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河南人的骨頭為啥這麼硬?

[複製鏈接]

3006

主題

3534

帖子

6083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08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歸來▕文

山東人的身板,硬。湖南人的心,硬。四川人的命,硬。河南人的骨頭,硬!且說山東大漢,急功好義,以武松為形象代言人,大塊吃肉大碗喝酒, 所以,一副好身板。湖南人心硬,曾國藩平定太平軍,殺無赦,血流成河,毛澤東鬧革命乃至革命成功后,殺出一個新中國。四川天府之國,史上多次被清空,八年抗戰,百萬川軍壯丁戰死疆場。未幾,四川又成人口大省。惟河南人骨頭硬,人很瘦,話很粗,性很直,錢很少,關鍵時刻的歷史節點上,骨子裡鋼打鐵鑄,金光閃閃。

魏晉交接的動亂歲月,牛逼哄哄的開封縣陳留鎮神童阮籍,一次到滎陽縣古滎鎮旅遊,他站在廣武城上大叫: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不久,他叔叔領他去東郡濮陽見組織部長求官,他橫鼻子冷眼,一言不發。長大后,其詩歌文賦飄逸瀟灑意境空前絕後,被政變領導人司馬昭請去當官,著文無一字拍馬溜須 ,清高蓋古,風度翩翩,骨頭能敲出金屬的聲音。阮籍詩文,開魏晉鐵骨文風之先河,為中國知識分子獨立思考獨善其身樹立了一座豐碑。


北宋靖康國難,高宗趙構南渡偏安江南,令河南人岳飛壯志難酬,一首《滿江紅》,氣貫長虹。歷史上能寫出比這首詞更加氣勢洶洶的人比比皆是,然而,多數是牢騷型、悶騷型和吹牛逼型,岳飛岳武穆則是身體力行。皇上不想打擊金國,作為將軍的岳飛則一有機會就想打回老家,而且每次都能打勝。皇上害怕仗打贏了,徽欽二帝被迎回,自己不久又成了「康王」,多次警告岳飛固守長江就行了,否則,就殺你的頭。然而,岳飛以湯陰人的艮巴、犟筋、擰巴、執拗、軸和信球,以骨髓里的硬氣,葬身風波亭,身死留後名。岳飛為什麼不識時務?岳飛為啥不貪戀榮華富貴?岳飛為啥不曲意逢迎?原因很簡單,所有河南人都能理解:他娘沒教他!每一個人都有兩個DNA,一個是生物的,一個是文化的。河南人的文化基因是硬,是直,是誠,是信,是忠,是義,是自尊,是威武不屈,是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是雖千萬人吾往矣!文化的DNA同樣一生只有一次,不可改變。岳飛被殺了頭,卻沒有被打斷骨頭,800年來,成為漢人圖騰中的風骨。

往前說濮陽人汲黯,硬氣,不是去邊疆打仗,而是像《皇帝新裝》里的小男孩一樣,一語道破天機,玩難看,經常給皇上提意見。硬的結果是人至察無友,親戚鄰居都不想搭理他。從出道到中年,官銜不升反降。皇上聽信讒言,否決汲黯多次意見,吃了多次虧,才意識到汲黯的重要性。汲黯暮年,又被重新啟用。河南人的不圓滑,往往丟失的是眼前利益,甚至生命,收穫的卻是千古大義,千古名節。這些堅硬的DNA,世世代代傳下去,不絕於中原大地。

鄧州人張巡 ,清豐人南霽雲,這兩個河南人,雖地距千里,卻氣味相投,而且被唐朝國防部安排到了商丘睢陽(今睢縣),抵禦叛徒內奸燕山軍區安祿山史思明的政變戰爭(安史之亂)。且說張將軍,守著一座不靠山不靠天塹的平原孤城,區區幾萬人,前後大小戰有四百餘次,斬敵將數百名,殺賊卒十二萬人。期間,敵軍勸降10多次,高官厚祿誘惑重重,皇上言棄,友軍不援,彈盡糧絕。中間南霽雲幾度外出求援搬兵,完全可以暫避風頭,卻毅然回城,城中斷糧一年多,吃光樹皮草根,連張巡的小妾隨軍歌舞團歌手也被煮吃了。最終因寡不敵眾,睢陽陷落,張巡、南霽雲被虜,慷慨就義。 張、南二將,被士兵傳為神人,大罵大笑中被殺死!這種骨頭之硬,驚天地、泣鬼神!氣貫唐以後的所有史冊。至今天,鄧州還有張巡的後人,清豐還有南霽雲的後人,遼、金、蒙元、滿清等統治河南的時候,對張、南二人的後人都非常的尊重。


近代扶溝人吉鴻昌, 留下一首順口溜:「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此人叫吉大刀,硬氣,因對抗中央的暫時撤離大戰略而被自己人殺死。死,不可怕,關鍵是為啥而死。吉大刀的死法就是抵禦外敵,寧肯被殺,也要禦寇。臨死,吉鴻昌聲色俱厲地對行刑者喝道:「我為抗日而死,為革命而死,不能跪下挨槍,死後也不能倒下,給我拿把椅子來!」與之同時代還有個河南人馬尚德,確山人,江湖上名楊靖宇,現在吉林有個縣叫「靖宇縣」,就是紀念他的。作為東北抗日聯軍的領導人,日本人給出的投降條件可以說福蔭後人,可以到第三國(中立國)去頤養天年。楊靖宇戰死後,日本人對這個硬骨頭進行了屍體解剖,發現他竟以軍大衣中的棉花、樹皮、雪下的草根為食,殘暴的侵略者也為之震驚和折服了。當年殺害將軍的岸谷隆一郎特意為楊靖宇舉行了「慰靈祭」,並於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自殺。 其實,楊靖宇留給日本人的就是一副硬骨架,日本人也為這樣的硬骨頭所折服,這副骨架被登載於日、偽滿所有報紙的頭版。壯哉,河南人的骨頭,吐著劍氣,閃著寒光,傳承著民族大義。

不只大英雄骨子裡硬,士、農、工、商,只要裝載河南人的文化基因,一樣的骨氣,一樣的剛強,一樣的忍辱負重,一樣的堂堂正正。西晉亡,大批河南人南遷;唐亡,一批河南人南遷;北宋亡,一批河南人南遷西遷;明亡,一批河南人西南入滇。河南人把骨氣帶到了中國的西部東南沿海,西南的嵩山峻岭。

河南還有很多和平時期的高官,面臨兩難選擇時,媚骨,屈從,就可能高官不倒,厚祿一生;硬氣,堅守,就可能毀譽一時,甚至流放軟禁。河南大俠們往往一句:我無所謂呀!選擇尊嚴,選擇站著死,選擇大義大節正氣凜然。這樣的大俠,歷史上有,當下也有,你懂的。

1990年代,河南南陽出了個打工小伙,因為不肯給外企的老闆下跪,被炒得沸沸揚揚,詩人王懷讓老師寫了一首《不跪》,極力讚頌,讓我這個南陽人也沾了不少光,自尊心,自信心提高了許多倍。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順口溜:山東響馬安徽賊,河南盡出二桿錘(安徽人的所謂賊,不是偷東西的賊,而是圓滑,順溜)。南陽更甚,有順口溜道:新野硬,鎮平尖,內鄉盡出二伙山,都數鄧縣迎火磚。河南的硬,可以嚇死敵人,巍巍然屹立中原,河南像窯里迎著火頭的磚頭,可以被燒化,被燒青,被百鍊成鋼,只因文化傳承中的骨氣太重,太重!河南省近四萬多村落,每一個村裡,都有幾個硬骨頭的典型人物,就是你,就是我,就是他,張三,李四,王五,趙二狗,劉大麻子,芸芸眾生,代代相傳。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4: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