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公務員到底憑什麼先漲工資?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9-21 14: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一輪公務員漲工資已如弦上之箭。我國現行的公務員工資制度,公務員工資由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組成。基本工資標準全國統一。公務員職務高,相應級別就高,基本工資也高。從國務院總理到鄉鎮一級政府的科員、辦事員,共分27個級別。基本工資最高與最低的比例是12:1。按照國務院安排部署,從去年開始,人社部等方面就加快籌劃新一輪公務員薪酬改革。目前,基本的目標方向已經確定,概括起來,就是4句話,24個字——調整工資結構,擴展晉陞空間,建立比較機制,實施配套改革。具體說來,就是在大幅降低津貼補貼在工資佔比的同時,也使得公務員的津貼補貼由暗轉明。同時,新的公務員津貼補貼方案出台之後,,對於中西部、尤其是一些邊遠地區的公務員,國家將會提高津貼補貼標準,相應地,中西部地區公務員的整體工資收入水平也會隨之提高。

  說到「公務員漲工資」,許多人是反對的。理由有許多,比如,整個社會的平均工資上漲幅度有限,公務員憑什麼先漲工資?再比如,公務員漲工資,就是要把更多的納稅人的錢發給公務員,這顯然會加重公共財政的負擔,也可能會加重納稅人的負擔?在民生投入相對薄弱的當下,這是不是一種價值的顛倒?也有人認為,公務員的工資,其實並不是很低,我國有許多底層次的行業,仍然羨慕公務員的工資……。事實上,公務員漲不漲工資,絕非是關乎公眾能否獲得公平正義的最關鍵因素。只要工資漲得合理、漲得透明,同時又能把當下所有的公共權力納入有效的制約體制之中,那麼,這樣的漲工資就並不可怕。相反,還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必須營造一個良好從政環境,也就是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好的環境和好的制度互相促進,科學有效的制度本身就是最穩定、最直接的環境。」無疑,工資也是改善政治生態環境的重要因素。

  然而,必須指出的是:公務員一旦入行,就必須以自己工資為唯一收入。如果他在獲取了由公共財政開支的較一般大眾收入更高也更穩定的工資之後,還利用手中掌握的公共資源從其它渠道獲取灰色收入,那就是不折不扣的犯罪了。所以,在給公務員漲工資的同時,必須杜絕公務員在工資之外的其它任何收入。

  「公務員」一詞,是從日文「公務員(こうむいん)」翻譯過來的。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稱「文官」,戰後改稱為「公務員」;法國直稱為「公務員」;聯邦德國稱為「聯邦公務員」或「聯邦官員」。當今世界,許多發達國家以及一些發展中國家都紛紛仿效英美等國,建立起自己的公務員制度,把政府中從事公務活動的人員稱為「公務員」。資產階級革命后相當長的時間裡(直至19世紀末),政府的管理職能十分有限,主要是維護社會秩序,充當「守夜人」的角色。公職人員的任用仍以任命為主。具體分為以下三種方式:1、在君主制國家,官職由國王恩賜、貴族委任或世襲;2、在共和制國家,則由總統等行政長官委任。3、現代資產階級政黨制度建立后,政黨政治操縱著國家權力的分配,政府公職人員也隨著執政黨的更替而不斷變動。恩賜官職與政黨分贓導致了大量貪污腐敗。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公職人員的管理並沒有形成科學的規範與相應的制度。西方國家的公務員制度沿於英國的文官制度;而普遍認為世界上最早以考試方式取錄公職人員的是中國。隋唐年間的中國即設吏、兵兩部選拔文官及武官,及后又有科舉制度。公務員制度的創立:19世紀的后30年裡,在兩次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的推動下,工業生產迅速發展,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議會至上」的時代結束了,隨之而來的是「行政專橫」。國家行政管理職能迅速增強,迫切需要改革公職任用制度,提高行政效率。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主要的幾個國家先後創立了公務員制度。而現代社會對公務員的定義也很簡單,那就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製、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換言之,公務員的所有收入來自公共財政,而其唯一服務對象也只能是國家。以此標準來看我們今天的公務員,就會發現有很大漏洞。

  先看收入。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中國勞動學會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指出:「我國公務員基本工資的比重約在23%至30%之間,而各類津補貼要佔到60%至70%,這是任何國家都沒有過的現象。」中國社科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也指出,從公務員制度比較健全的國家情況看,基本工資與津補貼的比例大致為7:3或8:2。工資比例失衡既不利於勤政,也不利於廉政。1993年公務員薪資制度改革時,為使收入分配適應各個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國家提出建立「地區津貼制度」,各地可根據本地經濟發展水平、財力狀況制定自身的 「津補貼」。之後,國家並未出台統一政策。在此背景下,地方發放公務員津貼補貼的名目逐漸失序。《人民論壇》報道,有關調研機構對11個省、直轄市約2萬多名公務員進行的薪酬福利調查發現,一些單位的福利性補貼多達十幾、二十幾項。這恐怕還是少算了。復旦大學博士孫琳曾專門研究過中國的公務員薪酬問題,據其不完全統計,各地擅自發放的津貼補貼名目達到300多項。中央國家機關某單位僅通訊費一類補貼,就設置了「住宅公務電話包干費」、「無線通訊工具補貼」、「通訊補貼」、「特殊通訊費」4個補貼項目。除了津貼補貼,各地區還有名目繁多的獎金,這是公務員收入中很重要的一塊。比如,在縣上,縣委、政府兩辦每年獎金計4000元,縣屬烤煙、重大項目、招商引資等三到四項考核,交3000元風險金,年終每項按三倍比例返還,計3.6萬元,市委、市政府年終兌現經濟發展考核獎勵,共計獎金400萬到500萬元,縣委書記、縣長規定可提6%,計24萬元,合每人12萬元。基本上一個縣委、政府主要領導和一些管事的常委,每年年終各局各單位孝敬的錢也不低於5~8萬。比如一個縣委書記,2008年以前為2800多一點,工資改革後為5400多一點,交各保險后約5000元/月,一年計6萬。年終25個大局,每局最低孝敬5000元,計12萬元,綜上所述,一個縣委書記或縣長,在不貪不佔的情況下,每年總收入可達30萬以上。顯然,他的主要收入不是來自工資,而是另有渠道。

  而在服務對象上,既然這些公務員的大部分收入都來自工資以外的其他渠道,自然「受人錢財替人消災」,只會用自己手中的公權來為這些金主服務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完成的 「灰色收入與國民收入分配」研究報告指出:2008年全國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額為23.2萬億元,比國家統計局「資金流量表」中的住戶可支配收入計算高出5.4萬億元。而這5.4萬億元可以說就是公務員從其它途徑得到的灰色收入——既然是灰色收入,當然就是因為一部分人的一部分收入不透明、不公開、來源不清楚。有大量的灰色收入,說明現行政府管理體制存在許多弊端和漏洞,導致圍繞權力產生了大量腐敗現象和尋租行為。在公共資金、資源和土地的管理制度上也存在大量問題,導致公共資源的漏失和不合理配置。在自然資源收益和壟斷性收入的分配製度上也存在很多問題,導致壟斷性行業與競爭性行業之間以及壟斷性行業內部不同人群之間收入差距懸殊。

  所以,給公務員漲工資只是手段,而目的應該是真正實現公務員姓「公」,即他們完全由國家養起來,也因此只效忠國家,不會被某個集團所左右,不怕被某個上級或「領導」炒魷魚,從而確保「公正、公平、公開」的獨立性;甚至有終身職務如「終身法官」,任何領導或CEO對於他們也只是「流水的皇帝」,因此「獨立」就是總統也干涉不了他們的公務。要做到這一點,除了必要的高薪使他們不必為一些利益集團的收買而公權私用外,就是要斬斷他們與工資之外的其他財務往來。

  比如各單位的「小金庫」,所謂「小金庫」就是「私房錢」,也叫「賬外賬」,是指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及其他有關規定,侵佔、截留單位應列入而未列入單位賬簿的私存私放的各項資金(含有價證券)及其形成的資產。主要包括截留各種收費、攤派及罰沒收入;房屋租賃、資產處置和出租收入;提供勞務和經營收入;虛列會議費、勞務費、培訓費和諮詢費等支出套取的資金;以假髮票等非法票據騙取資金;上下級之間相互轉移資金等。要根治「小金庫」,必須加強財政法治,通過《預演演算法》等剛性制約,並輔之以強有力的審計監督和社會監督,才可能徹底根除「小金庫」。尤其是縣一級的財政收入,必須一個口子進,不能讓各級公務員染指其間,甚至可以考慮像中紀委反腐向各省市派駐巡視組一樣,中央也可以向各縣市州派駐金融三人組,全程監視該地區所有收入完全進入國庫,不允許任何截留,一旦發現就以貪污論處。為了保證金融組自身的廉潔,還應當對他們也進行必要的監督且三年一換,如此,就可保證該地公務員只吃國家的飯,只為國家服務;而不至於因為吃別人的飯,公權私用,為金主服務。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13: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