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主政治只是「少數服從多數」嗎?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對於民主政治,很多人會直覺地想到,就是少數服從多數;以數人頭的方式,來代替打破人頭的方式(武力解決)。雖然這個觀念深植人心,特別是對於一些新興的民主社會,往往格外重視選票所代表的意義。不過,想得稍微深刻一些,少數服從多數真的行得通嗎?

  在大學部教財政學,每年總會碰上「政治過程」這一部分,而我也總會以兩個問題當開場白:民主是不是表示「少數服從多數」?還有,「買票」好不好?

  對於這兩個問題,學生總是面露困惑的表情:答案不是再簡單不過了嗎?為什麼要問這種問題?可是,答案真的是很簡單的嗎?

  想象一個社會裡只有三個人,現在要表決一個議案;假設這三個人的得失可以用數字來表示:(+1, +1, -5),第一個人和第二個人各得一單位的好處,第三個人要承受五單位的損失。那麼,少數服從多數,議案通過;可是,三個人(也就是整個社會)的凈損失是 3。少數服從多數好嗎?說到這裡,通常台下一片肅穆。

  其次,買票真的不好嗎?如果這三個人現在面對第二個議案,得失是(+5, -1, -1)。在少數服從多數下,不會通過這個議案;可是,社會的凈利益是3。因此,在簡單多數的表決下,不該通過的議案(第一個議案),會被通過;該通過的議案(第二個議案),不會被通過。堅持「少數服從多數」,真的是好事嗎?

  如果第三個人和第一個人達成協議,彼此支持;那麼,在表決第一個議案時,第一個人支持第三個人,也投下反對票。結果,不該通過的議案,沒通過。在表決第二個議案時,第三個人支持第一個人,也投下贊成票。結果,該通過的議案,獲得通過。經由選票交換——也就是以票易票、以票買票——資源運用的效率提升,社會的福祉也因而增加。

  可是,買票是不對的啊!至少,從小到大,老師和課本都是這麼說的!

  如果買票是不對的,不能以票換票;那麼,原住民只佔我們這個社會5%左右的人口,註定永遠是少數!對於他們而言,要保障自己的福祉,事實上只有通過「選票交換」;借著支持和自己無關緊要的議案,來換取別人支持自己在乎的議案。因此,結論很簡單,民主政治的精義,不在於禁止買票,也不在於少數服從多數。那麼,民主的精義到底何在?

  政治學者往往認為,民主政治是「零和遊戲」:有人贏就有人輸。因此,有人少繳稅,就有人要多繳稅;有人當選,就有人落選。餅只有那麼大,力量大的人多分些,力量少的人少分些。

  不過,經濟學者並不是這麼看民主政治。在「公共選擇」學派創始人、1986年諾貝爾獎得主布坎南的眼裡,民主政治不是零和遊戲,而是「正和遊戲」;而且,民主政治的精義是在於「交換」!

  在市場里,買賣雙方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是「交換」,而且雙方互蒙其利。在政治過程里,民眾一方面繳稅,另一方面得到國防、治安、交通、教育等服務;這也是一種交換。而且,在民主社會裡,每一個人放棄一部分自由,以換取別人也放棄一部分自由;每個人納稅服兵役,以換取別人也納稅服兵役;這是在另外一個層次上的交換。不過,不論是哪一個層次的交換,政治過程里的交換和市場里的交換在性質上是一樣的:參與者都是贏家,而沒有輸家。通過民主政治的交換,每個人都得到好處。試問,不通過政治過程的交換,由自己教育子女、自己鋪路會更好嗎?

  不過,布坎南也提醒大家:即使長遠來看,民主政治會使大家均蒙其利;可是,在短期里,有些人的福祉還是可能持續地受到貶抑。因此,一個成熟的民主社會,就是能讓絕大多數的成員都覺得:自己是贏家,也因而樂於支持民主政治的體制!

  這麼看來,民主政治只是「少數服從多數」嗎?

  由這個故事可以清楚地看出,少數服從多數的做法,只能處理比較粗糙的數量問題,不見得能處理比較精緻的質量問題。而且,如果要繼續深究,到底數量還是質量才代表公共事務的「真理」呢?答案似乎不是那麼明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8: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