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日本旭日旗T恤事件看中國的民族主義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名天津男子穿日本海軍旭日旗T恤登泰山,惹眾怒被包圍遭扒衣,這是最近發生的事件。此事引發中國新一波民族主義之爭,連官方喉舌新華社都加入戰團,子夜發「微評」直斥將民眾扒衣行為視為「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的觀點是在混淆大是大非,認同「大日本帝國海軍」是對軍國主義支配下的對全人類的殘忍獸行缺乏最基本的是非判斷,與認同納粹無異。並批「以追逐自由和個性解放的名義挑戰人類共識,愚蠢至極!」

  眾目睽睽下被憤怒的民眾扒掉上衣,確實尷尬,很多人認為這是該男子咎由自取,因為穿著印有「大日本帝國海軍」的衣物在多數圍觀民眾看來系日本軍國主義的標誌,作為曾受日本侵略的中國人今天容忍了他,明天可能會有更多這樣的人效仿。但該男子也有委屈,他解釋說自己從小在日本長大,在日本時間比在中國多,從小在日本就這樣穿,而且在中國其他地方穿也沒事,怎麼到了泰山就引起眾怒了,大概他會覺得有些莫名其妙。

  站在他的角度,我可以理解其感受,應沒有故意穿著日本海軍旭日旗的衣物來冒犯國人的意思,他可能就是一個習慣,覺得這樣穿著打扮很正常。

  那麼,民眾的包圍扒衣之舉,是否夠得上「狹隘民族主義」的標籤?我的看法有些言重。在中日兩國目前的狀態下,一些中國人看到有同胞穿有日本海軍旭日旗衣服,感到不滿,甚至憤怒,此種情感表達我認為很正常,當然,扒衣是不對的。

  不過,當這個事情被媒體報道出來后,事情的性質就起了變化,人們對此事的反應超出了應有限度。幾個門戶網站轉載這則新聞后,做了一個如何看待男子穿衣行為的調查,我沒看這個調查結果,但不難想象,肯定反對的居多,因為網民在新聞背後的跟帖或者一些討論區已經清楚地顯示了這點。我粗略地瀏覽了幾個網站的跟帖,大多數內容不堪入目,這已經不是正常的討論了,完全淪為一種歇斯底里情緒的大宣洩,稱之為「狹隘民族主義」,我完全同意。

  民族主義是一種正常的感情表達,但狹隘民族主義則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翻版。從中國許多網民的仇日言論來看,雖然中國比過去強大了,但民族的整體心智還處於一個低水平,這點亦需承認。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這就需要對中國的民族主義做一個客觀的分析和評估。

  民族主義非始自今日,它是中國近代化的產物。但自它產生起,就和中國的歷史與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作為啟蒙的結果,民族主義又是進一步啟蒙的手段,以及抗擊外來侵略的武器,同時它還是中國各種政治勢力依靠的力量。在中國近現代史兩個最重要的政黨——國民黨和共產黨——都是民族主義的政黨,以民族解放和民族振興為使命。在現代中國歷史上,民族主義可能只有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被執政黨所「冷凍」。因為那時的整個意識形態是共產主義和國際主義,執政黨和黨的領袖要做世界革命的導師,急於向世界輸出革命和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因此,在對外交往和援助中,更多的不是從國家利益出發,而是國際共運的利益和需要。

  我們今天所談的民族主義,是在中國改革開放后,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和國力的強大自然衍生出的民族自豪的感情及其表現行為。應該說,為自己國家的發展與進步——儘管它還存在許多巨大的問題——感到自豪,這是一個人的正常情感的表露。不過,在許多外國人看來,中國人的民族主義可用一個詞來稱呼:「土豪」——這是中國人自己對同胞中那些有錢沒文化的人的稱呼——雖然有錢但缺乏教養,無論政府和民眾,在對外關係中一味逞強,灼灼逼人,使人感覺害怕。

  但是否這是事情的真相?竊以為,在對中國民族主義的認知上,外部世界——主要是西方——與對中國的認知一樣,存有很大誤區。

  不錯,在某些被認為是民族主義過度反應的事件中——這類事件有2008年北京奧運火炬傳遞、2010年的反日大遊戲,以及最近的南海之爭等,中國民眾都自覺或不自覺地表現出某種程度的民族膨脹心態,出現一些過激行為;某些被認為是民族主義的代表人物,倡導中國要「亮劍」,「持劍經商」。其實,這只是中國民族主義呈現出來的一種表象,若客觀審視,從民族主義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它並未顯現出一種極具進攻性的對外姿態。相反,中國當下的民族主義,更多取一種被動的、防禦性的姿態,雖然有時也披著一層強硬的外殼。

  這裡的關鍵,是要清除人們頭腦里已經被固化了的某種對民族主義的刻板印象,另外,就是不要出於反官方的「政治正確」來評價民族主義,似乎官方倡導民族主義,民族主義就不是一個好東西,就是要反對的。如此看問題,則走向另一極端。

  在我看來,不應簡單地把中國的民族主義等同於強硬和排外。民族主義雖然在有些事件或時候,表現出盲目的排外情緒,可也要看到,作為民族主義的主流,是沒有排外思想在內的。對國家、民族利益的強調,儘管可能語氣強硬了點,並不表明就有意要排外,更不是要搞自我封閉。即使某些被認為排外傾向明顯的行動,其排外的指向也很明確,或者日本,或者法國,或者美國,而不是籠統地指向所有外國,更沒有一個明確的行動綱領,時間也很短,完全是因事因情而起,看事情主要是由誰挑起的。這樣的排外,是沒有目的性的,是針對特定事情而作出的一種情緒性反應。不像歐洲一些國家的政黨,明確地打出排外的主張。

  由此也說明,中國的民族主義本質上是一種被動的、反應型的民族主義,與那種進取型和進攻型的民族主義不同,它多半是自以為國家的主權和利益受到了外部的侵害,正如一些論者指出的,在中外媒體的共同塑造中,中國現在似乎很強大了,但中國人在內心裡,仍保持著一種弱者心態。這種弱者心態,有幾個原因:一是過去的歷史慣性;二是中國並未被美歐真正地平等對待;三是將國際關係中出現的摩擦看成是中國受到了欺負;四是對過去若干年政府在處理對外關係實行的綏靖政策的無奈。在此種弱者心態支配下,過去國力弱小受人欺負那是沒辦法,現在國力強大了還受人欺負,尤其是被認為受比自己國力弱的國家的欺負,從而覺得內心受到了侮辱,不可忍受。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民族主義尚處於一種守勢。

  狹隘民族主義有沒有?有,網上就常有人鼓吹排外,乃至其他更激烈的言辭,但狹隘民族主義不是中國的主流,沒有形成一種主張,並轉化為現實行動,也難得到官方的認可。事實上,即使從官方的角度看,狹隘民族主義也是要打擊的。

  民族主義不是民粹主義,也不是狹隘民族主義,儘管它們的界限和表現在現實中看起來有些模糊不清,一不小心就會從前者滑向後二者。但從學理上看,它們是有著嚴格的不同的定義,界限是很清楚的。就價值觀而言,民族主義對國家利益的強調,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只要還是以民族國家為構成國際關係的主體,就不會過時。這不僅僅中國如此,其他任何國家都一樣。故我們不應一味責難和反對民族主義。當然,盲目排外,坐井觀天、崇尚暴力的狹隘民主主義和民粹主義則要反對。

  另外,一些人出於推進中國民主化的考量,擔憂民族主義盛行對政治民主化將很不利,甚至會阻礙民主化的進行。但無論從學理還是從歐美及其他國家的民主化經驗來看,民族主義並不必然會成為民主的「絆腳石」,故此種擔憂也是不必要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23: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