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鄭渝川:別輕率指責年輕人未富先懶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人民日報海外版》9月11日刊發報道《中國不需要「未富先懶」》。報道稱,啃老的「家裡蹲」、不願創業及接班的「富二代」、不會務農又挑活的「農二代」、仗著家裡的房子不思進取的「拆二代」,沒有見過匱乏的時代,沒有改變生活現狀的急迫壓力,產生了思想和行為上的巨大惰性。報道援引專家說法稱,不能隨便將「懶漢」帽子扣在許多勞動者頭上,一方面是因為時代變了,年輕人的要求變了,另一方面,年輕人面臨成長動力和成長空間不足,因而需要下大力氣掃除權力濫用、裙帶關係等障礙,實現社會公平。

  應該說,《人民日報海外版》的這篇報道總體上還是比較客觀的。報道在曆數各類「二代」在思想和行為上有著巨大惰性的表現后,通過採訪多位社會研究學者和企業人士,給出了相當公允的分析結論。但這篇報道轉載到各家門戶網站后,標題被改為《國人未富先懶成隱憂:富二代不創業拆二代靠租房》,就凸顯了對年輕一代的批評,不免有挑動代際衝突的故意。

  當然,無論是這篇報道指稱的「未富先懶」,還是之前就時而被提及的「未富先老」、「未富先炫」、「未富先累」,這些其實在不同階層、不同年齡人群中都部分存在上述現象。歸結起來,很多人首先面臨發展、成長方向的困惑,並不清楚有沒有、有多大的成長或發展空間;其次,發掘不出足夠的成長動力,也找不到相應的社會支持;第三,在價值信仰上遭遇更大困惑,不知道為何而努力、努力的意義在於什麼。

  所謂發展、成長方向和空間的困惑,很重要的原因在於較快的城市化、信息化進程,傳統的行業秩序受到影響甚至是顛覆式影響,很多人不知道該幹什麼,或者說學什麼才能保證衣食無憂。包括那些被認為已經有較好事業起點、財產基礎的「富二代」和「拆二代」,也很難逃脫這樣的困惑。在過去,學一門手藝,開一家沿街店鋪,經營一家家傳的企業,基本上可以保證一個人一生的職業方向,而在當下,這恐怕不能讓人有所安心。

  上述困惑,也與社會流動性的減弱有關。這些年來,教育、職業培訓、戶籍、社會保障等多方面的政策導向正在趨向於推進社會平等,但在許多地方,因為不同身份所造就的待遇差別和准入門檻依然存在,甚至有逆向強化的態勢。這些對人們特別是年輕人中的「農二代」、城市中下階層平民子弟界定成長發展方向,預估成長發展空間造成了極壞的影響,並且通過各種個例,驗證了社會流動性減弱的事實,也成為瓦解成長動力的重要誘因。

  實際上,《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中所援引的企業人士的觀點,就很有代表性,「應該給這些農二代再培訓的福利,提高勞動技能,創造更多的更有意思的就業機會,給他們安排城市居民的社保,給他們城市永久居民的歸屬感。」這番話實際上是說,農二代將繼續成為為企業供給勞動力的農民工,將會獲得城市戶籍和社保,卻不會有其他的特別是向上流動的可能。

  人們成長動力不足的另一項基本原因是,在一個已經較為深入融入全球貿易、技術環境的時代,無論是智力投入,還是其他方面的努力,都很難換得過去幾十年間曾出現過的成功可能。這種心理當然不妨說是創新、進取精神不足,冒險意識不強的反映,然而也可以定義為一種理性選擇。政府也好,社會也好,可以鼓勵人們特別是年輕人中的「富二代」們更多進取,卻不必將拒絕響應的人都說成是「懶」。一個人的人生可以有很多個階段,在找不到方向和動力的時候,慢下來歇一歇,有所思考和沉澱,其實不是什麼壞事。美國記者彼得·海斯勒(何偉)在今年出版的《奇石:來自東西方的報道》一書中也曾提到,中國人跟美國人太過相似,「都想底線得分,都想來個本壘打」,思考太少,行動太急。

  「未富先懶」、「未富先老」、「未富先炫」、「未富先累」,都可以歸結為價值信仰遭遇困惑的反映。《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中提到的另一位專家言論「需要給全社會尤其是年輕人說清楚,中國雖然GDP世界第二,但離我們的發展目標還有很大距離,大家還要努力」,就屬於對價值信仰問題予以迴避的空洞呼籲。同樣是《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報道(2013年1月5日)稱,「不丹是世界上最落後的國家之一,卻被《商業周刊》評為亞洲最幸福的國家……97%的國民回答感到幸福……不丹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經濟增長、文化發展和環境保護組成的 「國民幸福總值」(GNH)指標。GNH理念認為,單憑物質財富,不能帶來幸福;經濟的增長和現代化……行走在不丹,除了滿目的青山綠水、藍天白雲,印象最深的就是男女老少的微笑。不管是田頭勞作的老農,還是學校上課的孩童,抑或走在路上的年輕男女,都是那麼溫文爾雅,滿臉堆笑。」

  如果按照《人民日報海外版》9月11日報道中的有關專家觀點,不丹的「國民幸福總值」恐怕要改名叫做「國民懶惰總值」。能夠這樣改名嗎?不能嗎,為什麼?很顯然,要調動起國人特別是年輕一輩的積極性和動力,不能單單依賴空洞的口號或虛幻的願景,必須要有一套令人信服的價值理念體系,讓人們明白為何而努力,努力的意義在於什麼,在幸福中積極進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9: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