及國王,即瑪麗二世和威廉三世,並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圖為威廉三世在博因河戰役中擊敗詹姆斯二世支持者。

  

  光榮革命后,蘇格蘭詹姆士二世黨人遭到鎮壓,之後又遭遇連年災荒。當時有人提出在巴拿馬地峽建立殖民地,以便於和亞洲通商的「達連計劃」,該計劃的實施花費了蘇格蘭國內約三分之一的流動資金,但卻由於規劃不周等原因而遭到失敗,資金全部付諸流水。圖為「達連計劃」規劃地圖。

  

  為了避免出現一個親法、天主教的蘇格蘭,英格蘭通過恩威並用的方式迫使蘇格蘭參加合併談判,雙方最終達成《1707年聯合法案》,兩國議會正式合併,兩國去除獨立稱號,改稱大不列顛聯合王國。英格蘭王國並且支付蘇格蘭一筆金額,以補償「達連計劃」的損失。圖為《法案》原件。

  

  至此,英格蘭與蘇格蘭合為一個國家,但原有的制度習俗依然維持、法律仍舊分開、貨幣各自發行、蘇格蘭教會與英格蘭教會也同時保留。此後,英國藉助工業革命,逐漸成為世界霸主,建立遍布全世界的殖民帝國。圖為兩國合併后的旗幟演變。

  

  蘇格蘭與英格蘭合併后,逐漸擺脫以往貧苦的困境,並湧現出一大批各界的傑出人物,對歐洲甚至世界近代史發展有過相當重要的影響,如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左)、哲學家大衛·休謨(右)、青霉素發明者弗萊明、蒸汽機發明者瓦特等。

  

  由於蘇格蘭自治一直呼聲很高,1885年,蘇格蘭事務辦公室成立,負責蘇格蘭的衛生、教育、法制、農業、漁業等方面,並在政府中任命一位內閣部長專管蘇格蘭事務,稱為「蘇格蘭部長」。圖為位於倫敦白廳的蘇格蘭事務辦公室總部多佛宮。

  

  1934年蘇格蘭民族黨(SNP)成立,這個左翼政黨的目的之一就是致力於蘇格蘭完全獨立的運動。1967年SNP贏得議會裡的一個席位,他們的影響力開始上升。1974年,SNP取得議會中十一個席位,影響力繼續上升。圖為1974年11名新當選的SNP議員。

  

  蘇格蘭人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在戰場上迴響的蘇格蘭風笛成為了英軍的象徵。圖為諾曼底登陸戰役中的英軍風笛手。

  

  二戰後,蘇格蘭的經濟受到了重大衝擊,其原本賴以生存的紡織、製造等行業不得不從英國逐漸轉移到世界其它地區。蘇格蘭獨立的呼聲開始出現,並在1979年就是否成立自治議會舉行公投,但SNP未獲得足夠支持。圖為1979年公投中的SNP領導人比利·沃爾夫(右二)。

  

  20世紀70年代,北海油田的發現和開發促使了蘇格蘭經濟的逐漸復甦,油田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不僅讓沿海城市阿伯丁成為「歐洲的石油首都」,而且讓全英國收益,因此蘇格蘭在政治上腰板更硬。圖為北海油田鑽井平台。

  

  1989年蘇格蘭憲法大會成立,大會為蘇格蘭的「權力下放」規劃一個藍圖,包括直接選舉蘇格蘭議會並給予它更多的立法功能。1995年,憲法大會的報告出台,以此報告為基礎,一份「蘇格蘭權力下放」的建議書被遞交給英國政府。圖為1995年建議書籤字瞬間。

  

  1997年,工黨取得英國大選的勝利,同意就這一建議書在蘇格蘭再次公投,這次公投的贊成票超過70%。1998年,通過《蘇格蘭法案》。1999年7月1日,蘇格蘭議會和蘇格蘭政府正式成立。圖為愛丁堡新議會大廈外景。

  

  蘇格蘭議會有許多權力,但它不是主權機構。它對蘇格蘭的地方政務、司法、教育、衛生和經濟等方面有一定的立法權和行政權,但軍事、國防、稅收上仍是中央政府說了算,而且,中央政府對蘇格蘭議會有否決權,也可以解散蘇格蘭議會。圖為蘇格蘭議會大廈內景。

  

  2007年大選中,SNP以微弱多數成為蘇格蘭議會中的第一大政黨。2011年蘇格蘭議會選舉中,SNP取得多數,黨魁薩蒙德成功組建多數派政府,與英國首相卡梅倫關於蘇格蘭獨立公投的談判也正式開始。圖為2007年薩蒙德在發表講話。

  

  2013年3月21日,《公投法案》正式通過,確定了公投的日期、內容、合法參與者等具體事項,公投日期被定在2014年9月18日。對薩蒙德來說,2014也是激發蘇格蘭民族愛國情緒的好年份,因為那是班諾克本戰役七百周年紀念。圖為薩蒙德與英國首相卡梅倫舉行談判。

  

  2013年3月21日,《公投法案》正式通過,確定了公投的日期、內容、合法參與者等具體事項,公投日期被定在2014年9月18日。對薩蒙德來說,2014也是激發蘇格蘭民族愛國情緒的好年份,因為那是班諾克本戰役七百周年紀念。圖為薩蒙德與英國首相卡梅倫舉行談判。

  

  2014年9月18日是蘇格蘭獨立公投的日期,2014也是蘇格蘭班諾克本戰役贏得獨立的七百周年紀念。在1707年與英格蘭聯合前,蘇格蘭作為獨立的主權王國存在了800年。

  

  英國當地時間9月19日清晨,持續了一整夜的緊張計票工作結束,蘇格蘭獨立公投最終以44.7%贊成獨立、55.3%反對的結果告終。曾經一度徘徊在獨立邊緣的蘇格蘭,在這歷史性的一刻,還是選擇了繼續留在大不列顛的懷抱。圖為沮喪的獨立派。

  

  而反獨立派卻是喜笑顏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1: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