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本早已具備對敵基地攻擊能力 只缺合法「外套」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因為美國擔憂引起周邊國家的反對,日本政府決定暫緩將擁有「對敵基地攻擊能力」寫入正在修訂的《日美防衛合作指針》。據共同社8月31日報道,日本政府並沒有放棄對這種攻擊能力的尋求,而是將「繼續與美方協商」。事實上,日本孜孜以求的「對敵基地攻擊能力」早已具備,現在缺乏的只一個合法的「外套」而已。

  巡航導彈:研製不是問題

  共同社稱,所謂「對敵基地攻擊能力」是以應對朝鮮發射彈道導彈為假想:如果日本發現朝鮮正準備向日本發射導彈,雖然還沒有發射,但有「足夠證據」顯示即將發射,那麼日本應先下手摧毀朝鮮導彈基地。美方擔心可能刺激中韓等周邊國家,要求慎重對待。因此日本暫緩將其寫入新版《日美防衛合作指針》,但決定繼續作為討論課題。

  事實上,日本謀划獲得「對敵基地攻擊能力」由來已久。日本前航空自衛隊上校津津谷格去年在日本《軍事研究》雜誌上刊文稱,要實現該能力,就需要能在敵方火力圈外發射的巡航導彈,以及在第二波攻擊以後使用的滑翔型「小直徑炸彈」等武器。儘管自衛隊當前還沒有裝備類似美國「戰斧」這類遠程巡航導彈,但日本要研發出相應技術並不困難。據介紹,日本88式反艦導彈就是一種性能成熟的戰術巡航導彈,射程超過150公里,目前已發展出岸艦型、空射型和艦載型等多個型號。通過更換油耗小的渦扇發動機、改用阻力小的大展弦比彈翼等措施,日本有能力將這類巡航導彈的射程提升到數百甚至上千公里。對朝鮮導彈基地而言,這類能從空中、水下或戰艦上發射的巡航導彈足以構成威脅。

  巡航導彈通常採用低空突防戰術,但低空飛行往往會遇上各種障礙物,因此需要精密的導航系統提供飛行引導。「戰斧」巡航導彈採取慣性制導+GPS制導+地形匹配製導方式,這些相關技術日本早已取得突破。

  日本還在研製採用超音速固體衝壓發動機的新型反艦導彈XASM-3,該導彈由F-2戰鬥機從空中發射,射程預計超過200公里,再加上戰鬥機本身的作戰範圍,其作戰半徑能輕鬆覆蓋朝鮮導彈基地,而且超音速的特性使其更難攔截。

  戰機攻擊:選擇多樣化

  津津谷格認為,對敵基地的第二波攻擊由戰鬥機攜帶的滑翔炸彈構成。目前日本暫時還沒有立即能投入實戰的中遠程巡航導彈,因此攜帶精確制導炸彈的航空自衛隊戰機是當前日本攻擊敵方基地的首選。然而航空自衛隊裝備的F-15J重型戰鬥機並不具備精確對地攻擊能力,因此從2011年起,航空自衛隊便持續推進國產 F-2戰機的升級改造,核心項目是配備美製JDAM精確制導炸彈。它利用GPS制導,可在距目標40-60公裡外投放,從而避開敵方防空火力網的攻擊。日本還在考慮引進美國近年研製的「小直徑炸彈」。該炸彈甚至具備攻擊移動目標的能力。

  此外,戰鬥機靈活的彈藥裝載能力也為航空自衛隊發動攻擊提供更多選擇。隨著歐洲與日本的合作越來越多,不排除日本引進歐洲「風暴陰影」遠程導彈的可能。按照英國專家的說法,該導彈是世界上最完備的隱形導彈,可以完成最危險的任務,擊中任何目標。

  彈道導彈:被忽略的戰略武器

  在媒體列出的日本攻擊武器選項里,往往忽略彈道導彈這種更有威懾性的戰略武器。去年防衛省就傳出正在討論開發射程在400-500公里短程彈道導彈的消息。事實上,日本先進的運載火箭技術可以很快轉變為彈道導彈的實際生產能力。美國很早就向日本提供過「德爾塔」火箭技術,而該火箭正是由「雷神」彈道導彈發展而來。日本M系列和H-2系列運載火箭的研製成功,使日本發展固體彈道導彈可謂手到擒來。去年日本成功發射「艾普斯龍」新型運載火箭后,東亞國家普遍認為,該火箭可輕易轉變為遠程彈道導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3: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