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如果明天開戰,徵兵令到了你頭上,你會慫嗎?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9-4 08: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是不是還有人以為打起仗來只是現役軍人的事,自己每天還可以大腿翹二腿,聽著音樂趴在電腦上對前線戰事發一些無關痛癢的牢騷貼。醒醒吧,在中國只要不是缺胳膊斷腿都得服預備役,仗打到一定份上,預備役就得直接轉化為現役,上前線面對槍林彈雨。可燈紅酒綠的中國,過慣了舒服日子,徵兵令到了你頭上,你真的不會慫嗎?

  真實的戰場死亡隨時到來

  2007年,馮小剛拍攝了自己電影生涯中第一部戰爭片《集結號》,還沒上映就做客《魯豫有約》為影片宣傳造勢。我喜歡馮導的作品,更喜歡馮導的快人快語,談話中他不怕得罪人,大肆批判一些導演在拍戰爭片時糊弄觀眾,硬是把一個炸碉堡的危險任務導演成一大群士兵嗷嗷叫地爭先恐後搶著去,最後搶到的興高采烈,咧著大嘴歡呼雀躍,像中了彩票大獎,搶不到的還撅嘴鬧情緒。

  「這也太假啦!」,馮導說話擲地有聲。這是代表大家去吃酒席嗎?這是讓大夥哄哄著去後方看媳婦嗎?都不是,這是去直接面對死亡!能不能成功炸掉另說,也許抱著炸藥包正匍匐在半道上,腦子裡還想著老子一定要把它炸掉,忽然一顆機槍彈打來,頭蓋骨掀飛,腦漿迸裂,剛才還是一個活蹦亂跳、有思想能說話的肉體瞬間血肉模糊,神滅形消。

  這才是真實的戰場,不知道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執行什麼任務人就報銷,內心充滿恐懼。難道那些嗷嗷叫的士兵就不是人嗎?是人,是人在死亡面前就會有強烈的求生欲,管他是軍人還是平民。

  所以不要被國內「兒科導演」拍出的浪漫戰爭所誤導,上戰場如上賭場一樣興奮,打仗如用上啵琜史特ML一樣歡愉、激情,真實的戰場,死亡隨時到來,假如你就是那個在戰場衝鋒的士兵,你的死法可能會有很多種,也許是一槍沒放,就糟了伏擊,攥著鋼槍死不瞑目;也許是正在衝鋒,一顆炮彈在你身邊爆炸,頓時血肉橫飛,化為炮灰;也許是深夜執勤站崗,敵方特種兵悄無聲息摸上來,嘴一捂,一刀下去,你吭都不吭就被放倒。更窩囊的是,深夜你已經在睡夢中,正夢著陪女朋友在超市狂購,忽然一顆導彈襲來,再也沒有醒來。

  這就是真實的戰場,在無法預測的時間情境里,隨時和死神牽手。想想看,有一天,戰爭爆發,戰爭規模持續升級,現役不夠用了,徵兵令到了你頭上,也許那時你正想著要好好拼搏出人頭地,也可能正計劃著去遠方一個美麗的地方旅遊,或許正盤算著結婚紀念日和老婆到哪兒開房去瀟灑一把,可忽然間就要直接去面對死亡,你是義無反顧的參軍上前線,還是不寒而慄,搜腸刮肚的想法子逃兵役?冷靜想想吧!

  消滅一個肉體現代火器太容易

  論壇上早就有網友大罵國內的一些導演,里把士兵拍成超人,把觀眾當成傻瓜。炮彈在身邊爆炸,士兵拍拍泥土毫髮無損地繼續衝鋒,裝備在戰鬥機上的大口徑機槍可以把飛機撕裂,可打在人身上屁事沒有,腦袋被一口徑7.9mm的步槍打中,居然只是鑽了一個小眼,還能躺在戰友懷裡哆嗦著嘴巴抒情。

  如果誰要信了這樣的情節,那真是把戰爭當成了用土坷垃砸仗的遊戲,見疼不見血,真是把現代火器當成了小砸炮,聽響不殺人。

  一個單薄的肉體在真實的子彈威力面前,到底會怎麼樣,我們不必遍閱群書,只需要充分利用百度,輸入關鍵字「子彈的威力」,相信你可以查到很多探究這個問題的帖子,那些關於子彈真實威力的文字描述保證讓你心驚肉跳,唏噓不已。

  如果這些東西還不足以說明問題,那麼我們就向美國人求證。史泰龍拍攝的《第一滴血4》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且不去評說故事情節怎樣,影片最後蘭博為觀眾上演了一場收割人肉的視覺盛宴。毫米口徑重機槍所過之處,腹部中彈人兩截,脖子中彈頭搬家,腿部中彈腿截肢,進去一個小眼,出來一個大洞,鮮血帶著臟器碎渣噴涌而出,肉體在如雨的子彈面前是那樣的不堪一擊。

  想想吧,真實的戰場少得了怒吼的重機槍嗎?!

  網路時代誰也掩飾不了真實戰爭的殘酷

  打個比方,一個小孩在成長階段一直被告訴不能吃牛肉,吃了就是犯忌諱,那麼不吃牛肉就會成為他以後的生活狀態,根深蒂固。同樣的邏輯,我們拍出的戰爭電影荒誕離奇,陣地互射敵人挨個死,自己人連皮都蹭不破;抱著機槍衝鋒,一路突突,敵人成片被撂倒,子彈看見自己卻繞道。看多了這樣的電影,戰爭總會被想象成非常好玩的事。這也是很多80后,尤其是85年以前出生的人小時候特別喜歡玩打仗的原因。那個時候,他們所看的戰爭類電影電視,清一色就是這個德性。如果科技不進步,媒介還只限於國家嚴格管控的電影電視,可以想象到現在打仗對很多人來說依然是一件非常非常娛樂的事。當然,單從徵兵的角度而言,這是有利的。

  只可惜,我們進入了。就算我本人不寫這個帖子,國內各大軍網早就對現代人進行了戰爭和武器知識的科普,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更是把戰爭的真實與殘酷還原。正因為如此,國內每每出台一部新的戰爭電視劇,總會引來噓聲一片,罵導演蹲在廁所里想情節,還是把觀眾當**一樣糊弄。相信這裡有電影審查的考慮,如果電影畫面儘是肢體破碎腸子滿地的畫面,很可能過不了,可問題是還有多少人會通過國內的電影電視去了解戰爭。

  與其捂著,不如放開。

  物慾橫流的世界中國不是旁觀者

  去年11月朝鮮韓國之間發生的延坪島炮擊事件震驚世界。炮彈襲來,延坪島駐軍撒丫子就跑的畫面讓韓國媒體痛心疾首,大罵韓國軍人血性早已丟到太平洋,整個社會挖空心思脫逃兵役蔚然成風。作為局外人,中國多少青年懷著愉悅的心態敲擊鍵盤跟帖,恥笑韓國青年慫貨軟蛋,缺少家國信仰。

  可我們是局外人嗎?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中國的青年真就天然的與燈紅酒綠的誘惑絕緣嗎?別做夢了,都有貪生怕死的原始本性,都是七情六慾的肉體,在如今腐敗不除、貧富極端分化、公信力嚴重不足遠未解決的社會裡,面對隨時飛來奪走生命的子彈,我們真的不比韓國青年高尚多少。

  好男兒,當兵去!改革開放以前,當兵入伍是一件多麼光榮的事情,多少人削尖腦袋往裡鑽。

  以後呢?好男不當兵!想知道中國青年逃兵役的現象有多嚴重,任憑誰翻閱群書,遍讀報紙,千萬遍的在網上「百度」,也很難找出半點可以佐證的真實事例。這就是中國文化的特點,家醜不外揚,別指望中國媒體把這樣不光彩的事情捅出去。想了解中國的問題,就不能從正面入手,必須從側面打探。2006年5月全線建成,電是可以發了,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生態環保、地質災害、移民迴流,等等,直到現在有誰見過政府哪個發言人西裝筆挺在新聞記者面前正面回應三峽問題了嗎,沒有,不會!要承認三峽大壩有問題也得含蓄著來,2011年5月,溫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解讀會上通過的《三峽後續工作規劃》,那審慎的措辭告訴我們,也告訴全世界:三峽大壩的問題我們承認了!

  同樣的邏輯,不需要費勁查證,就看看2003年7月1日北京正式實施的《北京市徵兵工作條例》里罕見的對逃兵役者的重罰,你就可以從一個側面推斷出,當今城市青年脫逃兵役的問題已經開始嚴重了。

  國防教育你不能純粹搞科普

  金滅北宋,蒙元建國,滿清20萬騎兵征服大明兩億子民,少數征服多數的魔咒一次次發威,回顧這樣的歷史誰不感到憋屈。思考一下,這個魔咒在當今21世紀的中國是不是就消失了呢?沒有,歷史的最大特點就是悲劇不斷重演,如果都這樣想,那麼現在我們這個以漢族為主體的社會再次迎來被少數異族征服的那一天也許不會太久。別說自己有原子彈,到那一天,幫不了我們。

  分析一下,到底會是哪些異族對我們構成威脅。從中國內部看,由於進入了熱兵器時代,即使此時中國內部仍有善於騎射衝殺的游牧民族,在坦克大炮面前,再也不是威脅了。電影《紅河谷》里藏軍騎兵被英軍大炮轟得七零八落的那一幕也許很多人還都有印象,所以當今中國,少數征服多數的魔咒不會在內部發威了。

  那就把眼光移到外面,東西南北中就往北方看,傾朝亡國的威脅總是來自北方!我個人無意挑撥國家關係,但坦誠講,1840年以後,給中國領土完整和社會發展帶來最深重災難的國家就是北方的那兩個國家(是誰你懂得)。13億中國人口,無論在誰眼裡,我們都是多數,而他們(那兩個國家)是名副其實的少數。少數征服多數的基礎悄然形成,只可惜還有好多人沒意識到。

  不是說這一幕一定會發生,但有著這樣的歷史,有著這樣的地緣環境,我們就得時刻保持警惕,讓國防和經濟同步發展。保持警惕就得有國防教育,正確的國防教育能讓很多人意識到「忘戰必危」,廣大青年想當救世主踴躍參軍,但是我們的國防教育出問題了。經常收看央視軍事頻道的人難道沒發現嗎,它純粹搞科普,整天介紹這槍那炮,卻很少對國人進行精神洗禮。我所說的洗禮,就是我們成天批判的美式英雄教育。當今的美國軍事力量最強大,誰也不敢惹他,可退一步講,就算他的是二流國家的水平,誰想征服美國也很難。美國的文化強調個人英雄主義,看多了美國的災難片和戰爭片,我們總會發現危急時刻總有一個人挺身而出,帶領著其他人衝破重重阻力,力挽狂瀾。不要批判個人英雄,在國家危急時刻,有著英雄情結的人,是抵抗力量的組織者,是社會散沙的凝聚人。美國人從小就被灌輸英雄情結,侵略軍如果來到美國這片土地上,在這個人人想當救世主的國度里,侵略軍還奢望能活著回去嗎?單從軍事指揮的角度而言,也是一個強有力的頭腦指揮N個普通的頭腦作戰,沒有那個強有力的頭腦組織協調,其他腦袋再多也不過是被別人當韭菜割掉。想想看,明末清初,如果大明能有一個人站出來組織人民抵抗,我相信他們會以很快的速度武裝起來,也不至於幾十萬滿清騎兵就征服兩億人。只可惜,歷史沒有造就這樣的英雄人物。

  是時候了,中國的國防教育,你必須解放思想,向國人洗禮英雄教育,不然民族危亡時刻,人人脫逃兵役,國家就得端著刺刀逼著國人從軍抗敵。由這些人組成的軍隊,敵人一炮轟來,如鳥獸散。

  越發展越風險

  有人大笑,以上純屬意淫,戰爭根本打不起來。說出這樣話的人,純粹是每天只想著吃喝拉撒的人。一戰二戰是怎麼打起來的,說白了就是新興大國與老牌大國在重塑世界秩序上不可調和的矛盾引發的。現如今的中國蓬勃發展,已然是世界一極,卻還要在60年前由西方國家制定的遊戲規則下生活,怎能服氣。摸透了國家興衰規律的美國,面對咄咄逼人的中國,它搞不清楚中國的戰略方向,到底是要和平崛起,還是要挑戰自己的霸權地位,重塑世界秩序。在清晰與模糊間,在信任與猜疑間,戰爭的風險越來越大了。中國領導層顯然意識到了,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動員法》,為以後可能的戰爭架設制度保障。美國佬也沒閑著,當了褲子也要在在航空母艦上搞電磁彈射,拉幫結派的行徑更加明目張膽,管你中國怎麼看。

  現在,還有誰想著天下無戰事嗎?可戰事一來,你不扛槍,我不扛槍,誰來扛槍?!

  中國女性必須擔負起中國男人的精神教育

  好電影可以反覆看,可陸川導演的《南京!南京!》有誰能心情平靜地一次再一次「欣賞」?我看了一遍,至今不願再看第二遍,女人被鬼子蹂躪至死扔到板車上當垃圾拉走的畫面,讓我揪心的難受。亡國滅族時,女人永遠是最大的受害者,這個命題不要有半點懷疑。

  可事與願違,大多數女人總不願談及戰爭這樣的話題,認為這是男人的事情。男孩子不妨回憶一下,當你和女孩在一起吃飯聊天老是談戰爭時,女孩是不是感覺很煩,感覺和你在一起很累。可就是這個不願談及戰爭這種沉重話題的群體卻是中國男人最好的精神教育者。現如今的中國依舊是男權社會,男人在很多領域叱吒風雲,可就是這樣,中國女人依然能以他們特有的方式影響著中國的男人,繼而影響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走向。男人剛正不阿從不收禮,可人家就送禮給他老婆,照樣把他拉下水;男人就是不想冒風險炒股,可女人不動刀槍,只是不厭其煩的「吹枕邊風」,結果男人還是動了心;一個心狠手辣、鬼見了都愁的黑社會老大,在一個女人嫁給他后,居然被馴的服服帖帖,在家吃齋念佛。女人的力量就是那麼神奇,「潤物細無聲」地影響著我們身邊的一切。

  我們的英雄教育同樣如此,在中國,結婚的男人有妻子,沒結婚的男人有母親有姐妹,沒有誰的世界沒有女人的存在。電視報紙與其成天喊著「參軍去,保家衛國」的空泛口號,倒不如就直接說「上前線去,是男人,就保護你的的妻子,保護你的姐妹」。只有心愛的女人才能讓一個男人捨身忘死。專家學者高官就是每天在電視上對男人高喊愛國主義一萬遍,抵不上心愛的女人一句刺痛心扉的話「參軍吧,我不想落在禽獸手裡」。如果女人抹脖子上弔死活不讓,威脅去前線就偷人,哪個男人還能在前線安心打仗。

  男人是力量,女人是精神,力量與精神結合所向披靡。讓女性認識到亡國滅族后自己的悲劇處境,繼而從親情人性的角度勸導男人從軍盡責,國防教育可以事半功倍。

  中國女性是可以擔負起中國男人精神教育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21: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