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生或死 區區四票決定香港政改前途

[複製鏈接]

5950

主題

8072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290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仲國民 發表於 2014-9-12 10: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 多維/日期: 2014-09-11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8月31日以全票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決定」對特首普選「連落三閘」,包括提名委員會的人數為1,200人,構成和產生方法與現在的選舉委員會相同;最終「出閘」的特首候選人被規定為2-3人;而每名候選人在提委會內均須獲得半數以上委員的支持。有聲音認為,全國人大常委會這份決定顯示出北京在香港政改問題上採取了最為保守的處理方式,27名泛民主派議員也因此聲言將在立法會上對政改方案進行捆綁式否決。

  由於香港基本法規定,政改方案必須要獲得立法會全體議員的三分之二多數(47席)以上才能通過,港府在囊括所有建制派議員的43張支持票后,至少還需要拿多4票才能夠避免政改在「五步曲」中的第三步上遭遇滑鐵盧,而距離通過門檻的這4票差距,也讓現下的局勢變得非常微妙。在中央政府並沒有給妥協留下太多餘地的情況下,擺在民主派面前的選擇其實很簡單,要麼接受在北京決定的框架下普選特首,否則香港就要沿用現行的非普選方案。在立法會內掌握足以左右政改成敗的關鍵少數,泛民應該仔細思考出路,究竟他們應該何去何從?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等三位中央官員連夜飛赴香港為「決定」做解讀,抵港后更是行程滿檔,出席多場活動,顯示出中央對香港普選的高度重視,他們的講話中不乏對泛民喊話的意味,幾次強調民主派中的大多數人都是「愛國愛港」的,希望他們不要把一生奉獻在街頭。而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也呼籲泛民能夠冷靜考慮有關決定。對此,香港特首梁振英稱,「知道有部分人覺得決定和自己的理想有一定差距,一些人有激情,但激情之後又怎樣呢?有普選總比沒普選好,如果政改被否決,繼續維持1,200人的選舉委員會選舉,500萬人只能坐在家中看電視,而不是去票站投票。」曾任香港立法會主席的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則表示,「邁向普選的第一步走穩了,大家對普選有了足夠的經驗,將來才可能跑起來,現在願不願意邁出這一步,球在泛民主派手中,也在全港市民手中。」

  而多份香港主要報章9月2日的社評中,亦均有評論全國人大的決定。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蘋果日報》之外,絕大部分報章都未有批評中央背棄讓港人實現普選的承諾,反而緊貼中央的官方立場,認為香港特首普選須與「國家安全」取得平衡,稱激烈行動無助爭取共識,泛民陣營應該堅持以和平非暴力的手段爭取民主,與激進勢力劃清界線,順應民意考慮「袋住先」。有分析指出,雖然在人大常委會「連落三閘」之後,民主派候選人突圍而出的機會極微,但如果他們能夠做到「挾民意以令特首」,成為「造王者」的話,那麼即使今天是受到封殺的弱勢陣營,日後未必不可以因為政治籌碼的增加而變強。因此,泛民在憤怒過後,抗議過後,就應該理性務實地促成香港民主向前發展。無論事態將來如何發展,都應該避免讓香港陷於動亂的局面。

  在現時的大環境下,手握關鍵票數的泛民主派如何抉擇,關乎到香港未來政制發展的命脈,七百萬港人對此拭目以待。他們固然可以指責在人大全面「落閘」后,一人一票的選舉制度徹底淪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抱怨港人心目中最理想的選舉模式已經告吹,甚至批評「決定」為香港的社會秩序蒙上陰影,管治困局將更加難以紓解,但這是否意味著他們應該義無反顧地「抱團」否決政改方案呢?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的說法或許可以代表相當一部分人的觀點,她稱,「儘管全國人大對普選設置了一些限制,但仍然有很多的迴旋餘地,民主派進行阻撓是錯誤的。如果他們否決方案,那將對他們自己的政治前途不利。」她的黨友田北辰也指出,即使最後「出閘」的全都是建制派的候選人,情況也會與現在的「小圈子」的選舉有很大不同。畢竟,屆時香港選民將會有一個真正的選擇,而獲勝的候選人也需要對選民負責,這無疑將有效改變中國官場長久以來「唯上不唯下」的弊端。

  以上可以看出,無論是港府、建制派還是傳媒,都在力推香港的政制向前發展,而實現普選,不再讓政制原地踏步早已成為香港社會的最大共識。手握政改的否決權讓泛民主派能否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回心轉意」,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他們可能仍需向支持者證明自己「有所作為」,但其實很多民主派人士心中也都明白,用「佔中」逼迫中央讓步的策略已經宣告失敗。北京把話挑明,令民眾支持他們靜坐示威的力度在下降,預計加入抗爭行列的人數也將比預期的少,因為香港人的思維講求務實,這一點連「佔中」發起人戴耀廷也毫不諱言。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了香港社會的整體利益,同時也是為了自身的政治前途考慮,民主派仍應從大局著眼,與港府進行真正的溝通,特別是在提委會界別組成及產生辦法等可循香港本地立法的方面聚焦討論。在中央、港府和建制派已經將政改的球傳到他們腳下的時候,能否把握住臨門一腳的大好機會命中目標,考驗民主派政治智慧的時候到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20: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