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全世界最著名的兩大性感女神是誰?【組圖】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從夢露到麥當娜,二十世紀最著名的兩大性感偶像

  
   想談談麥當娜。卻不由得想到夢露。

  夢露與麥當娜,二十世紀先後出現的兩位性感女皇。在風格上她們近似於孿生姐妹,只不過這對姐妹的年齡相差幾十歲。麥當娜是在夢露消失了很久之後才縱身跳上那空缺的舞台,卻一樣吸引了全世界男人的注目。給人的感覺是:夢露死了,麥當娜卻要接替她活下去,並且活得更精彩。不知她是否意識到自己無形中已成為夢露在新時代的替身?也許,她就是這麼努力的。

  瑪麗蓮。夢露有句驚世駭俗的名言:「我寧可作為性感明星揚名世界,也不願一生默默無聞。」相信這也會是麥當娜的信條。頂多句型上會略有轉換:「我不願一生默默無聞,所以必須作為性感明星揚名世界。」

  麥當娜不僅如願以償地成為夢露第二,還成為了她自己。

  即使同樣是舉世公認的肉彈,夢露帶來的僅僅是視覺上的爆炸,麥當娜還額外造成了聽覺上的爆炸。一個男人,不僅要變成瞎子,而且必須變成聾子,才可能完全抵抗麥當娜的誘惑。麥當娜,有點像萊茵河上裸體唱歌的水妖羅累萊了。聽了她挑逗的歌聲,水手們會翻船的。這不是一般的肉彈了,簡直是一枚會唱歌的魚雷。

  1955 年,百老匯豎起了一幅高52英尺的宣傳畫,是夢露用手按住被風掀到腰部以上的裙子的照片(微微露出了白色的短襯褲)。這被史家稱為「美國女性性解放的一幅活廣告」:「成千上萬的女人們知道,她們追求性慾和享樂的時代來臨了。這是夢露的人生巔峰……美國人從來沒有如此狂熱地去愛一個女戲子。也許夢露面臨的正是一個性解放的時代,而她無疑就成了這個運動的領頭。」

  

  夢露

  麥當娜也出過裸體的寫真集,引得世界一片嘩然。她在各種形式的表演會上,載歌載舞,做著要麼極其誇張、要麼又富於性暗示的挑逗動作。近年來中國有些所謂的美女作家,開始提倡「用身體寫作」。其實人家麥當娜,早就致力於「用身體演唱」了,而不僅僅用嗓子,抑或用靈魂。所以聽麥當娜的歌,最好選擇影碟(實況轉錄),單聽唱片會大打折扣。聽大多數歌手的曲目,可以閉上眼睛作陶醉狀;而聽麥當娜,則必須睜著雙眼的,甚至恨不得多長出幾隻眼睛來。這是一種睜著眼睛的陶醉。或者說得更準確點:這不是簡單的陶醉,而是真實的亢奮。

  從夢露到麥當娜,婦女解放的運動似乎進行得更徹底了。夢露是無知地也擺脫了束縛,麥當娜卻絕對是自省的。麥當娜是幸運的,她不僅擁有夢露的美貌,而且還有一副得天獨厚的好嗓子。她略帶沙啞的嗓音某些時候甚至比裸體還要性感。所以她以音樂來教唆,墮落——愈墮落愈快樂。她旗幟鮮明地要做墮落天使:寧願放棄天堂,也要試探一番地獄的深淺。這至少可以證明,沒有自己不敢做的事情。

  我的朋友南嫫,曾以「跳不完的脫衣舞」來形容婦女解放:「談到女權運動、女性解放,中國女人是從脫衣開始的,先是放了纏足,又長衣換短衣,厚衣換薄衣,一件一件地脫,脫到今天,和全世界穿得最少的婦女基本沒什麼兩樣,也就是說,中國女人也著比基尼在沙灘上大大方方地漫步。這些形式是至關重要的,女人的思想解放就是從解放身體開始……」中國的女人,如今已接受了夢露,這就很不容易了,還能再接受麥當娜嗎?我估計在她們眼中,麥當娜遠遠不如唱《泰坦尼克號》的席琳·迪翁親切。麥當娜更像是洪水猛獸。當然,能不把麥當娜當作外星人已算不錯了。

  
 

   麥當娜

  在別的國家其實也如此。麥當娜曾想像夢露那樣過一把電影癮,飾演阿根廷的一位著名的國母。據說遭到了阿根廷民眾的激烈反對:他們怎麼可以忍受一位蕩婦來再現他們心目中的聖女?那部影片我看了,覺得麥當娜還是挺有表演天賦的,至少她身上也有著很純潔的一面……沒準她一貫表現性開放的言論、姿態(包括那一台台宣揚性感的演唱),才是某一種意義上的表演呢。她必須以傳統道德的女叛徒自居,才可能獲得自己在這個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上的發言權。不管怎麼說,麥當娜超越了自已,也超越了同時代的所有婦女。

  其實當年夢露也不是如此嗎?女人常常只能以攻為守。否則就有可能退到海里去了。

  歌星里終於也出現了夢露一樣的人物。麥當娜和夢露,都把女人的脫衣舞跳到了公眾場所(而不僅僅局限於私人卧室),並且都跳到了極致。只不過聽覺中的脫衣舞,可能比視察中的脫衣舞還要難跳點:需要用音樂,甚至用自己名字作為符號,去調動別人的想象力。幸好男人們這方面的想象力越來越發達,所以麥當娜還是有市場的。她成了音樂領域標新立異的一個名牌。

  夢露曾經是好萊塢最肥的一棵搖錢樹,替好萊塢整整掙了三億美元,可惜36歲暴死之後,所剩的個人存款僅夠支付自己的喪葬費。在這點上麥當娜要比夢露聰明,她首先是自己的搖錢樹,她的命運肯定不會像夢露那麼慘。她成名之後即錦衣玉食、香車豪宅,最近又喜得貴子,好像又要嫁給一位比自己年輕得多的新郎……從夢露到麥當娜,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女人也大大地進步了。同樣是作為女性的急先鋒,麥當娜似乎比夢露還要諳熟「賣藝」的涵義。

  但是誰敢娶夢露或麥當娜為妻,這簡直是需要某種勇氣的。所以我很欽佩跟她們舉行過婚禮的那些男人們。

  夢露的第一任丈夫是體育明星喬·迪馬吉奧。夢露挺浪漫的,訂婚時她手持3束蘭花要喬承諾,假如她先他去世,他每個星期都要去其墓前獻一次花。可惜後來,她卻常因社交場合的某些「出格」行為(包括在紐約人頭攢動的萊剋星頓大道上拍那幅裙子飄起的宣傳畫)而挨揍,不得不靠化妝師把傷痕巧加遮掩才能出鏡,她開始把喬稱為「我的拳擊家」了。

  類似的經歷同樣在麥當娜身上重演過。據說麥當娜也曾被前夫打得鼻青臉腫。

  看來夢露和麥當娜所走的這一條「解放」道路,也非坦途。有時候也要頂著男人的拳頭。

  麥當娜的音樂能算是搖滾嗎?我覺得還是應該算的。所謂的搖滾,多多少少需要那麼點反叛傳統的精神。麥當娜的歌含鈣量不低。她是女人,可她的歌卻一點也不軟。

  「人們已經把麥當娜比成另外一個傳奇式性感偶像。可以說,麥當娜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瑪麗蓮·夢露,但又有所不同。麥當娜絕不會成為任何人的犧牲品。」看來夢露與麥當娜的相似之處,早已為眾所周知,而且她們的區別,也同樣未能躲過世人的眼睛。幾乎所有人都承認:麥當娜出道之時雖然有模仿夢露的嫌疑,但是後來她確實比夢露做得更極端,也更徹底。如果僅僅說她是夢露在新時代的替身,已遠遠不夠概括她對傳統道德的衝擊力。叛逆對於麥當娜更像是一種天賦,而不是演技。與之相比,昨日黃花的夢露要顯得溫馴得多。

  只是,不知道麥當娜心目中最終的偶像是誰呢?究竟是夢露,還是她自己?好在這也是有答案的。當讚賞者誇她是「當代最勇敢的性革命家,一個自我奮鬥的英雄」,而反對派罵她是「美國敗類、騷貨、魔女、妖精」之時,麥當娜對這一切褒貶都不屑一顧,她說:麥當娜就是麥當娜!或許,也只有她最了解自己,與任何人無關。

  客觀地說,夢露多多少少仍是男性社會的附麗之物,是不由自主地為迎合男人好色心理而造就的艷星,麥當娜則有著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權力,我行我素,無所顧忌,甚至不畏懼與道貌岸然的社會為敵。麥當娜誕生了,不僅所有的淑女都遇到了天敵,而且男人們也意識到了自己領主地位的動搖,有一種野馬式的女人,是無法駕馭的。你手中的權杖抑或鞭子,將統統失效。

  中國詩人海子曾有佳句:「我是你愛人,我是你仇人的女兒,我是義軍的女首領。」引用過來形容麥當娜,似乎也不為過。女權運動的揭竿而起,一直缺乏最有力度的偶像。麥當娜帶給世界的震撼,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女人的起義,還有誰比她更像是「義軍的女首領」呢?更難得的是,她絲毫不關心自己率領著多少部下,又有多少支持者,她甚至做好了這樣的準備:發動只有一個人的起義。她從來都是為自己而活著,也願意為自己而死去,卻拒絕成為別人的犧牲品。

  在歷史上,凡是被綁在火刑柱上的女人,要麼是蕩婦,要麼則是聖女(像貞德那樣的)。麥當娜同樣也面臨著道德的審判,面臨著唾罵、譴責乃至封殺。但是她的形象要複雜得多:一半像蕩婦,一半像烈女。她演唱時不僅有脫衣舞的風韻,甚至還公開表演手淫、性高潮之類驚世駭俗的動作,把素來開放的美國人都嚇了一跳,更別提在相對保守的其他地區了。這是一個女「靡非斯特」(歌德詩劇《浮士德》里的魔鬼),似乎隨時可能變賣人類的靈魂,難怪有人要把她的演唱視為洪水猛獸般的魔法呢。

  你若說麥當娜完全是罪惡的化身,她有時也能唱出天使般的歌聲。我最欣賞的就是她的代表作之一,那首《我像是個處女》:「我成功地越過了荒野,我究竟是成功了。誰知道我是多迷失,直到找到了你……像一個處女,初次被接觸一樣。像一個處女,當你的心緊貼我時,我要傾盡我的愛。我的恐懼失去了,我一直為你保存,因為只有愛是永恆!」或許,在新鮮的愛情中,每個女人都會重新變為處女,都會像處女那樣緊張、激動、百感交集,包括麥當娜。這其實是一種很神聖的儀式,很純潔的感覺。

  麥當娜,雖然經常將性視為遊戲,但她並未因之而貶低愛情在自己心目中的位置,依舊是個很女人的女人……有時候,她歌聲的魔力簡直會使人相信:她比處女還要純粹。

  即使我是個捍衛傳統的人,也會情不自禁地原諒她的,原諒這一切。

  麥當娜扮演阿根廷的國母庇隆夫人,從演技上來說應該算是成功的,這更令我覺得她亦有聖女的一面。雖然阿根廷民眾從感情上無法接受,但他們忽略了麥當娜嚴肅的態度,為什麼大家都以為麥當娜就應該是瘋狂的,而不允許她嚴肅?只能說,世人對麥當娜的理解,依舊是很狹隘的。聽一聽她為電影配唱的主題歌《阿根廷別為我哭泣》,你就不得不承認:也許還有另一個麥當娜。雖然有時候很難分辨:哪一個更為真實?不管怎麼說,我個人是不願意跟這樣的音樂失之交臂的。我也不願意跟置身於人們世俗成見之外的另一個麥當娜失之交臂。

  麥當娜還主演過槍戰片,《尋母蘇珊娜》。這部電影比較商業化,但她唱的主題歌同樣也風靡世界。麥當娜的演技,肯定比夢露稍遜一等,作為彌補,她畢竟還擁有夢露所不及的完美歌喉。所以,麥蘭娜總體上還是很自信的,哪怕她出現在夢露之後。

  她曾經驕傲地宣稱:「我應該是女人中的珍品,所有的人都應沖著我來!!」許多人都承認:跟夢露相比,「麥當娜一點也不苦命!」可能正是骨子裡的這份狂妄,使她避免了夢露的悲劇。她更自我,也就更強大:「我敢和每個人調情,我很清楚,我天生是一個美人胚子。」

  麥當娜是以「壞女孩」的形象出現的,彷彿在證明著:愈墮落愈快樂。有一部外國暢銷書名叫《好女孩上天堂,壞好孩走四方》。麥當娜可不管這些,她是從來不指望上天堂的——況且,所謂的天堂對於她並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同樣,她也不會擔心下地獄。

  做個「壞女孩」,其實也是需要勇氣的。麥當娜,以偏頗的方式搖身成為超級搖滾巨星,紅得發紫。其意義還在於:「壞女孩」,也一樣能成為公眾的偶像,這至少透露了時代的變化……

  麥當娜的「壞」不見得是真的壞,只不過代表了一種全新的觀念而已,這種觀念甚至非她個人倡導,她僅僅是代言人。可以說,是一種潮流造就了麥當娜,大勢所趨,而非她造就了這種潮流。

  她所唱的,基本上都屬於美國式的愛情,如那首《將愛來個考驗》:「美國的人們,你們相信愛嗎?你對愛有何意見,就像這樣子,別退而求其次。將愛來一個考驗,要他表白他如何感受,然後你知道這愛是否真實。你不需要鑽戒,或24K的金首飾,也不要飛快的跑車,因為它們不會恆久。你需要的是他的奉承,使你像個女皇……」至少在這首歌里,有點回歸古典的味道,當物質文明達到了極致,人類的感情又會變得重要起來。

  麥當娜,並不是個永遠的「物質女孩」。她也會老,也會返璞歸真,或者說,也會褪色。只是,她畢竟曾經是一代人的急先鋒。

  美國在二十世紀的上半葉和下半葉,分別推舉了兩大女性偶像,一個是夢露,一個是麥當娜。這跟女權運動的軌跡基本是合拍的。從夢露到麥當娜,性解放的潮流似乎愈演愈烈,但同樣也預兆著即將到來的尾聲。

  下一個偶像會是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3: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