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警惕"國運相賭"的軍國主義幽靈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不是大贏就是大輸!」這是日本戰爭狂人山本五十六的信條。他是第二名因賭技過高被摩納哥賭場謝絕入場的日本人。曾指揮偷襲珍珠港,終因坐機被擊落而亡。在人生的賭註上,他沒有大贏,只有大輸。二戰中的日本,在瘋狂的軍國主義軍政府統治下,以國運相賭,把日本人民綁架到軍事擴張的戰車上,侵略中國,血染東南亞,使亞洲和世界人民遭受戰爭橫禍,最終在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共同打擊下,走投無路,無條件投降。

  一個人和一個國家在命運上出現交集,都因一個「賭」字,而軍國主義則是聯姻。軍國主義本質上就是一種賭徒主義,綁著國運和人民命運的一輛戰車,只知 「一根筋」地向前進攻擴張,直至車毀人亡。然而,二戰的結束並沒有使軍國主義思想在日本徹底消失,近年來死灰復燃跡象尤為明顯,軍國主義賭性特徵時隱時現,不能不引起亞洲和全世界愛好和平人們的警惕和防範。

  軍國主義賭徒,菊與刀相結合的怪胎

  日本的軍國主義,是封建武士道精神與極端民族主義,及西方崇尚暴力軍事思想相結合的畸形產物。既有現實的政治動因,又有深厚的歷史淵源。

  神道傳統、武士道精神為軍國主義滋生提供了思想文化土壤。日本軍國主義對武力的崇拜源於武士道。日本作為一個狹小的島國,自古就有憑藉武力從大陸獲利的傳統。在封建時代,隨著武士階層逐漸得勢,武士道文化大行其道。有歌謠唱道,「花是櫻花,人是武士。」武士以刀為魂,對刀有特殊感情。在許多神社和家庭,顯眼處都掛有作為禮拜的刀。日本學者寫道「它那潔凈無暇的紋理,放射青色的光芒,在它那無與倫比的刀刃上懸掛著歷史和未來,它的彎度把最卓越的美和最強大的力結合在一起。」明治維新后,日本出於恢復皇室權力和統一國家的需要,把「祭政一致」的國家神教立為國教,大力宣揚國家主義和靖國思想,進行敬神愛國、崇祖忠皇教育,使得以武士道為魂、以國家神道為形的日本軍國主義得以成形。

  狹隘的種族主義為軍國主義泛濫提供了道義支持。歷史上所有的軍國主義國家都是種族主義盛行的地方。與希特勒宣揚雅利安人的種族優越論一樣,日本大和民族的種族優越感是其極端民族主義的基礎。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日本自認為,在國際等級秩序中日本處於最頂層,他們統治別人是出於好意,被佔領國只是被日本領導,佔領是為了更好地幫助他們。日本軍國主義階層有很大一部分是極右翼分子,他們宣揚種族優越論,散播種族仇恨言論,敵視外國人,成為發動軍國主義侵略暴行的骨幹。

  崇尚暴力成就了軍國主義的鐵拳。濫用暴力是一切法西斯軍國主義的本質。有人說,軍國主義是用刺刀探索世界,一旦遇到硬的東西就縮回來,遇到軟的東西則捅進去。明治維新時,日本既重「殖產興業」以富國,也重整軍精武以強軍,宣誓了「布國威於四方」、對外軍事擴張的「大陸政策」。在用西方制度建軍過程中,日本的軍事狂熱分子喜出望外捧拾起西方「無限使用暴力」的軍事理論教條。暴力的結果是痛苦,而痛苦是讓人反思和從善的動力。如果人在痛苦時還感到美和優雅,就沒有了是非標準,沒有了向善動力。而日本的暴力,卻與畸形的美感、道德交織在一起,將菊與刀不可思議地結合起來。剖腹謝罪時,還要講究姿勢的美。武士餓到極點時,還要拿牙籤剔牙表示剛剛吃飽。這種對暴力和痛苦的變態隱忍,成就了無數不怕死的軍國殉道者。

  二戰,軍國主義「賭國運」的高潮

  勝利的頂點也是衰落的起點。當日本軍國主義賭徒們押上最大一筆賭資時,也就註定了其十分慘烈徹底的失敗命運。

  戰爭的狂熱是從勝利開始的。自日本組建近代常備軍以來,軍隊規模不斷擴大,實力猛增,戰場捷報不斷。1874年武力侵犯台灣,1879年吞併琉球,1895年甲午對華戰爭獲勝,1905年對俄戰爭取勝,先後從清政府手中割取台灣、澎湖列島等島嶼,勒索了巨額賠款,從沙俄手中接管了中國東北部地區的一切政治經濟權益,1910年又吞併朝鮮。戰場上的巨大收益,大大驕縱了日本並百倍地固化了其軍事擴張的意志。

  戰爭中,野心最為膨脹的是那些戰場上親自操刀的軍國主義分子。日本的對外殖民和戰爭,使得原來受政治節制的軍事優先觀念,變為排斥政治的單純軍事主義觀念,滋生了一大批軍國主義分子。20世紀20年代,日本少壯派軍人對政治人物尤其是主張和平節制的政治人物的一系列刺殺活動,導致真正的政治家們被迫退出日本高層。在野心和冷血面前,政治的理智力量根本擋不住他們的侵略步伐。

  軍事冒險一旦上升到國家層面,就成了國運相搏的大戰略。而一個國家不知道什麼時候進行戰爭,什麼時候停止戰爭,其結果就只有一個:失敗!二戰是日本軍國主義賭徒們的顛峰,也是為他們所唱響的一曲喪歌,更是日本國力衰落於低谷的轉折點。日本無限的侵略戰爭,極大地揮霍著日本近百年來形成的家底。1937 年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軍費佔國民總產值14%;1942年日本對美宣戰,軍費已佔國民總產值34.6%;到1944年,日本軍費佔國民總產值的比例迅速沖至98.5%。在中、美、蘇的聯手打擊下,日本的全面失敗無可挽回。就像當年德意志帝國從崛起到衰落,只有40多年,於極盛之時在武力征伐之路上狂奔,最後一戰失敗而亡。威廉二世最後只記得「我們不是來送和平的,而是來送劍的」,卻忘記了什麼時候應該停止戰爭,最終發展成為狂熱的軍國主義者,也成為德意志帝國走向終結的末代皇帝。

  戰後,殘存的軍國賭徒在洗牌

  隨著裕仁天皇發表《終戰詔書》,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所規定的各項條件,無條件投降,軍國主義「賭國運」的賭局宣告徹底失敗。然而,戰後軍國主義幽靈未滅,殘餘軍國賭徒在洗牌。

  東京審判的不徹底,為軍國主義復活留下間隙。東京審判是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各國對日本戰爭罪犯進行的嚴肅的、公正的與正義的國際軍事審判。由中國、蘇聯、美國、英國、法國等11國提名的11名法官組成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日本東京開庭對日本戰犯進行的審判,是落實《波茨坦公告》的重大舉措。但東京審判具有不徹底性,表現在未能追究日本天皇的戰爭責任,沒有追究壟斷財閥的責任,對日軍用細菌化學武器殘害無辜群眾的罪責追究不徹底,對戰犯的審判的追究不徹底,對戰爭賠償的解決不徹底等。這使得一部分戰犯逃脫審判,另一方面,沒有完全達到教育日本人民,徹底改變錯誤的戰爭觀,樹立正確歷史觀的目的。

  美國出於自身利益有意庇護日本,使軍國主義勢力得以苟延殘喘。美國出於冷戰需要,為對抗和防範來自蘇聯的威脅,想通過操控日本作為其在遠東的軍事基地,沒有很好執行《波茨坦公告》有關徹底剷除軍國主義的規定,反而保留天皇體制,輕易釋放在押戰犯,以《舊金山條約》對日本單方面寬大片面講和,使得日本極端民族主義得以苟延殘喘,並逐漸滲透到日本國內政治和戰略思維中去,致使戰後日本政治上長期右傾化。加之客觀上,戰後的中國面臨3年內戰,接著是朝鮮戰爭,東西兩大陣營開始對抗,美國入侵越南,蘇聯入侵阿富汗等,亞洲一直不安寧,當時幾乎沒有能力和可能去追究日本的責任,使得日本暫時逃避了戰爭責任追究。

  日本右傾勢力則借東西方冷戰之勢重新洗牌,把籌碼壓在美國戰車上,築起西方反共營壘在亞洲的橋頭堡,一批極右勢力特別是軍國主義分子重新登上日本政治舞台,復古主義暗流涌動,淡化、否認甚至美化侵略歷史的極端民族主義思潮不斷蔓延滋長。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就是其中突出代表。岸信介曾是操縱中國東北偽滿政府的五大頭目之一,日本戰時統治經濟的負責人,被定為甲級戰犯關進監獄。但隨著「冷戰」爆發和美國佔領軍的政策轉換被釋放,並於1957年2月、 1960年6月兩次出任首相。岸信介多次發表反華言論,強行修改《日美安保條約》,並最早提出要修改日本「和平憲法」。他多次公然否定日本的侵略歷史,為日本軍國主義叫屈。還妄言,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對亞洲的民族獨立,或者說擺脫殖民政策起了作用。」多次為東條英機等戰犯鳴冤叫屈,稱他們是「民族英雄。」並留下遺言:修憲,今後也非搞不可。搞是搞,但在我眼珠還黑期間恐怕做不到了。但是,我認為絕不能撲滅這個火種!」

  靠武力爭取尊重,一場必敗的豪賭

  如同明治維新后,日本隨著國力增強,出現了大批崇武尚力的軍國主義分子一樣。二戰後,新的軍國主義思潮也是隨著日本經濟的巨大成功而展露頭角。尤其近年來,日本學者市川周的《戰勝中國》,西村繁樹的「構建亞太新秩序」,安倍的《走向美麗之國》提出「建立美日澳印四國同盟對抗中國」,松村劭的《戰爭學之勸說》提出「群雀殺鷹」戰略,森野軍事研究所報告提出「復活的大日本論」,五味睦佳提出的「海洋戰略新構圖」等,都展現了一批日本右翼學者和政客急不可耐企圖通過發展軍力,謀求亞太區域霸權的妄想。

  近年來,日本圖謀突破憲法,提出「獨立強軍」路線,大力發展高新武器裝備,不斷強化兵力部署,軍國主義復活的野心日益突顯。自稱「死過一回,無所畏懼」、「繼承外祖父的DNA比父親多」的安倍晉三再次上台後,曾將眼下的中日關係比作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英德關係,聲稱密切的經濟關係並不能阻止戰爭爆發,要突破「戰後體制」,成為「正常國家」,並說「奪回強大日本的戰鬥才剛剛開始」。安倍所謂的「正常國家」,無非是要取消和平憲法所規定的「日本永遠放棄戰爭手段以及不擁有交戰權」,是要恢復日本「侵略和掠奪別國和民族」的國家對外職能,加快實現日本政治軍事大國化步伐。照此發展下去,不僅中國和亞洲會遭殃,美國在亞太的利益必然受到重大損失,整個歐亞大陸必將失序!

  歷史上,日本屢次擴張都以失敗結局的教訓說明,靠武力並不能帶來強大日本,企圖借他國之力削弱中國,這隻不過是一場必敗的豪賭!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還是亞洲各國,都不可能坐視其成,武力對抗的盡頭只能是更慘痛的失敗。同樣,武力也不能帶來尊重。日本要恢復「正常國家」,首先應做道義之國,最根本的是要正視歷史事實,承認過去侵略戰爭犯下的錯誤,審判自己的過去,向各國受害者謝罪,進行戰爭賠償,並將這一劇痛教訓傳給子孫後代,以免歷史重演。而不是一味地突破二戰禁區,為戰爭歷史翻案,抵賴戰爭責任。日本的強大,不應建立在軍國主義的復活上,而應刀劍入鞘,懺悔歷史,振興經濟,協和周邦,共同爭取亞洲和世界和平的未來。一個連鄰國都不能取信的國家,如何取信於世界,如何成為世界一流國家?

  牢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以史為鑒,而向未來。在紀念諾曼底登陸70周年活動上, 德國總理默克爾第二次以戰敗國身份出現,彰顯了德國對待歷史的正確態度,也為亞洲追求和平作出了示範。中國從不缺少寬容,從未放棄和平,永遠不會稱霸。但若面對兇狠的豺狼,迎接它的只有獵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22: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