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葉檀:如何才能真正根除中國壟斷土壤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河北省政府對本地客運企業實行過路過橋費打對摺,實行不對公平競爭,被韓國大使館舉報,近日,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通報了河北遭「反壟斷調查」事件,並表示國家發改委已向河北省人民政府發出執法建議函,建議立即責令三部門改正錯誤。

  在中國,反壟斷最重要的是反行政壟斷。中國以往的經濟競爭模式,是政府參與市場競爭模式,市場背後有政府的沉重身影,地方政府成為本地企業的強有力支撐,而在國際市場上,各國政府成為本國企業的後盾。

  地方政府的壟斷行為表現在所有地方,有過路過橋費的優惠,有稅收優惠,有地價優惠,有本地計程車市場只准用本地生產的車輛,也有本地市場只准喝本地生產的啤酒。毫無疑問,這樣做的結果是把中國大市場分割成一個個小市場,各個市場插起一面旗幟另立山頭,最大限度地在本地限制競爭。在緊缺時代,這樣做有其優勢,但在產能過剩時代,這樣做保護落後,對經濟有百害而無一利。

  我國反壟斷執行水平較低,常常流於形式,成為選擇性執法。1980年,國務院發布的《關於開展和保護社會主義競爭的暫行規定》,首次提出反壟斷特別是反行政壟斷的任務。2008年頒布的《反壟斷法》,不但對「行政壟斷」情形(如「濫用行政權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競爭內容」、「採取專門針對外地商品的行政許可,限制外地商品進入本地市場」等)做出了規定,還明確了法律責任。但多年以來,很少有行政機關受到調查,更別說處分。以至於最嚴重的行政壟斷沒有受到追究,情形越演越烈。

  反行政壟斷非常困難,同級發改委、工商屬於地方政府行政權力管轄範圍之內,不可能認真追究上級的責任,甚至還要做為協調部門、使用一切辦法為本地經濟發展作貢獻。既然同級部門不追究,上級部門的調查也就成為無源之水,各種破壞市場秩序的紅頭文件越演越烈。

  表面上的中國大市場實則支離破碎,每個地方形成獨立的市場小王國,內部壁壘森嚴,形成諸侯經濟。不具備人力成本優勢的地方非要做製造業,不具備人才優勢的地方非要做金融,不具備資源優勢的地方非要做煉化,資源低效配置,不同地區之間的優勢資源不能互相交易,諸侯經濟是嚴重產能過剩的根本原因。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按照我國地方政府規劃,會有幾百個金融中心,會有數百個高新技術中心,掛一塊牌子搶佔高地獲得行政首長認可,才是根本原因。

  根據張曙光、程煉2010年的文章,據估計,2002年社會財富向壟斷部門的轉移高達2135億-2417億元,也就是說,由於相對價格扭曲,轉移到壟斷部門的社會財富占其營業盈餘總額的32.6%-36.9%。行政壟斷對中國市場的扭曲不可忽視。

  行政壟斷有一套理論與制度作為支撐,如總部稅收使得大型企業在各地子公司無法順利推進,各地需要的是總部不是分支,行政壟斷罰款對於政府而言,不過是左口袋的錢倒到右口袋的遊戲,意義不大,使得反壟斷中最重要的經濟手段流於形式。最重要的是,我國經濟發展由政府主導,地方政府之間的GDP競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撐,要從根本上破除行政壟斷,必須使地方政府主導經濟向市場主導經濟過度。

  媒體披露一位帶隊在突擊檢查一線的反壟斷官員的話,常常要聽著貝多芬《命運交響曲》激昂的旋律才有勇氣敲開調查對象的大門。我國反行政壟斷之所以困難,因為反行政壟斷,反的是現行的經濟發展體制與財富生成體制,而反國內外大企業壟斷,則是與最大的資本作對,有時候會產生意料之外的後果,如投資量與就業率的大幅下降。

  此次反壟斷,絕不能以抓典型、保內企的狹隘目的為出發點,重建市場秩序,才是中國市場經濟再啟航的契機。在反壟斷的同時,其他改革措施正在同步推進,企業註冊門檻降低,總部稅收制已經基本廢除。

  為了表示此次反壟斷並不僅僅針對同外企業,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8月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共查處企業及行業協會組織335家,其中外資企業33家,約佔其查處企業總數的10%;內資企業及相關行業協會302家,約佔90%。懲處的嚴厲程度如果也能匹配,更能說明公平性。

  無論如何,反壟斷需要的打破最難打破的行政壟斷,一旦行政壟斷消解,則中國壟斷土壤根除可以預料。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13: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