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梅子:為什麼搞「混改」?真有點糊塗了

[複製鏈接]

1417

主題

649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8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霜天紅葉 發表於 2014-9-20 22: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梅子:為什麼搞「混改」?真有點糊塗了


為什麼「混改」?據推測應該是沒錢了,效益低下,擴張乏力,抑或企業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不得不補入資金才站得住腳,或者企業面臨大好機遇卻力有不逮,不得不找幾個幫手一起發財。可事實真是這樣嗎?

  第一,國有企業不是沒錢,而是錢太多了。中國的貨幣發行量世界第一:美國貨幣供應量M2為8萬億美元,中國貨幣供應量M2為60萬億人民幣。8萬億美元按現在匯率計算大約是55萬億人民幣,這意味著中國的貨幣發行量已超過全球第一強國,穩居第一。我們知道,當貨幣增加,體現於實體經濟中一是財富縮水,一是資本增值,兩者如影隨形。當政策反覆使用這雙重絞索一路重商,對人民大肆盤剝,實際就是對資本讓利,而國有企業不但是商家,而且都是大巴依,所以它們發大了。按從1980年到2013年中國廣義貨幣發行規模的增長倍數,根據流通方程進行推算,得出中國的通脹倍數是七十倍。通脹增長七十倍,如果以通脹后基準為基點,就意味著資產增值七十倍。國有企業有大把資產,抵押變現再投資,良性循環,不停擴大再生產,這才是對我國大型國企的動態描述。他們尤其不缺錢,所以能一擲萬金,紙迷金醉,挾驕人的業績一路提薪,恨得老百姓牙根疼。由此可見,認為國家對國有企業搞混改就因缺錢不客觀,沒有的事。

  第二,國有企業不是效益低下,而是效益太好了。中國企業聯合會近期發布的「2014中國企業500強報告」顯示,內地17家銀行凈利潤總額佔到全部500強企業凈利潤總額51%,這也是500強企業中銀行業利潤總額首次超過其餘483家企業總和。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末,中國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業已攀高至71.9萬億元,與此同時,國際上通行的利差大約僅為1.4%-1.5%,中國台灣、香港地區則只有1%左右,但是內地利差高達3%以上,高出的2%利差折算成利潤貢獻,大致相當於近1.44萬億元,這也就是說,內地銀行看似光鮮的凈利潤總額,幾乎全部來自存款戶與貸款戶的無償補貼。你想:有如此低廉的資金成本,有如此穩固的資金後盾支撐國企,加之國企有數十年的市場經驗與業務渠道,有政府政策予以特殊保護,效益怎麼能差的了呢?事實正是這樣。據財政部公布數據:2013年度國有企業資產累計911038.6億元,同比增長12.9%;負債累計593166.5億元,同比增長14%。所有者權益合計317872.1億元,同比增長11.1%。其中中央企業資產累計483178億元,同比增長11.6%;負債累計317519.4億元,同比增長12.6%;所有者權益為165658.6億元,同比增長9.8%。地方國有企業資產累計427860.6億元,同比增長14.5%;負債累計275647.1億元,同比增長15.6%。這樣的成績是驕人的,遠遠超過非國有企業的盈利能力。由此可見,認為國家對國有企業搞混改乃因國企效益低下站不住腳,違背事實。

  第三,國有企業不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而是越活越滋潤,一家獨大,漸漸形成壟斷。國家的根基在經濟,原則上說沒有國企不穩定,沒有民企沒活力,但攸關國民經濟、國家安全、全民生計的重大產業不由國家控制的國企壟斷,難道讓官僚資本和買辦資本壟斷嗎?難道讓西方敵對勢力壟斷嗎?過去的十年,這方面教訓尤為深刻。我們28個主導產業,已有21個被西方控制。我們的GDP按購買力計算已超過日本,據說很快就要超過美國。文件上的數字可信否,且不管它,但是有一點別忘了:在我們的經濟結構中,有一根支柱特別粗,那就是房地產業。房地產的畸形繁榮,以致於土地帶動房價蹦極,停都停不下來,地方和銀行,都可能破產——這才是中國經濟的致命缺陷,而不是國企壟斷。在這種情況下搞混改,加之自貿區打通國內外金融危機傳導機制,接下來必然就是一次哀鴻遍野的金融吸血。從這個角度理解混改,就對國企混改更糊塗了。

  第四,當前不但沒什麼大好機遇,反而危機叢生,以至於國務院反覆要求「走出去」。 資源短缺、產能過剩、結構不良、創新力頓失構成包括國有企業在內的中國企業的四大危機,被企業危機所掩蓋的卻是金融呆賬死賬爛賬危機、房地產擠壓製造業危機、政府債務危機和遍地叢生的三角債危機。這四大危機均呈現斷崖式態勢,一旦爆發,就足以摧毀中國。此情下鼓勵企業走出去乃未雨綢繆,說明當局已感受到到宏觀經濟面欲振乏力之壓力,即便國企當下能全線飄紅也不過曇花一現,且被反壟斷、反傾銷一直籠罩,不得不開拓海外市場以對沖,降低風險。而這也就將決定了國有企業走出去成功案例不多,失敗卻有一大把,被譏諷為全球撒錢,動輒血本無歸,白著臉過去,黑著臉回來,甚至被戰亂搞得到處跑。我們還發現,表面看國有企業走出去大致分為資源尋求型、市場尋求型、效率尋求型和戰略資產尋求型這四種類型,深層看卻是市場飽和與機遇難尋,不得不面對海外求突破,而全球經濟同樣危機高懸,一場空前絕後的貿易戰就要開打。由此看,如果說國企混改乃是拉幾個幫手一同發財不實際,當下沒這樣的機遇。

  總之,從企業經營判斷,以上結論不成立。

  而當局為什麼搞混改,我還真就糊塗了。
笑對雲捲雲舒,淡看潮起潮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9: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