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地方亂「救市」實是害己害人害國家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9-6 10: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據2014年9月4日《證券日報》消息, 「基準地價漲了那麼多倍,給老百姓的預期肯定是房價還要漲。不管這一輪調整怎麼樣,有多少庫存,下一輪房價肯定還得漲,畢竟基礎地價一下子漲了那麼多。」在華遠地產與迪卡儂品牌簽約儀式后,任志強這樣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任志強再次拋出的房價「上漲論」,可信嗎?筆者可以給出的答案是:貌似言之有理,然實際上還是忽悠之說。

  人所共知,2014年9月1日,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8月份「百城房價指數」顯示,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10771元/平方米,環比下跌0.59%,這也是繼5月份首次下跌以來連續第4個月下跌。

  之所以會出現此種情況,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有關城市的商品房庫存量太大。

  「商品價格隨供求關係的變化而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此為基本的經濟常識。任志強不可能不清楚這點,所以說,其否認商品房庫存量對價格的影響,事實上就是睜眼說瞎話,把億萬中國成年人都當作小孩子哄騙。

  其實,與任志強相比,被某些媒體包裝為所謂的「樓市春天派」的陳寶存,有時更是把很多中國人都當做傻子。據媒體報道,其曾經鼓吹「一線城市房價未來5年翻番」,而最近陳寶存又高調地宣稱「未來5年房價必漲50%以上」。

  當然,在很多地方、很多時候,陳寶存跟任志強都不是同一個級別的。譬如,面對相差不多的樓市現實,任志強會時而說,不敢說房價上漲了;時而又會說,中國房地產不存在泡沫,房價還會上漲。但事實上,中國房價普遍在降低,而有的降幅還很大。

  實話實說,任志強、陳寶存之輩,有關房地產方面的言論,基本上都是忽悠民眾趕緊購房,立馬去抬升房價,給房地產開發商、商用專家、房地產中介和房地產行業協會等各方既得利益者速送大把大把的銀子。同時,誘導大家將對高房價不滿的矛頭完全刺向政府層面,而把高房價的其他推手儘可能地隱藏好。

  任何一個心智正常、富有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中國人,肯定都希望中華民族能早日實現偉大復興,而普遍都希望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指導下,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家喻戶曉,無論是高層領導、普通幹部,還是一般群眾,其都不希望由於高房價而影響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都不希望由於高房價而影響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積極性。

  但殘酷的現實是,原本依照中央指令實行「限購房政令」的一些地方政府,卻順應房地產開發商等既得利益者的惟利是圖、抬升房價之心意,而冒天下之大不韙,在最近爭前恐后地放鬆或者取消「限購房政令」,於客觀上確保高房價、推高房價,而損害執政黨的形象和傷害民眾之心,惡化中國經濟環境和影響社會問題。

  不可否認,某些城市在房地產調控方面的亂作為,於客觀上對地方政府會有短期的益處,但就長遠而言,地方「救市」實是害己害人害國家。

  試問:中央政府的指令是,要可持續地發展經濟、不斷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正,但是地方如今卻以「救市」的方式破壞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惡化民生,製造社會不公正,這難道不是害人害國家?

  又問:地方盲目地依靠賣地過日子,不是另類腐敗又是什麼?過於迷信和依賴土地,肯定會催生很多腐敗問題,這難道不是自己害自己,同時又危害他人和國家嗎?

  誠然,地方的某些決策者可能會說,我賣地是為了發展,是為了地方,但是請問:你自己在賣地、房地產的問題上不腐敗,就不會讓你下台嗎?別忘了,中央剛剛讓山西省委書記易人,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山西的前任省委書記,儘管其自身是清正廉潔的,然由於種種原因而未能比較有效地遏制或消除山西官場的諸多腐敗問題。

  《戰國策》有云:「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就是說,某些地方決策者,不要再自作聰明地於房地產調控方面亂作為了。

  簡言之,筆者羅豎一認為,地方亂「救市」實是害己害人害國家。因此,希望有關地方不要再跟房地產開發商、商用專家等各種既得利益者一道「合計」著害人害己害國家了。否則,定是悔之晚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22: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