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農業部9月啟動大清查 轉基因經費反腐升級

[複製鏈接]

1417

主題

649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8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霜天紅葉 發表於 2014-9-18 19: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農業部9月啟動大清查 轉基因經費反腐升級


  經濟觀察報  降蘊彰


       導語:從9月11日開始到年底,農業部要對包括轉基因在內的科研項目管理開始新一輪的清查整頓,重點是監督農業科研項目資金是否做到單獨核算、專款專用,有無擴大經費使用範圍、預算外撥款、虛列支出、套取資金等違規、違紀、違法行為。


       農業系統的科研經費反腐,正在轉基因領域蔓延開來。

       經濟觀察報獲悉,從9月11日開始到年底,農業部要對包括轉基因在內的科研項目管理開始新一輪的清查整頓,分五組調查2011-2014年的農業科研項目經費使用管理情況,重點是監督農業科研項目資金是否做到單獨核算、專款專用,有無擴大經費使用範圍、預算外撥款、虛列支出、套取資金等違規、違紀、違法行為。

       從去年以來,相關部委已多次就國家轉基因項目經費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兩個月前被曝光的中國農大院士李寧[0.23%]涉嫌挪用巨額轉基因項目經費問題,就是其中之一。

       李寧採取的違法手段,是將國家轉基因專項經費,或者直接轉移至自己的公司,或者轉移到與別人合夥開辦的企業。一位熟悉情況的農業部專家告訴經濟觀察報,自2008年啟動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以來,國家財政最多的時候一年就有二三十億元的預算,但卻一直缺乏有效的監管,一些擁有院士級別的專家也在藉機牟利。

       此次曝光的李寧案,是在科技部、教育部、農業部等按照國務院相關文件規定展開檢查整頓時被發現的。目前,清查仍在繼續,李寧案並不是終結。經濟觀察報了解,具體到轉基因科研經費監管方面,預計像李寧一樣,在主持轉基因重大項目的同時,又兼公司老闆或者參股企業的情況,將會受到嚴格清查、嚴格整頓;而過去主持轉基因項目的院士的權力,也可能會被削弱。


       經費亂象

       在國內農作物育種領域,擁有院士級別的轉基因專家屈指可數,農作物育種領域有4個,水稻是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張啟發,玉米是中國農業大學國家玉米改良中心負責人戴景瑞,棉花是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吳孔明、中國農科院棉花所所長喻樹迅。

       在國務院啟動轉基因生物新品種重大專項之前,每年國家財政對整個農作物育種的投入只有2~3億元,對轉基因農作物的育種的投入就更為有限。從2009年開始,國家把育種方向重點轉向轉基因,其中對水稻、玉米兩大主糧的轉基因科研投入最大。李寧主攻的是動物轉基因育種,與近幾年對三大主糧轉基因育種的巨大投入相比,國家在動物轉基因育種上的投入還不算大。

       在李寧案發之後,媒體曾公開報道湖北、湖南等省轉基因水稻種子泛濫現象,水稻轉基因育種專家張啟發在接受採訪時也承認,他曾兼任武漢科尼植物基因有限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這家公司是各省違規轉基因水稻種子流至市場的源頭。

       水稻之外,在轉基因玉米種子監管方面,農業部也被認為存在很大漏洞。據上述農業部專家透露,早在2010年,農業部就在吉林、遼寧等地,發現有轉基因玉米種子違規銷售、種植現象,其中「中農大4號」、「中農大236」兩個轉基因玉米品種,是出自中國農業大學國家玉米改良中心旗下的北京中農大康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而戴景瑞也曾擔任該公司的董事長。

       在轉基因育種方面,張啟發、戴景瑞還有引人關注的政府機構頭銜。張啟發是國家農作物分子技術育種中心主任、國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武漢)主任;戴景瑞是國家轉基因玉米專項負責人。

       目前官方還未公布李寧案案情,但據一些農作物育種業內人士了解,李寧是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在從事轉基因研究的同時,又搞企業經營,是典型的「官研商」一體,在轉基因育種乃至整個科研領域,這樣的「官研商」模式並不是個案。

       上述農業部專家告訴經濟觀察報,去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完成一個相關科技項目的調研報告,列舉了很多發生在科技界的違法違規事實,指出科技項目和經費管理方面的亂象應引起高度重視,該調研報告已獲高層批示。

       隨後,科研經費投入的閘口驟然收緊。據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介紹,從2013年開始,國家對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經費投入已經縮減至4億元。


       院士削權

       包括轉基因在內的科研經費反腐,由於涉及到院士,也在業界引發了一番對科研領域院士制度的討論。

       事實上,對國內從事轉基因育種的專家來說,「院士」頭銜在申請國家轉基因項目方面,能量不可小覷。中國農科院專家佟屏亞撰文指出,李寧2007年在評院士過程中曾被提出論文造假事件,但此事後來不了了之,李寧保住了院士頭銜,但在中國轉基因大幹快上的形勢下,僅僅是一個轉基因研究室主任,主持國家「973」、「863」、自然科學基金等18項重大研究項目,有幾億元的經費經手掌控。

       「整個科技領域的大環境是,只要從專家上升至院士級別,就意味著掌握了絕對的學術話語權,在重大課題的申報和評審上佔有極大的優勢,而對單位而言,有院士就可以獲得更優的學術資源和學術利益。」科技部一名不願署名的官員告訴經濟觀察報,

       前述農業部專家分析表示,在整個科研領域,涉及到院士級別的科學家貪腐問題,對國家造成的經濟損失都很巨大,這與現階段的院士制度有關。

       中國著名玉米遺傳育種專家許啟鳳也表示,現在院士制度已經嚴重束縛科技創新與科技進步,單純靠嚴格清查、整頓科研項目經費管理問題,或者對違法違規院士進行嚴重處罰,都無法扭轉當前的院士腐敗問題,而是應該進行大刀闊斧的院士制度改革。

       2013年起,中央高層就開始部署院士制度改革。政策風向方面最明顯的標誌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優化學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這等於是為院士制度明確了改革的大方向。

       經濟觀察報近期還獲悉,目前,除了中科院、中國工程院還在制定相關院士制度改革細則,人社部方面也正在制定規範院士兼職和待遇方面的規定。另據前述農業部專家透露,相關院士退休制度也在緊張制定當中,其中,會涉及到敏感的院士退休年齡問題,預計在今明兩年內,相關院士改革的一系列制度都將陸續出台。

笑對雲捲雲舒,淡看潮起潮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2: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