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保健醫生披露毛澤東去世不為人知真相!(圖)

[複製鏈接]

4977

主題

5008

帖子

67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ishangxiu 發表於 2014-9-22 09: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毛主席病危,是在9月8日的晚上8點鐘左右。主席的心跳不好。我們是6小時值班制,輪到我們值班了,但是上一個班的同志們都下不了班。於是,兩班人馬一起進行搶救。

  

  今年80歲的徐德隆教授是上海市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的終身教授。徐教授曾先後兩次獲得中央保健局的嘉獎,時間分別是1976年12月和1987年1月,表彰其在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醫療和保健工作中做出了優異成績。

  在瑞金醫院印製的紀念徐德隆教授從醫52周年的紀念冊上,有句話特別引人注目:「首次為毛澤東主席所患的疾病做出了正確診斷。」有關一代偉人毛澤東的回憶錄,迄今中外已不計其數。然而,除卻對毛澤東晚年的白內障手術有過比較詳細的描繪,對於毛澤東身患的其他疾病,鮮有表述。這裡的「首次」,這裡的「正確診斷」,內涵非凡。

  毛澤東主席逝世已經24年多了,這是徐德隆教授第一次接受外界記者的採訪,陪同徐教授一起接受採訪的還有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生弟。

  主席患的不是帕金森氏症

  1975年春節后不久,毛主席住在杭州汪庄。徐教授奉命前往為他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

  記者:第一次見主席,就要為主席做檢查,你具體是怎麼進行的呢?

  徐:我心裡很清楚,主席是領袖,我是醫生,這就決定了我在醫療範疇內,該問的就問,該做的就做。而不該問的,堅決不問,不該做的,堅決不做。對於毛主席的,病有說成是帕金森氏症的。我知道,我是神經科醫生,讓我們來,就是要做出診斷,定治療方案。

  主席躺著。我仔細地做檢查。我伸出手來,脫去主席的襪子,拿棉花棒划他的腳底,主席有很明顯的蹠反射陽性。隨後,我又檢查了主席的舌頭。舌頭有萎縮,有纖維顫動。

  記者:你當時沒向主席說嗎?

  徐:沒有,我們得先向黨中央彙報。在中央政治局做出決定之前,任何個人都不能隨便亂說。

  在杭州西子湖畔的汪庄,徐德隆教授為毛澤東主席作了體檢之後,隨即飛往北京。

  記者:徐教授,你向政治局彙報毛主席在神經性疾病方面患的是什麼病?

  徐:這個病的名稱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

  陳生弟(以下簡稱陳):這樣的病大多發生在50歲的中老年人身上。發病初期,一隻手的肌肉開始出現跳動,並且發生萎縮。肌肉的力量逐漸減退,這樣的現象,逐漸地向手臂上部及同側下肢發展。很明顯地自我感覺肌肉無力。隨後,再相應地發展到軀體對側。這樣的肌肉跳動、萎縮、無力,會發展到吞咽困難,說話語音障礙,也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講話不清楚」。在有關毛澤東主席的回憶錄里,這一點已經說得很多了。再往後,人體的呼吸肌肉萎縮,呼吸發生困難。現在治療這樣的病,要切開氣管,以器械幫助呼吸。

  徐:1981年我還看到過外國文章,說毛主席患的是帕金森氏症。其實那是對錶面情況的一些猜測。

  徐:在神經性疾病這個領域裡,這種病歷來有「偉人病」之稱。生這種病的人,有不少人富有成就。

  對於這個病,直到今天,確切原因還有不清楚的地方,還缺乏有效的治療。

  我根據主席的身體檢查的結果,說出自己的判斷。醫療小組的專家們同意我的判斷。

  主席病危,兩班人馬一起搶救

  記者和徐教授的談話,談到了1976年的9月9日。

  記者:主席病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徐:毛主席病危,是在9月8日的晚上8點鐘左右。主席的心跳不好。我們是6小時值班制,輪到我們值班了,但是上一個班的同志們都下不了班。於是,兩班人馬一起進行搶救。觀察主席心臟情況,有一台心電圖儀,一直是放在外面一間房裡,這時候有3位醫生輪流觀察。政治局委員大都來了。

  我的任務,是給主席測量血壓。從開始量血壓,一直到主席逝世,有四五個小時。我隔一段時間,就給主席測一次。那時候,主席已經昏迷了。主席血壓一會兒高,一會兒低,主席病危。

  記者:你在測量主席的血壓,就那樣,慢慢地……沒了?

  徐:是的。在9日零時10分,主席逝世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2: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